井内套管胀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6273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井内套管胀管器,包括一胀轴,胀轴的一端能拆卸地密封穿设于一膨胀外壳中,膨胀外壳包括自下而上能相对转动地抵靠设置、且通过所述胀轴连接的第一膨胀外壳和第二膨胀外壳,第一膨胀外壳包括固定套设于胀轴一端的直径向下渐缩的圆台结构,胀轴上位于第一膨胀外壳上方的位置能转动地套设第二膨胀外壳,第二膨胀外壳的外表面为中间直径大、两端直径小的圆弧过渡曲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井内套管胀管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胀管器钻入油井管道时不进尺甚至卡住的问题,钻入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胀管器
,尤其涉及一种油田修井用的井内套管胀管器
技术介绍
胀管器是制造、维修各类容器时用来扩大管子的内、外径,使管子与管板接触部位紧密接合,不会漏水、漏气并能承受一定的压力的一种胀接工具。广泛适用于制冷、石化、电力、造船、冶金等行业的冷凝器、冷却器、换热器、锅炉及其它压力容器的制造与维修。胀管器可对铜、铝、钛、铁、不锈钢等各种材质的管子进行胀合。胀管器中有专门用于油井的井内套管胀管器,井内套管胀管器是一种机械碾压整形器,用于修复井内套管产生的椭圆、凹陷缩颈等变形,使之达到或接近正常内径的圆度的专门工具,现有的井内套管胀管器主要有梨形胀管器,梨形胀管器为一整体结构,其外部表面设置有直槽式或者螺旋槽式的水槽,该类胀管器常因其外表面缺少圆滑过渡而导致钻入油井管道时所受阻力大,经常出现不进尺、甚至卡住的问题,并且在修复过程中常因胀管器外表面结构问题出现无法修复套管圆度的现象。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井内套管胀管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内套管胀管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胀管器钻入油井管道时不进尺甚至卡住的问题,钻入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井内套管胀管器,包括一胀轴,所述胀轴的一端能拆卸地密封穿设于一膨胀外壳中,所述膨胀外壳包括自下而上能相对转动地抵靠设置、且通过所述胀轴连接的第一膨胀外壳和第二膨胀外壳,所述第一膨胀外壳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胀轴一端的直径向下渐缩的圆台结构,所述胀轴上位于所述第一膨胀外壳上方的位置能转动地套设所述第二膨胀外壳,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的外表面为中间直径大、两端直径小的圆弧过渡曲面。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台结构的外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胀珠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胀珠组包括多个滚珠,所述圆台结构的外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胀珠安装槽,各所述胀珠组嵌置于各所述胀珠安装槽中,各胀珠组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圆台结构的外壁连接的胀珠固定框,各所述滚珠的径向外侧通过所述胀珠固定框上的透孔突出于所述圆台结构的外表面。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胀轴的下部外壁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圆台结构内部设置有穿设所述胀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侧壁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部匹配的第二台阶部;所述胀轴的底端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所述圆台结构通过穿设于所述螺纹连接孔中的连接螺栓固定于所述胀轴的底端。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台结构的底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嵌设有第一平垫圈,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平垫圈与所述螺纹连接孔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的底端与所述圆台结构的顶端相互抵靠,所述胀轴位于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的顶端位置设置有连接螺纹段,所述第二膨胀外壳通过套设于所述连接螺纹段上的连接螺母轴向固定于所述胀轴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的顶端抵靠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胀轴上的第二平垫圈,所述连接螺母的底端抵靠于所述第二平垫圈的顶端。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胀轴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直径增大的圆柱形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转动间隙,所述凸台的顶端抵靠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胀轴上的第一止推轴承,所述凸台的底端抵靠设置有套设于所述胀轴上的第二止推轴承,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所述第二止推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平垫圈的底端之间设置有能实现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相对于所述第二平垫圈转动的第一滚珠结构;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的底端与所述圆台结构的顶端之间设置有能实现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相对于所述圆台结构转动的第二滚珠结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螺母为四角螺母。由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井内套管胀管器,通过在第一膨胀外壳上设置胀珠组,保证井内套管胀管器底部侧面平滑而规则,有效减小了钻入套管内部时的阻力,能够顺利钻入到达变形部位;胀轴两端与第一膨胀外壳和第二膨胀外壳的连接部位之间设置有平垫圈,可以防止松脱并分散压力,保护第一膨胀外壳和第二膨胀外壳,提高了其使用寿命;第一膨胀外壳和第二膨胀外壳之间能够拆卸的连接,可以按照油井套管内径大小合理选择调配使用,适用范围广,通用性高。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井内套管胀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井内套管胀管器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螺母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井内套管胀管器100,包括一胀轴1,胀轴1的一端(图1中所示的底端)能拆卸地密封穿设于一膨胀外壳2中,膨胀外壳2包括自下而上能相互转动地抵靠设置、且通过胀轴1连接的第一膨胀外壳21和第二膨胀外壳22,第一膨胀外壳21包括固定套设于胀轴1一端的直径向下渐缩的圆台结构211,胀轴1上位于第一膨胀外壳21上方的位置能转动地套设第二膨胀外壳22,第二膨胀外壳22的外表面为中间直径大、两端直径小的圆弧过渡曲面。第一膨胀外壳21和第二膨胀外壳22之间能够通过胀轴1拆卸的连接,可以按照油井套管(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内径大小合理选择调配使用,适用范围广,通用性高。进一步,如图2所示,圆台结构211的外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胀珠组212,胀珠组212包括多个滚珠2121,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台结构211的外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胀珠安装槽2114,胀珠组212嵌置于胀珠安装槽2114中,胀珠组212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圆台结构211的外壁连接的胀珠固定框2115,各滚珠2121的径向外侧通过胀珠固定框2115上的透孔21151突出于圆台结构211的外表面。胀珠组212能保证井内套管胀管器底部侧面平滑而规则,有效减小了钻入套管内部时的阻力,能够顺利钻入到达变形部位。进一步,如图1所示,胀轴1的下部外壁设置有第一台阶部11,圆台结构211内部设置有穿设胀轴1的第一通孔2111,第一通孔2111侧壁上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井内套管胀管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内套管胀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胀轴,所述胀轴的一端能拆卸地密封穿设于一膨胀外壳中,所述膨胀外壳包括自下而上能相对转动地抵靠设置、且通过所述胀轴连接的第一膨胀外壳和第二膨胀外壳,所述第一膨胀外壳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胀轴一端的直径向下渐缩的圆台结构,所述胀轴上位于所述第一膨胀外壳上方的位置能转动地套设所述第二膨胀外壳,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的外表面为中间直径大、两端直径小的圆弧过渡曲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内套管胀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胀轴,所述胀轴的一端能拆
卸地密封穿设于一膨胀外壳中,所述膨胀外壳包括自下而上能相对转动地抵靠设
置、且通过所述胀轴连接的第一膨胀外壳和第二膨胀外壳,所述第一膨胀外壳包
括固定套设于所述胀轴一端的直径向下渐缩的圆台结构,所述胀轴上位于所述第
一膨胀外壳上方的位置能转动地套设所述第二膨胀外壳,所述第二膨胀外壳的外
表面为中间直径大、两端直径小的圆弧过渡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内套管胀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结构的外
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胀珠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内套管胀管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胀珠组包括
多个滚珠,所述圆台结构的外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胀珠安装槽,各所述胀珠
组嵌置于各所述胀珠安装槽中,各胀珠组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圆台结构的外
壁连接的胀珠固定框,各所述滚珠的径向外侧通过所述胀珠固定框上的透孔突出
于所述圆台结构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内套管胀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胀轴的下部外
壁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圆台结构内部设置有穿设所述胀轴的第一通孔,所述
第一通孔侧壁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部匹配的第二台阶部;所述胀轴的底端
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所述圆台结构通过穿设于所述螺纹连接孔中的连接螺栓固定
于所述胀轴的底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内套管胀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结构的底
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嵌设有第一平垫圈,所述连接螺栓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强敖劲松李春峰曹斌李泽姚广任立强荆琦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