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建垒专利>正文

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513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是由印楝种籽饼粉和草炭土包衣尿素颗粒形成的颗粒肥。印楝种籽饼粉是印楝种籽经榨油、提取印楝素后剩下的下脚料,本身不仅含有丰富的N、P、K及微量元素,而且,还含有杀菌成分印楝素和苦味素等,包衣尿素等化肥形成的颗粒肥,能够抑制反消化细菌对N肥的降解作用,调节土壤pH值,因而降低NH↓[3]的挥发,草炭土除本身具有肥效外,还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因此,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不仅具有肥效作用,而且具有缓释、杀菌和调节土壤和保墒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配方加工及其制剂技术。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全球农民每年大约施用4666万吨的氮肥,其中80%为尿素。在通常情况下,农作物利用氮肥的效率很低。研究证明,作物吸收的氮不超过化肥施氮量的50%,而水稻的吸收率一般不超过40%,其它部分的氮通过许多渠道进入大气层,如滤失、氨气挥发及在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成为氮氧化物和氮气等。任何能提高氮利用率5-10%的手段,都能大大节省氮肥使用量。从经济学角度说,全球如果有20%氮肥总用量的损失,即损失933万吨的氮肥,价值60亿美元。有许多方法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对氮的要求,有效调节氮的供应速度,减低氮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增加作物产量,这就是化肥的缓释处理。这些方法包括利用硫磺、紫胶和聚合物、有机合成化合物包衣肥料,以及尿素超米粒技术等,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地控制肥料的释放速度,延长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时间,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但由于所用材料价格比较昂贵,这些方法都没有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印楝是一种乔木,分布广泛,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海拔700米的高地上,在印度等亚洲一些国家产量最大,我国于1986年在海南省万宁县及广东省徐闻县首次成功引种,长势良好,目前,在我国云南省发展很快,栽种面积达十万亩。印楝中含有丰富的杀虫、杀菌成分,有效成分主要存在种籽里,在树皮及叶片中亦有微量活性成分。每株印楝树一年的结果量最多可达50公斤。一般每公斤种核含印楝素等有效成分1-8克。印楝种籽经处理可以获得印楝油和印楝饼,印楝饼内含有丰富的印楝素和多种苦味素,还含有植物营养物质N(5-7%)、P(1.1%)和K(1.5%)。据国际最新报道,印楝素和苦味素可防治413种害虫,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印楝饼包衣N肥形成的颗粒肥,能够抑制反消化细菌对N肥的降解作用,而且可以调节土壤PH值,因而降低NH3的挥发,因此,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不仅具有肥效作用,而且具有缓释、杀菌和调节土壤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供一种新型的以生物成分印楝饼和化肥为主要成分的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由印楝种籽经提油和提取印楝素后的印楝饼、草炭土和化肥为主要有效成分,配以粘结剂-煤焦油泥等按适当比例混合,利用团粒造粒法加工成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经粉碎的印楝饼内仍含有部分未提取出的印楝素和多种苦味素。这些有效成分既有杀虫活性也有杀菌活性,还含有植物营养物质N(5-7%)、P(1.1%)和K(1.5%)。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肥效作用,而且具有缓释、提高肥效、杀菌和调节土壤的作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即可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的特征是,所说的颗粒肥含有(以重量%计)印楝种仁饼粉5-25,煤焦油泥5-10,尿素50-80,草炭土5-15。颗粒肥的加工工艺是团粒法造粒将印楝种籽冷榨提油、溶剂法提取印楝素后,与草炭土混合、粉碎过50目筛,将煤焦油泥和尿素颗粒在转鼓造粒机充分混合,加入粉碎过的印楝种籽饼粉、草炭土,滚动造粒、风干、检测、包装。优先推荐的颗粒肥含有(以重量%计)印楝种仁饼粉10-15,煤焦油泥5-10,尿素60-70,草炭土5-10。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加入生物成分印楝种仁饼粉,减少化肥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2、利用印楝种仁饼粉的杀菌、调节土壤PH值的作用,对化肥起到缓释的作用,提高化肥利用率和肥效。3、对土传病害和线虫具有防治作用。4、加入草炭土,增加颗粒肥的吸水性,起到保墒节水的目的。具体实施例方式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主要用于复茬指数高的植物和田块,如大蒜、生姜、大葱、中药、花卉以及保护地栽培作物,于耕地前地面撒施或于作物移栽和育苗时沟施或穴施。地面撒施时每亩用量60-80kg,沟施或穴施时每亩用量40-60kg。我们应用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每亩用量40-60kg,于番茄移栽时穴施,进行了肥效试验。试验于2002年11月在高密市蔬菜田进行。试验田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48%,PH值6.5左右,全N0.052%、速效P11.2mg/kg、速效K145mg/kg,播种前整平土地,每亩施土杂肥4000kg,土地耕翻后耙平,移栽。2002年11月10日育苗,2003年1月10日移栽,按畦种植,每畦两行,行距2.8尺,株距25公分,生长期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数次,浇水5遍,中耕除草3次。试验结果显示,(1)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对番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2)使用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的处理,返苗快,生长期番茄叶色发生明显变化,由淡绿色变为深绿色,直至黑绿色,植株生长旺盛,外观明显好于常规施肥;(3)从测产结果看出,常规施肥结合穴施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比单一常规施肥增产25.5-39.7%;(4)土传病害防效45-60%。实施例1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各组分含量(以重量%计,以下均同)为印楝种籽饼粉5,煤焦油泥5,尿素80,草炭土10。实施例2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各组分含量为印楝种籽饼粉10,煤焦油泥5,尿素75,草炭土10。实施例3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各组分含量为印楝种籽饼粉15,煤焦油泥5,尿素75,草炭土5。实施例4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各组分含量为印楝种籽饼粉20,煤焦油泥10,尿素60,草炭土10。实施例5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各组分含量为印楝种籽饼粉25,煤焦油泥10,尿素50,草炭土15。表1 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对番茄肥效效果 注以上处理对作物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其特征是所说的颗粒肥含有(以重量%计)印楝种籽饼粉5-25,煤焦油泥5-10,尿素50-80,草炭土5-15。2.根据权利要求1的颗粒肥中印楝种籽饼粉是将印楝种籽冷榨提油、溶剂法提取印楝素后的印楝饼经粉碎过50目筛,尿素为市售颗粒状肥。3.根据权利要求1的颗粒肥,其特征是所说的加工工艺是团粒法造粒将印楝种籽饼粉与草炭土混合、粉碎过50目筛,将煤焦油泥和尿素颗粒在转鼓造粒机充分混合,加入粉碎过的印楝种籽饼粉、草炭土,滚动造粒、风干、检测、包装。4.根据权利要求1的颗粒肥,其特征是优先推荐的颗粒肥含有(以重量%计)印楝种仁饼粉10-15,煤焦油泥5-10,尿素60-70,草炭土5-10。全文摘要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是由印楝种籽饼粉和草炭土包衣尿素颗粒形成的颗粒肥。印楝种籽饼粉是印楝种籽经榨油、提取印楝素后剩下的下脚料,本身不仅含有丰富的N、P、K及微量元素,而且,还含有杀菌成分印楝素和苦味素等,包衣尿素等化肥形成的颗粒肥,能够抑制反消化细菌对N肥的降解作用,调节土壤pH值,因而降低NH文档编号C05G1/00GK1597643SQ20041002452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9日专利技术者于建垒, 马德岭, 林相璀 申请人:于建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其特征是所说的颗粒肥含有(以重量%计):印楝种籽饼粉5-25,煤焦油泥5-10,尿素50-80,草炭土5-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垒马德岭林相璀
申请(专利权)人:于建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