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建垒专利>正文

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513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是由印楝种籽饼粉和草炭土包衣尿素颗粒形成的颗粒肥。印楝种籽饼粉是印楝种籽经榨油、提取印楝素后剩下的下脚料,本身不仅含有丰富的N、P、K及微量元素,而且,还含有杀菌成分印楝素和苦味素等,包衣尿素等化肥形成的颗粒肥,能够抑制反消化细菌对N肥的降解作用,调节土壤pH值,因而降低NH↓[3]的挥发,草炭土除本身具有肥效外,还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因此,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不仅具有肥效作用,而且具有缓释、杀菌和调节土壤和保墒的作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配方加工及其制剂技术。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全球农民每年大约施用4666万吨的氮肥,其中80%为尿素。在通常情况下,农作物利用氮肥的效率很低。研究证明,作物吸收的氮不超过化肥施氮量的50%,而水稻的吸收率一般不超过40%,其它部分的氮通过许多渠道进入大气层,如滤失、氨气挥发及在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成为氮氧化物和氮气等。任何能提高氮利用率5-10%的手段,都能大大节省氮肥使用量。从经济学角度说,全球如果有20%氮肥总用量的损失,即损失933万吨的氮肥,价值60亿美元。有许多方法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对氮的要求,有效调节氮的供应速度,减低氮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增加作物产量,这就是化肥的缓释处理。这些方法包括利用硫磺、紫胶和聚合物、有机合成化合物包衣肥料,以及尿素超米粒技术等,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地控制肥料的释放速度,延长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时间,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但由于所用材料价格比较昂贵,这些方法都没有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印楝是一种乔木,分布广泛,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海拔700米的高地上,在印度等亚洲一些国家产量最大,我国于1986年在海南省万宁县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楝包衣缓释颗粒肥,其特征是所说的颗粒肥含有(以重量%计):印楝种籽饼粉5-25,煤焦油泥5-10,尿素50-80,草炭土5-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垒马德岭林相璀
申请(专利权)人:于建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