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717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9:14
一种由混凝土板和集成模板元件形成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模板元件包括侧壁以及横向法兰,紧靠所述侧壁浇混凝土以界定所述混凝土板的侧面,所述横向法兰覆盖混凝土板的顶部周缘或底部周缘,其中:所述横向法兰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的握持部,以在所述握持部和侧壁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空间基本上填充满混凝土以便所述混凝土锁在所述空间内并且在结构上将所述元件与混凝土板集成;且其中:所述横向法兰具有在法兰外表面内形成的、与所述混凝土板相对的凹槽,以充当用于载荷传递构件的锚位,所述载荷传递构件通过安装至模板元件而连接在复合结构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澳大利亚专利申请号AU2013206540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板元件、一种包括混凝土板以及模板元件的复合结构,且涉及一种搭建组件,该搭建组件具有连接至该模板元件的载荷传递构件。
技术介绍
模板元件通常使用在施工现场或者预浇制中,浇制用于建筑物搭建的混凝土结构浇制。在浇制工艺中,首先通过定位多个压型钢板形成连续的周界,该压型钢板根据需要以边对边设置的方式定位以形成底座,具有多个边缘模板元件,界定该混凝土结构的外边缘。随后,将湿混凝土浇在形成混凝土结构的连续的边界内。在目前的设置中,压型钢板和边缘模板元件通过以复合作用的方式与混凝土结构发生作用,可有助于混凝土结构的机械性能。在其它设置中,压型钢板和边缘模板元件仅仅只是充当消失模(lostformwork),并不对机械性能有所帮助。通常,混凝土加固构件(如钢条)可在浇制湿混凝土之前定位在连续的周界内,使得该混凝土加固构件在浇制工艺期间浇制进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加固构件通过以复合作用的方式与混凝土结构发生作用,可有助于混凝土结构的机械性能。通常,在浇制工艺后,如幕墙、绿墙、砌体墙、二次钢框架、包层系统、临时保护、栏杆或标牌等外部系统需要固定至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地板的实例中,通常通过地板顶部水平面或垂直边缘的螺栓连接实现固定。虽然这能够通过在地板内钻孔且随后采用如机械或化学混凝土锚等合适的固定构件实现,但是这种设置通常很耗时。由于在混凝土结构中存在混凝土加固构件,钻孔工艺会很复杂,因为通常的混凝土钻一般不适合用于穿透混凝土加固构件。或者,适用于固定外部系统的个别的以及分开的通道能够在浇制工艺期间浇制进混凝土结构内。在混凝土地板实例中,这在地板的顶部水平面上按常规完成,因为个别的通道能够轻易定位而不会与连续的周界有任何不相配。在地板的垂直边缘需要固定的情况中,通常需要例如现场或场外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使得个别的通道在浇湿混凝土之前与边缘模板元件集成。这导致了劳动密集型的施工工艺,特别是由于边缘模板元件在完成浇制工艺后经常需要被剥离地板,以便显露出个别的通道。已有各种尝试克服这一点,通过设置边缘模板元件具有预固定在边缘模板元件上的外部开口通道。这包括L形组件形式的边缘模板元件,其通过将多个平板焊接或螺栓连接至该通道而形成。虽然产生的元件简化了施工工艺,但是由于需要劳动密集型制造工艺而使得元件通常很昂贵。除上述以外,在使用中,机械或化学的混凝土锚的载荷能力以及个别的通道通常受限于混凝土结构的拉出能力。这样,在使用机械或化学的混凝土锚以及个别的通道时,如锚间距、边缘距离以及混凝土厚度等各种限制必须遵循,使混凝土结构足以抵抗相关的作用力。通常,这使得机械或化学的混凝土锚以及个别的通道不适合用在混凝土结构的边缘附近或者在混凝土结构不够厚的情况中使用。在使用中,机械或化学的混凝土锚以及单独的通道还可能与压型钢板不匹配。本专利技术寻求提供将克服或基本改善至少现有技术中的某些缺陷或者至少提供一种替代方式的模板元件。应当理解的是,如果本文有引用任何现有技术,此类引用并不构成在澳大利亚或任何其它国家承认该信息形成本领域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有一种由混凝土板和集成模板元件形成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模板元件包括一侧壁以及一横向法兰,紧靠所述侧壁浇制混凝土以界定所述混凝土板的侧面,所述横向法兰覆盖所述混凝土板的顶部周缘或底部周缘;其中所述横向法兰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内的握持部,以在所述握持部和侧壁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空间基本由混凝土填充,使所述混凝土锁在所述空间内并在结构上将所述元件与混凝土板集成;且其中所述横向法兰具有在法兰外表面内形成的、与所述混凝土板相对的凹槽,以充当用于载荷传递构件的锚位,所述载荷传递构件通过安装至模板元件而连接在复合结构外。优选地,所述握持部形成为凹口,所述凹口从混凝土板相关的顶部周缘或底部周缘向内伸。优选地,所述凹槽形成在凹口的相反侧。优选地,所述凹口包括一倾斜的第一部分以及一返回部分,所述倾斜的第一部分延伸进混凝土板的主体内,所述返回部分充当一屏障,以限制混凝土浇过凹口并且进入凹槽。优选地,所述侧壁包括一集成通道,能够从所述侧壁的一侧通过一减小尺寸的入口进入所述通道,所述入口限定在通道两相对的肩部之间,所述通道具有扩大的腔体,所述腔体在壁的相对侧、模板元件的纵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内。优选地,所述横向法兰从侧壁底部伸出,所述握持部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内。优选地,所述模板元件包括从侧壁顶部伸出的第二横向法兰,所述第二横向法兰具有向下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内的握持部。优选地,所述第二横向法兰具有在法兰外表面内形成的、与所述混凝土板相对的凹槽,以提供用于载荷传递构件的第二锚位,所述载荷传递构件连接在复合结构外。优选地,所述模板元件形成为单片的,具有在所述侧壁、横向法兰以及握持部之间的半圆形角部,以降低应力集中。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搭建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复合结构以及连接至所述模板元件的载荷传递构件。优选地,所述构件为外部载荷传递构件,且所述组件进一步包括适于通过夹紧到锚位而将所述构件连接至模板元件的连接件。优选地,所述凹槽在模板元件的纵向上延伸以允许调整连接件相对于模板元件的纵向定位。优选地,所述横向法兰从侧壁底部伸出,所述握持部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所述模板元件包括从侧壁顶部伸出的第二横向法兰,所述第二横向法兰具有一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向下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以提供第二锚点,且其中所述连接件适于夹紧至第一锚位以及第二锚位中的其中一个或两个。优选地,所述侧壁包括一集成通道,能够从所述侧壁的一侧、通过一减小尺寸的入口进入所述通道,所述入口限定在通道两相对的肩部之间,所述通道具有扩大的腔体,所述腔体在壁相对侧、模板元件的纵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内,且其中所述构件利用悬臂支撑在腔体内。优选地,组件进一步包括具有连接件的内部载荷传递构件,所述连接件连接进在相关的握持部、侧壁以及集成通道之间的空间内。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如上所述的复合结构中使用的模板元件,包括一侧壁以及一横向法兰,紧靠所述侧壁浇混凝土以界定所述混凝土板的侧面,所述横向法兰覆盖所述混凝土板的顶部周缘或底部周缘;其中所述横向法兰具有适于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的握持部,以在所述握持部和侧壁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混凝土板和集成模板元件形成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模板元件包括侧壁以及横向法兰,紧靠所述侧壁浇混凝土以界定所述混凝土板的侧面,所述横向法兰覆盖混凝土板的顶部周缘或底部周缘,其中:所述横向法兰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的握持部,以在所述握持部和侧壁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空间基本上填充满混凝土,以便所述混凝土锁在所述空间内并且在结构上将所述元件与混凝土板集成;且其中:所述横向法兰具有在法兰外表面内形成的、与所述混凝土板相对的凹槽,以充当用于载荷传递构件的锚位,所述载荷传递构件通过安装至模板元件而连接在复合结构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6.26 AU 20132065401.一种由混凝土板和集成模板元件形成的复合结构,其中:
所述模板元件包括侧壁以及横向法兰,紧靠所述侧壁浇混凝土以界定所述混凝土板的
侧面,所述横向法兰覆盖混凝土板的顶部周缘或底部周缘,其中:
所述横向法兰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的握持部,以在所述握持部和侧
壁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空间基本上填充满混凝土,以便所述混凝土锁在所述空间内并且
在结构上将所述元件与混凝土板集成;且其中:
所述横向法兰具有在法兰外表面内形成的、与所述混凝土板相对的凹槽,以充当用于
载荷传递构件的锚位,所述载荷传递构件通过安装至模板元件而连接在复合结构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握持部形成为凹口,所述凹口从混凝土板
相关的顶部周缘或底部周缘向内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凹槽形成在凹口的相反侧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凹口包括一倾斜的第一部分以及一返回
部分,所述倾斜的第一部分延伸进混凝土板的主体内,所述返回部分充当一屏障,以限制混
凝土浇过凹口并且进入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侧壁包括一集成通道,能够从所述侧壁的
一侧、通过一减小尺寸的入口进入所述通道,所述入口限定在通道相对的肩部之间,所述通
道具有扩大的腔体,所述腔体在壁的相对侧、模板元件的纵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的主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横向法兰从侧壁底部伸出,所述握持部向
上延伸进混凝土板的主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模板元件包括从侧壁顶部伸出的第二横
向法兰,所述第二横向法兰具有向下延伸进混凝土板的主体内的握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横向法兰具有在法兰外表面内形成
的、与所述混凝土板相对的凹槽,以提供用于载荷传递构件的第二锚位,所述载荷传递构件
连接在复合结构外。
9.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模板元件形成为单片的,具有在
所述侧壁、横向法兰和握持部之间的半圆形角部,以降低应力集中。
10.一种搭建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以及连接至所述模板元件的载荷
传递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搭建组件,其中所述构件为外部载荷传递构件,所述外部载
荷传递构件包括适于通过夹紧到锚位而将所述构件连接至模板元件的连接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搭建组件,其中所述凹槽在模板元件的纵向上延伸以允许
调整连接件相对于模板元件的纵向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搭建组件,其中所述横向法兰从侧壁底部伸出,所述握持部
向上延伸进混凝土板主体,所述模板元件包括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C·威蒙德
申请(专利权)人:栖息工作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澳大利亚;AU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