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1130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1:31
本申请涉及焊缝检测装置。该焊缝检测装置包括焊缝图像获取器件、驱动部、转动部、限位部、固定平台以及检测台,所述检测台被活动支撑在所述固定平台上,所述检测台用于放置待检测零件,所述焊缝图像获取器件用于获取焊缝的图像,所述检测台与所述转动部偏心转动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检测台的转动角度,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转动部传动连接,且在所述转动部的作用下,所述检测台相对于所述固定平台具有移动轨迹,所述移动轨迹为所述焊缝的轨迹。利用该方案,检测人员无需再搬动电池,通过驱动部将动力传递给转动部并带动检测台移动,即可实现每段焊缝能够被焊缝图像获取器件拍摄到,提高了焊缝的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焊缝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包括顶盖,顶盖上设置有注液口,电解液从注液口注入电池内部,电解液注入完成后需要对注液口进行焊接密封,为了保证注液口焊接的密封性,需要对注液口的焊缝进行外观检测。相关技术中,存在相应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通常包括放大镜、显示器以及检测平台。检测平台固定设置,动力电池放置在检测平台上,放大镜与显示器电连接,焊缝通过放大镜拍摄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检测人员通过显示器中的图像目测焊缝有无针孔、裂纹等缺陷。然而,当放大镜将焊缝放大一定倍数后,放大镜无法完整的拍摄到整个焊缝的图像。这时,需要操作人员将动力电池转动到不同的位置,以便观察整个焊缝,这导致使用现有的检测装置检测时效率很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案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缝检测装置,可改善上述缺陷。一种焊缝检测装置,包括焊缝图像获取器件、驱动部、转动部、限位部、固定平台以及检测台,所述检测台被活动支撑在所述固定平台上,所述检测台用于放置待检测零件,所述焊缝图像获取器件用于获取焊缝的图像,所述检测台与所述转动部偏心转动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检测台的转动角度,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转动部传动连接,且在所述转动部的作用下,所述检测台相对于所述固定平台具有移动轨迹,所述移动轨迹为所述焊缝的轨迹。优选地,所述检测台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轴体以及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一轴体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盘上,且所述转动盘嵌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检测台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检测台包括本体以及第一套筒,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套筒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套筒上。优选地,还包括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以及轴承座,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一轴体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轴承座配合,且所述轴承座与所述固定平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检测台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二轴体以及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二轴体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盘上,且所述第二转动盘嵌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并与所述检测台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检测台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套筒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套筒上。优选地,所述检测台为长方体,所述转动部以及所述限位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检测台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优选地,还包括传动部,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传动部与所述转动部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传动部为齿轮传动组件,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转动部连接。优选地,还包括载具,所述载具固定在所述检测台上,且用于盛放所述待检测零件,所述载具具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用于与所述待检测零件抵靠。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缝检测装置,包括转动部、限位部、固定平台以及检测台。检测台与转动部偏心转动连接,检测台在转动部的偏心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平台移动,并且在限位部的限位作用下,检测台沿着焊缝的轨迹移动。利用该方案,检测人员无需再搬动电池,通过驱动部将动力传递给转动部并带动检测台移动,即可实现每段焊缝能够被焊缝图像获取器件拍摄到,提高了焊缝的检测效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焊缝检测装置的外形图;图2为本申请实例提供的焊缝检测装置(移出焊缝图像获取器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申请实例提供的焊缝检测装置(移出焊缝图像获取器件)的左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1-焊缝检测装置;11-图像获取器件;12-驱动部;13-转动部;131-第一轴体;132-第一转动盘;14-限位部;141-第二轴体;142-第二转动盘;15-固定平台;16-检测台;161-第一通孔;162-第二通孔;163-本体;164-第一套筒;165-第二套筒;17-轴承组件;171-轴承;172-轴承座;18-轴向挡圈;19-传动部;191-主动齿轮;192-从动齿轮110-载具;110a-阻挡部;2-待检测零件。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缝检测装置1,包括焊缝图像获取器件11、驱动部12、转动部13、限位部14、固定平台15以及检测台16。如图1所示,焊缝图像获取器件11用于获取焊缝的图像,根据一个实施例,焊缝图像获取器件11可以采用CCD工业相机以及显示屏等组件,CCD工业相机用于对焊缝进行拍摄,显示屏用于显示焊缝图像。根据其它一些实例,焊缝图像获取器件11也可包括显微镜以及显示器,显微镜与显示器电连接,显微镜用于放大拍摄到的焊缝的图像,并将该图像传输至显示器,显示器将焊缝图像显示在显示器的屏幕上。检测人员在显示器的屏幕上对焊缝进行观察,确认焊缝是否存在针孔、裂纹等缺陷,从而达到实现焊缝检测的目的。检测台16被活动支撑在固定平台15上,检测台16用于放置待检测零件,例如电池等,焊缝图像获取器件11位于固定平台15上方,并且通过立柱固定,立柱的一端与固定平台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焊缝图像获取器件11固定连接,且焊缝图像获取器件11的镜头对准检测台16上的待检测零件。在图1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平台15优选设置为箱体结构,该箱体结构将驱动部12、转动部13以及限位部14等包裹在其内并起到防护作用,该结构相对于其它结构的固定平台15而言,其防护性较高,可以减少灰尘的侵入和人为的损坏。如图2所示,检测台16与转动部13偏心转动连接,限位部14用于限制检测台16的转动角度。并且,驱动部12与转动部13传动连接,以实现转动部13动作的自动化。如此设置后,在转动部13的作用下,且同时在限位部14的限位作用下,检测台16相对于固定平台15具有移动轨迹,该移动轨迹为焊缝的轨迹。这样一来,检测人员在检测时无需手工移动待检测零件,只需通过检测台16的自动化的移动,使待检测零件的焊缝能够被焊缝图像获取器件11获取到,提高了检测人员的检测效率。在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检测台16与转动部13偏心转动连接的连接方式为,检测台16上设有第一通孔161,转动部13包括第一轴体131以及第一转动盘132,第一轴体131与第一转动盘132的轴线平行,且第一轴体131偏心连接在第一转动盘132上。转动部13通过第一转动盘132嵌设在所述第一通孔161内,并且第一转动盘132与第一通孔161之间留有转动间隙。该方案中,转动部的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同理,限位部14优选与转动部13相同的结构,即,检测台16上设有第二通孔162,限位部14包括第二轴体141以及第二转动盘142,第二轴体141偏心连接在第二转动盘142上,且第二转动盘142嵌设在第二通孔162内,第二转动盘142与第二通孔162之间留有转动间隙。当转动部13转动时,在转动部13的偏心力的作用下,检测台16随转动部13转动,同时,检测台16与限位部14相对转动,且在限位部14的限位作用下,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焊缝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焊缝图像获取器件、驱动部、转动部、限位部、固定平台以及检测台,所述检测台被活动支撑在所述固定平台上,所述检测台用于放置待检测零件,所述焊缝图像获取器件用于获取焊缝的图像,所述检测台与所述转动部偏心转动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检测台的转动角度,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转动部传动连接,且在所述转动部的作用下,所述检测台相对于所述固定平台具有移动轨迹,所述移动轨迹为所述焊缝的轨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焊缝图像获取器件、驱动部、转动部、限位部、固定平台以及检测台,所述检测台被活动支撑在所述固定平台上,所述检测台用于放置待检测零件,所述焊缝图像获取器件用于获取焊缝的图像,所述检测台与所述转动部偏心转动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检测台的转动角度,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转动部传动连接,且在所述转动部的作用下,所述检测台相对于所述固定平台具有移动轨迹,所述移动轨迹为所述焊缝的轨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轴体以及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一轴体偏心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盘上,且所述转动盘嵌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检测台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包括本体以及第一套筒,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套筒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套筒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以及轴承座,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一轴体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轴承座配合,且所述轴承座与所述固定平台固定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军杨庆斌来毅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