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驱虫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89706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天然驱虫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天然驱虫液,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组成:新鲜印楝茎叶0.5~2份、新鲜紫茎泽兰茎叶0.5~2份、水8~10份。天然驱虫液在药物驱虫板上的应用,是将天然驱虫液与面浆液混合均匀,得到驱虫粘液,将驱虫粘液涂抹在驱虫板的正反两面上,即得到含有天然驱虫液的驱虫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是利用银色反光对昆虫的逆趋性,在一定范围驱避昆虫;二是利用天然驱虫液挥发的气味对害虫的驱避、驱离和杀灭害虫作用;三是触杀害虫。具有独特创新的三重作用和功效,且成本低,操作容易,使用方便,绿色环保,具有实用性、创新性,投入收益比高的特点,推广价值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然驱虫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农林害虫防控

技术介绍
农林虫害(有害昆虫)是农林植保四大危害生物之一,我国农林种植区防控虫害,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也有杀虫灯、粘虫板(黄色、蓝色为主)、性诱剂、及有害昆虫天敌释放等方式。但是,“有害生物依然年年发生危害、且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有所增强,化学农药使用量逐步增加,导致药害和污染增加,效果有限”的实际情况普遍存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农林化学农药使用较多,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其配套技术缺乏。因此,有必要研发切实有效的防控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污染大、防控效果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然驱虫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控制农林有害昆虫的发生、危害及造成的损失。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天然驱虫液,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组成:新鲜印楝茎叶0.5~2份、新鲜紫茎泽兰茎叶0.5~2份、水8~10份。所述天然驱虫液的制备方法,经过下列各步骤:(1)按下列质量份的组分备料:新鲜印楝茎叶0.5~2份、新鲜紫茎泽兰茎叶0.5~2份、水8~10份;(2)将步骤(1)的新鲜印楝茎叶和新鲜紫茎泽兰茎叶经破碎、混合后,再加水浸泡1~3天,然后过滤取滤液,即得到天然驱虫液。所得天然驱虫液中含有以下主要物质:印楝素、单萜类、倍半萜类、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各类水溶性衍生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天然驱虫液在药物驱虫板上的应用。所述天然驱虫液应用于药物驱虫板的方法,经过下列操作:将0.1~0.3份高筋面粉与1份水搅拌混合,再煮沸3分钟后冷却得到面浆液;将天然驱虫液与面浆液按质量比(8~10):1进行混合均匀,得到驱虫粘液,将驱虫粘液涂抹在驱虫板的正反两面上,每次涂抹间隔3~5分钟,涂抹2~3遍,即得到含有天然驱虫液的驱虫板。进一步的,所述驱虫板为双面外表面均附银白色铝箔或铝膜的驱虫板。铝箔或铝膜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厚度约为0.2~0.6mm。所述驱虫板的是边长为20cm×20cm的正方形。进一步的,所得含有天然驱虫液的驱虫板是按每亩20~80个(一般粮食、经济作物布放20-30个/亩,部分高价值中药材大棚可密集布放约60-80个/亩),两两之间间隔10~200cm在田间进行安放,间隔根据不同植物植株大小以及害虫发生危害程度而定,安装高度根据不同农林作物幼苗、成株茎叶、果实部分的高度而定。布放高度与农作物幼苗、成株茎叶、果实部分的高度基本平行或者略高于农作物幼苗、成株茎叶、果实部分约5~10cm即可。对于一些高大、茂密的作物,可考虑在作物不同高度、立体布放驱虫板,形成对主要受害植株茎部、叶部、果实部位的环绕保护、到达驱避、杀灭害虫的作用和效果。本专利技术所得含有天然驱虫液的驱虫板在农林地布放1~2月后(尤其是遭受大雨冲刷后),应再次补充涂抹驱虫粘液1~2次,即可延长药物驱虫效果3~4倍。本专利技术还利用有害昆虫(多为复眼或单眼)对银白色铝箔(膜)呈现银色的的反射光(可反射90~95%自然可见光,光谱范围在390~760nm之间)的刺激、干扰、趋避、不适应行为,一定范围内可明显驱避昆虫飞离农林作物;再在银白色铝箔上涂抹天然驱虫液进一步增强趋避、驱离、杀灭昆虫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具备的优点及效果:成本低,操作容易,使用方便,绿色环保,具有实用性、创新性,投入收益比高的特点,推广价值大。1)实际投入收益分析:本专利技术制得含有天然驱虫液的驱虫板的成本低:每个驱虫板综合成本约1~3元(自粘胶型号铝箔市场价格一般20~30元每卷,每卷1m×8m规格的铝箔可制作约150~200个驱虫板,每个铝箔成本约0.2~0.3元;天然驱虫液中的紫茎泽兰茎叶多数情况下可免费采集得到;印楝茎叶市购价格一般为5~10元每千克;支撑驱虫板的木棍、竹签、枝条等多数情况下可免费就地收集得到;驱虫板制作人工费用约0.2~0.5元每个)。试验示范表明,在100亩农林地范围内使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含有天然驱虫液的驱虫板2000~8000个(驱虫板成本约2600~10400元/百亩),一般2~3个工人1天即可完成作业(人工百亩安装费用投入约300~400元);实际百亩驱虫板制作、安装投入约500~1200元/100亩。农作物害虫防治效果可达60~86%;百亩可挽回损失约8000~50000元/100亩。直接投入/收益比率约为1:1.6~8(其中高价值蔬菜、中药材的效益高于粮食作物)。2)间接效益分析:由于驱虫板原材料中铝箔的抗晒、抗腐蚀、抗氧化、抗潮湿的特质,可比传统农田纸质粘虫板寿命延长约3~10倍,也比传统塑料材质粘虫板寿命延长约1~3倍;由于天然驱虫液的取材、配制来源简单便宜、绿色环保的特质,减少了农田化学农药杀虫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试验示范表明:平均可减少农药15~40%商品使用量和3~5次/茬·年的农药使用次数。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7项优势:具有独特创新的三重(光驱避、味驱离、触杀)作用和功效。传统塑料或纸质粘虫板仅依靠颜色(主要是黄色、蓝色)对昆虫趋色性的单重原理,吸引粘连害虫,本专利技术具有不同(或相反)的对农作物害虫的三重控制原理:一是利用银色反光对昆虫(复眼单眼)的逆趋性,在一定范围驱避(离)昆虫,远离农作物;二是利用天然驱虫液所含两种天然植物茎叶提取液中刺激、辛辣和有毒化学成分(两种驱虫植物中约10多种复合有机物,都具备杀虫、驱虫的天然功效)挥发的气味对害虫的驱避、驱离和杀灭害虫作用。三是即使少数依然能靠近、接触驱虫板的害虫(即极少数对银色光不敏感、且对本专利技术的驱虫液味觉刺激也不敏感),经接触、食入驱虫液后,可触杀(胃杀)害虫。三重控制、驱避、杀灭害虫原理的利用,使本专利技术具有了更好的作用和功效。有害恶性杂草的科学利用。紫茎泽兰本身就含有10多种抗虫、抗病的植物化学成分,利用其茎叶浸泡提取液的刺激、辛辣和有毒的多种化合物,可有效驱避、杀灭许多农业有害昆虫。传统常见的印楝提取物,主要为印楝素商品农药,仅可对昆虫有接触、食入后的杀灭作用,而不具备对昆虫的驱避、驱离作用;本专利技术使用二元天然植物配方,即除含有印楝提取物外,增加了紫茎泽兰提取物——主要为表木栓醇、豆甾醇、正二十八烷酸等10余种有机物,从而增加了对昆虫的驱避、驱离作用,同时,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也增加了对昆虫的接触、食入后的双重杀灭作用。农田使用时间(寿命)长。本专利技术的驱虫板采用铝箔(膜)材质,具抗腐蚀、抗氧化、抗辐射、抗湿等特点,较传统纸质粘虫板(使用寿命约1~4个月),使用寿命延长约3~10倍(使用寿命可达6~30个月);较传统塑料材质粘虫板(使用寿命约6~24个月),抗氧化性、抗辐射性更强,使用寿命也可延长约1~3倍。驱虫、杀虫范围更广。由于本专利技术利用了昆虫(多数为对农林作物有害的昆虫)的三重(光驱避、味驱离、食入杀灭)作用和功效,因而对几乎在农、林、果园、等地活动的大多数害虫都有驱避、驱离、杀灭作用和功效(对农田地下害虫的成虫,也有一定的驱避、驱离、杀灭作用),而传统纸质、塑料材质粘虫板仅依靠色诱(主要为黄色引诱膜翅目和部分鞘翅目、鳞翅目等类害虫,蓝色引诱蓟马、稻飞虱、二化螟、棉蛉虫、茶叶夜蛾等趋蓝色害虫)和粘胶粘连害虫的单一作用功效。制作容易、重复使用简单。本专利技术的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然驱虫液,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组成:新鲜印楝茎叶0.5~2份、新鲜紫茎泽兰茎叶0.5~2份、水8~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驱虫液,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组成:新鲜印楝茎叶0.5~2份、新鲜紫茎泽兰茎叶0.5~2份、水8~10份。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驱虫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各步骤:(1)按下列质量份的组分备料:新鲜印楝茎叶0.5~2份、新鲜紫茎泽兰茎叶0.5~2份、水8~10份;(2)将步骤(1)的新鲜印楝茎叶和新鲜紫茎泽兰茎叶经破碎、混合后,再加水浸泡1~3天,然后过滤取滤液,即得到天然驱虫液。3.权利要求1所述天然驱虫液在药物驱虫板上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驱虫液在药物驱虫板上的应用,具体经过下列操作:将0.1~0.3份高筋面粉与1份水搅拌混合,再煮沸3分钟后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动窦秦川杨春震韦加贵赵云柱李晋海罗孝华胡文兰农彬马桂明田维逵杨雪超韩忠良李恕圣
申请(专利权)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植保植检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