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方法及实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置换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天然气水合物是最清洁的化石燃料,已被证实是最具有潜力接替石油和煤炭的能源资源。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能源资源其碳含量是所有化石燃料的两倍,分布于世界各地。巨大的储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上,目前传统的天然气开采方法主要包括降压法、注热法,化学试剂法或联合以上两种方法。然而以上方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会引起地质层的坍塌,造成对自然环境严重的破坏。现有的气体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方法,主要有CO2置换开采和混合CO2/N2置换开采,其中CO2置换开采的甲烷回收率比混合CO2/N2置换开采的甲烷回收率低,因此优先采用混合CO2/N2气体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目前,混合CO2/N2气体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置换前准备一定量人工生成的天然气水合物,而为了模拟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环境,实验研究一般采用在多空介质中生成水合物,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先磨好的冰粉,再转移到反应釜内,往往会引起冰粉的结块或者融化,充入甲烷气体后获得的天然气水合物含量低,不利于后续的开采实验。针对以上多空介质中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含量低,耗时长等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空介质中快速生成及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装置及方法,实现快速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并且在生成水合物的基础上,进行混合CO2/N2气体置换,提高置换速率和置换率,操作简易、结构简明、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置换的方法及装置,以克服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含量少、置换效率低的不足。本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置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CO2/N2气瓶(1)、CH4气瓶(29)、气体流量计(3)、湿式气体流量计(23)、缓冲罐(5)、恒温水槽(4)、反应釜(10)、循环水浴(14)、手摇泵(16)和进液漏斗(18);所述手摇泵(16)与反应釜(10)、缓冲罐(5)、气体流量计(3)、混合CO2/N2气瓶(1)顺次连接;所述进液漏斗(18)与手摇泵(16)连接;所述恒温水槽(4)设置于所述缓冲罐(5)外部;所述循环水浴(14)与反应釜(10)连接;所述CH4气瓶(29)与湿式气体流量计(23)、反应釜(10)顺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置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CO2/N2气瓶(1)、CH4气瓶(29)、气体流量计(3)、湿式气体流量计(23)、缓冲罐(5)、恒温水槽(4)、反应釜(10)、循环水浴(14)、手摇泵(16)和进液漏斗(18);所述手摇泵(16)与反应釜(10)、缓冲罐(5)、气体流量计(3)、混合CO2/N2气瓶(1)顺次连接;所述进液漏斗(18)与手摇泵(16)连接;所述恒温水槽(4)设置于所述缓冲罐(5)外部;所述循环水浴(14)与反应釜(10)连接;所述CH4气瓶(29)与湿式气体流量计(23)、反应釜(10)顺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0)包括釜体(37)、位于釜体侧边的气体进出口(9)、连接设置于釜体(37)顶部的釜盖(36)、支撑釜体(37)底部的支架(38)、置于釜体(37)底部的搅拌器(11)和出砂口(12);所述釜盖(36)上还设置有接至釜体(37)内腔的压力检测接口(33)、温度检测接口(35)和进液口(34);所述进液口(34)中设置有钢针(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36)和釜体(37)通过螺纹或法兰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13)、第一压力传感器(19)、第二压力传感器(20)、数据采集仪(21)和电脑(2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连接在缓冲罐的温度测量接口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3)连接在反应釜(10)的温度测量接口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9)连接缓冲罐(5)的输出口,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0)连接反应釜(10)的压力检测口上;以上传感器均通过信号线连接数据采集仪(21),所述数据采集仪(21)连接电脑(22),电脑上显示各个温度和压力的读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CH4减压阀(28)、混合气体CO2/N2减压阀(2)、第一液压表(15)、第二液压表(26)、第一三通阀(32)、第二三通阀(31)、第三三通阀(25)、单向阀(30)、第一截止阀(7)、第二截止阀(24)、第三截止阀(27)和第四截止阀(17);所述CH4减压阀(28)设置于CH4气瓶(29)与湿式气体流量计(23)之间连接的管道上;所述混合气体CO2/N2减压阀(2)设置于混合气体CO2/N2气瓶(1)与气体流量计(3)之间连接的管道上;所述第一液压表(15)设置于单向阀(30)与手摇泵(16)连接的管道上;所述第二液压表(26)设置于第三截止阀(27)与第三三通阀(25)连接的管道上;所述第一三通阀(32)设置于缓冲罐(5)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9)的管道上,且与反应釜(10)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31)设置于第一截止阀(7)与反应釜进气口(9)的管道上,且与湿式气体流量计(23)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25)设置于第二截至阀(24)与第二液压表(26)连接的管道上;所述单向阀(30)设置于手摇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雪梅,操原,樊栓狮,王燕鸿,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