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系统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体净化与生态恢复的河道系统结构,尤其适合于城市中小河流河道拦截清淤后的河流净水和生态系统的重建。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河流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河道水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只靠河道本身自净能力不足以保持水质和恢复生态。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目的在于保证河流河水通过能力的前提下,净化河流环境,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目前河流生态治理的主流理念是将生态修复工程和市政工程相结合,并集成多种治理措施,对河道开展综合治理。其中,针对河流水体净化的治理工程,大多采取河道清淤和河流换水等市政工程手段,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净水效果。但是,这些工程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在清淤和净化工程完毕后,河道仍将接受含有污染物的水体,城市河道污染问题难以被根治。而针对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大多采取生态护岸、护坡的构建与治理。但是生态护岸、护坡的主要功能是截留和净化城市面源污染,无法在河道内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对河道内河流本身的污染物净化效果较差。另外,截留清淤等工程手段又会干扰河道原生生态系统,对河道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工程结束后短期内无法重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与生态恢复的河道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系统结构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河床基底(17)上的生态过滤堰坝单元(1)、砾石石笼生态挡墙单元(2)及河底生物栖息地单元(3),所述生态过滤堰坝单元(1)包括拦截河道设置的坝体(4)、填充在所述坝体(4)内部的生态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坝体(4)上部的进水口(7)、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坝体(4)后下部的出水口(16),所述砾石石笼生态挡墙单元(2)包括至少一排拦截河道设置的上窄下宽的石笼框架(18)以及填充在所述石笼框架(18)内部的第一砾石层(19),所述河底生物栖息地单元(3)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体净化与生态恢复的河道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系统结构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河床基底(17)上的生态过滤堰坝单元(1)、砾石石笼生态挡墙单元(2)及河底生物栖息地单元(3),所述生态过滤堰坝单元(1)包括拦截河道设置的坝体(4)、填充在所述坝体(4)内部的生态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坝体(4)上部的进水口(7)、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坝体(4)后下部的出水口(16),所述砾石石笼生态挡墙单元(2)包括至少一排拦截河道设置的上窄下宽的石笼框架(18)以及填充在所述石笼框架(18)内部的第一砾石层(19),所述河底生物栖息地单元(3)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砾石-建筑垃圾基底层(20)、卵石-改性底泥层(21)以及种植土层(22),所述种植土层(22)中种植有沉水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过滤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光触媒纳米材料层(6)、毛石层(9)、第二砾石层(11)、火山岩层(13)、卵石基底层(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触媒纳米材料层(6)与毛石层(9)之间设有第一隔板(8),所述毛石层(9)与第二砾石层(11)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0),所述第二砾石层(11)与火山岩层(13)之间设有第三隔板(12),所述火山岩层(13)与卵石基底层(15)之间设有第四隔板(14),所述第一隔板(8)的后部、第二隔板(10)的前部、第三隔板(12)的后部、第四隔板(14)的前部均设有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7)内设有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石笼(5),所述光触媒纳米材料层(6)填充在所述石笼(5)的内部。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夏博,樊蓓莉,崔晨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