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换层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8946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8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步骤:1)依次对转换层的梁、板和柱进行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支模、钢筋工程;2)在进行步骤1)时并进行现场设备、机具及原材料的准备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制备;3)使步骤2)所制备的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用于步骤1)基础上的转换层梁及板,所述步骤1)基础上的柱子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4)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与降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步骤1至步骤4实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采用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钢筋极多极密的大梁,有效解决了转换层大梁浇筑困难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减少了返工的可能性,间接减少了部分人工、机械产生的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直转换层施工方法,具体涉及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主流,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多元化需求也逐渐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从而对建筑的结构形式、柱网布置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实现与适应同一建筑不同结构形式的过渡,往往需要设置转换层来衔接上下结构、传递受力。转换层作为重要的大型水平结构层,结构强度大、厚度大,钢筋密集,振捣十分困难,并且转换层结构一般使用高强混凝土,特别是转换层的梁柱节点和大梁下部等混凝土不易充分填满处,更容易形成空洞等混凝土不密实的质量问题,从而引发严重质量事故,降低施工效率。而且以往传统的混凝土抗拉强度不高、抗裂性能不好,转换层更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使得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工法有效解决了转换层大梁浇筑困难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减少了返工的可能性,间接减少了部分人工、机械产生的费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步骤:1)依次对转换层的梁、板和柱进行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支模、钢筋工程;2)在进行步骤1)时并进行现场设备、机具及原材料的准备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制备;3)使步骤2)所制备的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用于步骤1)基础上的转换层梁及板,所述步骤1)基础上的柱子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4)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与降温。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先进行现场设备、机具及原材料的准备,然后进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制备包括先确定出满足施工指标要求的不掺加钢纤维的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形成基准配合比,然后再所述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不同掺量的钢纤维,对最小掺量的钢纤维配合比进行砂率、减水剂、水灰比等一系列调整,且搅拌时较普通混凝土延长,再通过复验检测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韧度指数等,以得到最佳试验室配合比,对所确定的最佳配合比进行现场混凝土泵送试验,根据满足工程需要,最终得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最小掺量的钢纤维需要检测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韧度指数等,从而确定满足力学与变形指标要求的钢纤维的品种和最小掺量。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所制备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用于步骤1)中混凝土浇筑的梁及板包括对转换层梁和板进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先进行现场设备、机具及原材料的准备,然后进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制备包括先确定出满足施工指标要求的不掺加钢纤维的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形成基准配合比,然后再所述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不同掺量的钢纤维,对最小掺量的钢纤维配合比进行砂率、减水剂、水灰比等一系列调整,且搅拌时较普通混凝土延长,再通过复验检测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韧度指数等,以得到最佳试验室配合比,对所确定的最佳配合比进行现场混凝土泵送试验,根据满足工程需要,最终得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最小掺量的钢纤维需要检测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韧度指数等,从而确定满足力学与变形指标要求的钢纤维的品种和最小掺量。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所制备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用于步骤1)中混凝土浇筑的梁及板包括对转换层梁和板进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泵送过程中,当布置泵管时,尽量避免弯头,无法避免时尽量使用135°弯头。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泵送过程中,泵机的功率比普通混凝土泵机大20%。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时除依靠自身重力外还可以配合模板外人工木槌敲击。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步骤1至步骤4实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其中步骤1)中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前准备,包括施工材料进场、施工人员配置、施工现场场地布置、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案等;然后再进行测量放线;支模包括对柱子、梁和板的支模;所述钢筋工程,考虑到转换层大梁配筋较多,为了保证梁内钢筋的间隙均匀,因此在柱筋绑扎时,必须调整好柱子主筋的排距;在进行步骤1)时同时进行步骤2的实施,步骤2需要进行现场设备、机具及原材料的准备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制备;步骤3,使步骤2)所制备的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用于步骤1)基础上的转换层梁及板,采用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钢筋极多极密的大梁,免去了振捣的困难,利用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良好的强度、抗裂性,有效抑制了水化热产生的温度裂缝,以及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效率快,施工质量高,更适用于结构重要部位或有抗震要求较高的转换层施工的特点,有效解决了转换层大梁浇筑困难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减少了返工的可能性,间接减少了部分人工、机械产生的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工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依次对转换层的梁、板和柱进行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支模、钢筋工程;步骤2,在进行步骤1)时并进行现场设备、机具及原材料的准备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制备;步骤3,使步骤2)所制备的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用于步骤1)基础上的转换层梁及板,所述步骤1)基础上的柱子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步骤4,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与降温。本专利技术通过步骤1至步骤4实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其中步骤1)中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前准备,包括施工材料进场、施工人员配置、施工现场场地布置、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案等;然后再进行测量放线,转换层下楼板浇筑完毕后,施工和测量员立即放出控制轴线,并用墨线标注于板面,建立转换层施工的轴线控制网搭设模板支撑体系前,需要放出立杆控制线,以此为基准,搭设模板支撑体系,根据控制轴线,依照设计施工图,对转换层柱子、梁进行细部尺寸分墨,用墨斗将细部尺寸线弹于楼板面;支模包括对柱子、梁和板的支模,所述柱子支模安装前应首先弹出柱的中心线及四周边线,并进行柱周边找平,然后柱子模板拼装完后吊装就位,各块组合连接,安装对拉螺栓,模板下脚内口应与底部墨线对齐,然后校正垂直度,通排柱在下脚进位,吊直后上口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阴阳角顺直,所述梁模板支模利用抄测的梁底抬杆标高和两端柱筋上的起拱标高,拉线并调整梁下支撑架上的可调式顶托、螺母,可调顶托的外露部份不应超过200mm,调整后使其与标高控制线相吻合,再进行底模安装,完成之后进行复核、检查,发现偏差后要及时调整使其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由于转换层大梁的断面较大,高度较高,且又采用木模板体系,如果在现场拼装,则比较困难,安装质量也不容易保证。所以,应预先根据每一根大梁的尺寸进行梁侧模板加工制作,并钻取对拉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0/201611032943.html" title="用于转换层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转换层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法</a>

【技术保护点】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依次对转换层的梁、板和柱进行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支模、钢筋工程;2)在进行步骤1)时并进行现场设备、机具及原材料的准备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制备;3)使步骤2)所制备的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用于步骤1)基础上的转换层梁及板,所述步骤1)基础上的柱子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4)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与降温。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依次对转换层的梁、板和柱进行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支模、钢筋工程;2)在进行步骤1)时并进行现场设备、机具及原材料的准备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制备;3)使步骤2)所制备的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用于步骤1)基础上的转换层梁及板,所述步骤1)基础上的柱子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4)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与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先进行现场设备、机具及原材料的准备,然后进行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制备包括先确定出满足施工指标要求的不掺加钢纤维的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形成基准配合比,然后再所述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不同掺量的钢纤维,对最小掺量的钢纤维配合比进行砂率、减水剂、水灰比等一系列调整,且搅拌时较普通混凝土延长,再通过复验检测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韧度指数等,以得到最佳试验室配合比,对所确定的最佳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纯洁李海涛陈怡宏伍云天张意张婕段文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