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构造及其装配式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23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构造及其装配式建筑,包括预埋固定于第一建筑体的第一预埋套筒、预埋固定于第二建筑体的第二预埋套筒和两端分别贯穿第一预埋套筒和第二预埋套筒的连接柱,还包括位于第一预埋套筒与第一预埋套筒之间的第一变径套和位于第二预埋套筒与第二预埋套筒之间的第二变径套,第一预埋套筒和第二预埋套筒的内圆均设置有驱动对应变径套缩径并抱紧固定于连接柱的内圆变径段;通过两个第一变径套和两个第二变径套,能够有效保证连接柱与第一预埋套筒和第二预埋套筒稳定固定连接,并且装配式建筑装配后整体性强,施工方便,保证连接强度高的同时,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大大缩短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构造及其装配式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构造及其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0003]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0004]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又称大板建筑。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以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关键问题是节点设计。在结构上应保证构件连接的整体性(板材之间的连接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固定于第一建筑体的第一预埋套筒、预埋固定于第二建筑体的第二预埋套筒和两端分别贯穿第一预埋套筒和第二预埋套筒的连接柱,还包括位于第一预埋套筒与第一预埋套筒之间的第一变径套和位于第二预埋套筒与第二预埋套筒之间的第二变径套,第一预埋套筒和第二预埋套筒的内圆均设置有驱动对应变径套缩径并抱紧固定于连接柱的内圆变径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套包括位于第一预埋套筒内端的第一内变径套和位于第一预埋套筒外端的第一外变径套;所述第二变径套包括位于第二预埋套筒内端的第二内变径套和位于第二预埋套筒外端的第二外变径套;第一内变径套和第二内变径套的外圆直径由内到外逐渐减小,第一外变径套和第二外变径套的外圆直径由外到内逐渐减小,第一预埋套筒和第二预埋套筒的内圆设置的内圆变径段与对应变径套外圆形状适形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变径套的端部同轴固定设置有第一螺纹驱动内套,所述第二内变径套的端部同轴固定设置有第二螺纹驱动内套;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驱动内套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内驱动段和与第二螺纹驱动内套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内驱动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内驱动段与第二螺纹内驱动段螺纹旋转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华黄礼杰张荣军魏龙全万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