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翊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消防灭火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7623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6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消防灭火机器人,包括运载车体水炮筒,还包括机器人控制台,运载车体包括车身和位于车身底部的运行履带,车身顶部靠近车尾的位置设有升降架,水炮筒远离喷水口转动连接在升降架上;水炮筒内设有高压泵,高压泵的出水口与水炮筒的喷水口方向一致;车身上设有水管接口,车身内部设有与高压泵连接出水管,水管接口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水阀;车身内部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由控制电路板、电机以及电源装置,控制电路板与机器人控制台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水阀、电机、升降架以及电源装置分别连接控制电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车身结构,增强车身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消防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消防灭火机器人
技术介绍
火灾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之一。消防人员在火灾现场救援时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在面对浓烟、高温、黑暗、有毒等灾害环境时,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或对事故现场估计不当,贸然进入事故现场,必将给消防人员带来很大的危险。消防人员虽然可以配备防护服等安全措施,但是还是无法对火灾现场数据得到定量的检测,而且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以及各种防护措施本来就给消防人员带来沉重的负担,对消防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对消防人紧急情况逃生带来危险。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上消防机器人的研制主要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程序控制消防机器人,第二代是具有感觉功能的消防机器人,第三代是智能化消防机器人。目前许多国家正在加快开发具有不同功能的实用型第三代智能化消防机器人。现有的消防机灭火机器人结构复杂,车身与喷水筒结构不协调,造成车身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消防灭火机器人,通过改进车身结构,增强车身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消防灭火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消防灭火机器人,包括运载车体和固定在运载车体上的水炮筒,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机器人控制台,所述运载车体包括车身和位于车身底部的运行履带,所述车身顶部靠近车尾的位置设有升降架,水炮筒远离喷水口转动连接在升降架上;水炮筒内设有高压泵,高压泵的出水口与水炮筒的喷水口方向一致;所述车身上设有水管接口,车身内部设有与高压泵连接出水管,所述水管接口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水阀;所述车身内部设有耐高温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由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升降架升降和运行履带滚动的电机以及为电机提供电能的电源装置,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机器人控制台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水阀、电机、升降架以及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消防灭火机器人,包括运载车体和固定在运载车体上的水炮筒,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机器人控制台,所述运载车体包括车身和位于车身底部的运行履带,所述车身顶部靠近车尾的位置设有升降架,水炮筒远离喷水口转动连接在升降架上;水炮筒内设有高压泵,高压泵的出水口与水炮筒的喷水口方向一致;所述车身上设有水管接口,车身内部设有与高压泵连接出水管,所述水管接口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水阀;所述车身内部设有耐高温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由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升降架升降和运行履带滚动的电机以及为电机提供电能的电源装置,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机器人控制台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水阀、电机、升降架以及电源装置分别连接控制电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消防灭火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翊邦
申请(专利权)人:洪翊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