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樊涛春专利>正文

一种小型数控自动冲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866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数控自动冲床,包括两轴步进电机控制器,还包括调直装置、进给器、冲床、底座,调直装置、进给器、冲床依次固定在底座上,进给器上设有步进电机Ⅰ、步进电机Ⅱ,冲床包括步进电机Ⅲ,两轴步进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步进电机Ⅰ、步进电机Ⅱ、步进电机Ⅲ连接。本冲床每天可加工出15000件产品,每个操作人员可以管理6到8台本冲床,现有技术的设备一人只能操作一台设备,每人每天只能加工3000到4000件产品,其效率要高出现有技术的数倍。本冲床采用自动送料方式,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保证,避免了事故发生,安全性可靠。本冲床先进采用步进电机为动力,采用两轴步进电机控制器进行自动控制的加工,加工精度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数控自动冲床,它可以通过专用模具自动冲压出各种形状的冲件和零件,用于冶金行业测温系统中的补偿导线冲件的加工,也可以用于小型零件的加工。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冶金行业测温系统中的补偿导线冲件的加工方法,一般采用标准大的冲床,例如15吨的冲床与专用模具配合冲压出各种形状的冲件和零件。采用手工送料方式,操作人员每天只能加工3000到4000件,而且操作人员安全性不可保证,易出事故,效率低、耗电大,手工送料加工的产品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状况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数控自动冲床,包括调直装置、进给器、冲床构成,采用步进电机的传动作为动力,其精度是用脉冲数来控制,通过两轴步进电机控制器输入规定的编程来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它的机械结构比较新颖,结构简单小巧,使用方便灵活,有微调装置来保证操作的方便及保证产品的精度。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1、产品的精度,2、加工的效率,3、节能性要好,4、安全性要可靠,5、操作方便。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数控自动冲床,包括两轴步进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直装置、进给器、冲床、底座,所述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型数控自动冲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数控自动冲床,包括两轴步进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直装置(1)、进给器(2)、冲床(3)、底座(4),所述调直装置(1)、进给器(2)、冲床(3)依次固定在底座(4)上;所述调直装置(1)包括调直器Ⅰ(1‑1)、调直器Ⅱ(1‑2)、穿线柱Ⅰ(1‑3)、穿线柱Ⅱ(1‑4)、底板(1‑5),调直器Ⅰ(1‑1)和调直器Ⅱ(1‑2)结构相同;所述调直器Ⅰ(1‑1)包括上调板(1‑1‑1)、后背板(1‑1‑2)、轴承Ⅰ(1‑1‑3)、轴承Ⅱ(1‑1‑4)、调整螺钉Ⅰ(1‑1‑5)、调整螺钉Ⅱ(1‑1‑6)、弹簧(1‑1‑7)、轴Ⅰ(1‑1‑8)、轴Ⅱ(1‑1‑9);所述轴承Ⅰ(1‑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数控自动冲床,包括两轴步进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直装置(1)、进给器(2)、冲床(3)、底座(4),所述调直装置(1)、进给器(2)、冲床(3)依次固定在底座(4)上;所述调直装置(1)包括调直器Ⅰ(1-1)、调直器Ⅱ(1-2)、穿线柱Ⅰ(1-3)、穿线柱Ⅱ(1-4)、底板(1-5),调直器Ⅰ(1-1)和调直器Ⅱ(1-2)结构相同;所述调直器Ⅰ(1-1)包括上调板(1-1-1)、后背板(1-1-2)、轴承Ⅰ(1-1-3)、轴承Ⅱ(1-1-4)、调整螺钉Ⅰ(1-1-5)、调整螺钉Ⅱ(1-1-6)、弹簧(1-1-7)、轴Ⅰ(1-1-8)、轴Ⅱ(1-1-9);所述轴承Ⅰ(1-1-3)和轴承Ⅱ(1-1-4)的外面上均设有一圈线槽Ⅰ(1-1-10);所述后背板(1-1-2)上水平间隔的设有4个轴Ⅰ(1-1-8),每个轴Ⅰ(1-1-8)上套有轴承Ⅰ(1-1-3),所述上调板(1-1-1)上水平间隔的设有3个轴Ⅱ(1-1-9),每个轴Ⅱ(1-1-9)上套有轴承Ⅱ(1-1-4),两个调整螺钉Ⅰ(1-1-5)对应穿过上调板(1-1-1)上的两个条形孔(1-1-11)将上调板(1-1-1)固定在后背板(1-1-2)上的槽(1-1-21)内,在上调板(1-1-1)和后背板(1-1-2)的之间设有两个弹簧(1-1-7),上调板(1-1-1)上设有的每个轴承Ⅱ(1-1-4)分别对应于后背板(1-1-2)上的每对轴承Ⅰ(1-1-3)之间,使水平设置的4个轴承Ⅰ(1-1-3)与水平设置的3个轴承Ⅱ(1-1-4)间隙配合,两个所述调整螺钉Ⅱ(1-1-6)的前端对应穿过背板(1-2)一侧面上的两个螺孔与上调板(1-1-1)的侧面相接触,调整两个螺钉Ⅰ(1-1-5)和两个调整螺钉Ⅱ(1-1-6),上调板(1-1-1)在后背板(1-1-2)的槽(1-1-21)内可上下移动即可调整4个轴承Ⅰ(1-1-3)与3个轴承Ⅱ(1-1-4)的间隙距离;调直器Ⅰ(1-1)水平方式固定在底板Ⅰ(1-1-5)上,调直器Ⅱ(1-2)正立方式固定在底板Ⅰ(1-1-5)上,所述穿线柱Ⅰ(1-3)固定在调直器Ⅰ(1-1)一侧的底板Ⅰ(1-1-5)上,所述穿线柱Ⅱ(1-4)固定在调直器Ⅱ(1-2)一侧的底板Ⅰ(1-1-5)上,穿线柱Ⅰ(1-3)上的穿线孔Ⅰ(1-3-1)和穿线柱Ⅱ(1-4)上的穿线孔Ⅱ(1-4-1)相对应,并分别与调直器Ⅰ(1-1)设置的4个轴承Ⅰ(1-1-3)和3个轴承Ⅱ(1-1-4)线槽Ⅰ(1-1-10)之间的间隙及调直器Ⅱ(1-2)设置的4个轴承Ⅰ(1-1-3)和3个轴承Ⅱ(1-1-4)线槽Ⅰ(1-1-10)之间的间隙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进给器(2)包括底板Ⅱ(2-1)、螺杆(2-2)、直线轴承(2-3)、顶杆(2-4)、上压轮(2-5)、下压轮(2-14)、步进电机Ⅰ(2-6)、步进电机Ⅱ(2-7)、U形基座(2-8)、U形上盖Ⅰ(2-9)、U形上盖Ⅱ(2-10)、橡胶垫(2-11)、手轮(2-12)、螺栓Ⅰ(2-13);所述步进电机Ⅱ(2-7)通过U形上盖Ⅱ(2-10)固定在底板Ⅱ(2-1)面的一侧,所述下压轮(2-14)固定在步进电机Ⅱ(2-7)的电机轴上,下压轮(2-14)上设有一圈线槽Ⅲ(2-14-1);所述螺杆(2-2)上套装一个螺栓Ⅰ(2-13),螺栓Ⅰ(2-13)与螺杆(2-2)下端的螺帽(2-2-2)接触配合,在螺杆(2-2)上端的外螺纹上螺接一个手轮(2-12),螺杆(2-2)的下端置于底板Ⅱ(2-1)面另一侧的盲孔中,螺栓Ⅰ(2-13)与盲孔螺接配合,所述底板Ⅱ(2-1)面的另一侧固定4个顶杆(2-4),所述U形基座(2-8)上的四个盲孔中分别嵌有一个直线轴承(2-3),所述U形基座(2-8)置于4个顶杆(2-4)及螺杆(2-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涛春
申请(专利权)人:樊涛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