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液流热管理装置、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0493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液流热管理装置、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动力电池布置在传热隔板组之间,传热隔板与动力电池紧密贴合,传热隔板内设置有传热工质流道,传热隔板组与左立板、右立板连接,并与两立板内侧凹槽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密闭空间通过左立板的进液管道口,经过电加热器与传热工质泵连通,且通过右立板的出液管道口与热交换器和备用液流箱连通,在电池组的进液流道口和出液流道口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电池管理系统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对流入传热隔板的传热工质进行温度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动力电池组的有效散热与加热保温问题,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保证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温度一致性,延长了动力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热管理领域,特别地涉及有益的控制提升动力电池液流体循环流动换热结构和动力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温度均衡性的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液流热管理装置、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使传统内燃机汽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节能环保的电动车辆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国汽车制造商纷纷研发电动车辆(EV)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动力电池是电动车辆的关键部件,其直接影响到电动车辆的性能和行驶里程。由于汽车的行驶工况复杂多变,在高温环境下、大负载瞬时加速、以及爬坡时,动力电池组将做出大功率输出,使得动力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能及时输散热量,将会造成动力电池升温过快和温度过高,从而严重影响电池的健康状态;同时电池组内部各单体电池温度的差异也会影响电池组的使用效率和寿命。而在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急剧下降,无法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因此对动力电池组进行有效的热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目前针对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方式,按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液流热管理装置、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的液流热管理装置,包括前立板(1)、后立板(2)、电极压板(5)和动力电池(15),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热管理装置还包括左立板(6)、右立板(7)、传热隔板组(8)和电池底板(9),其中,前立板(1)、后立板(2)、左立板(6)、右立板(7)分别与电池底板(9)相互垂直组成所述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的基本立方体骨架;左立板(6)的内侧环设有左凹槽(601),在左立板(6)的内侧的前端处设置有进液管口(602);右立板(7)的内侧环设有右凹槽(701),在右立板(7)的内侧的后端处设置有出液管口(702);传热隔板组(8)的两侧分别卡设于左立板(6)的左凹槽(601)和右立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的液流热管理装置,包括前立板(1)、
后立板(2)、电极压板(5)和动力电池(15),其特征在于,所述液
流热管理装置还包括左立板(6)、右立板(7)、传热隔板组(8)和
电池底板(9),其中,
前立板(1)、后立板(2)、左立板(6)、右立板(7)分别与电
池底板(9)相互垂直组成所述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的基本立方体骨
架;
左立板(6)的内侧环设有左凹槽(601),在左立板(6)的内侧
的前端处设置有进液管口(602);
右立板(7)的内侧环设有右凹槽(701),在右立板(7)的内侧
的后端处设置有出液管口(702);
传热隔板组(8)的两侧分别卡设于左立板(6)的左凹槽(601)
和右立板(7)的右凹槽(701)中,传热隔板组(8)由多个传热隔
板间隔均匀地排布组成,每个所述传热隔板内设置有传热工质流道,
所述传热工质流道设置有传热工质入口端(801)和传热工质出口端
(802),传热工质入口端(801)与左立板(6)的进液管口(602)
相连通,传热工质出口端(802)与右立板(7)的出液管口(702)
相连通;
电极压板(5)盖设于传热隔板组(8)的上方,电极压板(5)
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板(6)和右立板(7)相连接;
动力电池(15)的底部与电池底板(9)相胶接,动力电池(15)
的极柱与电极压板(5)相连接,动力电池(15)插设于传热隔板组
(8)中的相邻的传热隔板之间的间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的液流热管理装
置,其特征在于,传热隔板组(8)中的相邻的传热隔板之间的间隙
是两块动力电池(15)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的液流热管理装
置,其特征在于,传热隔板组(8)的传热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长方形
截面的贯穿的传热工质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的液流热管理装
置,其特征在于,每两块动力电池(15)绑定在一起,两块动力电池
(15)插设于传热隔板组(8)中的相邻的传热隔板之间的间隙中,
传热隔板与相邻的动力电池(15)相紧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的液流热管理装
置,其特征在于,传热隔板组(8)与前立板(1)之间,传热隔板组
(8)与后立板(2)之间均夹设有人造橡胶垫(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的液流热管理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的液流热管理装置还包括
电池箱底罩(3)和电池箱顶罩(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坡陈纪恩孙逢春刘佳陈正楷陈锋虞雷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浙江省温州市基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