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7655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9 13:10
一种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其步骤包括:分别从上巷道和下巷道间隔一定距离向大煤柱打孔,布置注浆锚杆,并通过注浆锚杆向大煤柱的裂隙内注浆,形成大煤柱上、下加固端头;从上巷道或下巷道内向大煤柱钻出通孔,然后向通孔装入连接绞线,并通过锁具进行固定,将所述上、下加固端头连接,并对大煤柱中间部位形成连接夹持状态;沿大煤柱走向方向,每隔一定距离,依次重复前述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大煤柱加固方法能够使大煤柱各部分通过局部加固,有机结合,最终形成整体加固,有效保证大煤柱长期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走向长壁采煤法已经成为煤矿企业广泛采用的采煤法。走向长壁工作面按走向推进,并沿走向留设有15m-30m宽的大煤柱。但随着工作面推进,上覆岩层巨大作用力日益显现,大煤柱在上覆岩层作用下逐步发生破坏,并彻底失稳,对于煤矿开采安全十分不利,尤其是对于强度低、裂隙发育的煤层。但目前,煤矿企业所采用的处理措施基本还是通过增大开采煤柱宽度,使煤柱宽度超过30m,甚至达到40m以上,但这样的处理方式会对煤炭资源产生巨大浪费。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尚没有一种能够在节约煤炭资源,并有效阻止大煤柱发生失稳现象,保证煤矿开采安全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前述现有技术所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的加固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其步骤包括:(a)分别从上巷道和下巷道间隔一定距离向大煤柱打孔,布置注浆锚杆,并通过所述注浆锚杆向所述大煤柱的裂隙内注浆,形成大煤柱上、下加固端头;(b)从所述上巷道或所述下巷道内向所述大煤柱钻出通孔,然后向通孔装入连接绞线,并通过锁具进行固定,将所述上、下加固端头连接,并对所述大煤柱中间部位形成连接夹持状态;(c)沿所述大煤柱走向方向,每隔一定距离,依次重复步骤(a)和(b)。在上述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的步骤(a)中,上下相邻的两根所述注浆锚杆间距为800mm,左右相邻的两根所述注浆锚杆间距为800mm。在上述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的步骤(a)中,所述注浆锚杆的长度为2200-2400mm,直径为20-22mm。在上述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上、下加固端头中心区域。在上述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的步骤(b)中,所述连接绞线(5)的直径为30-40mm。在上述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的步骤(c)中,沿所述大煤柱(3)走向方向,依次重复步骤(a)和(b),相邻两根所述连接绞线(5)的距离为6000mm。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通过从上巷道和下巷道向大煤柱打孔,布置注浆锚杆,并注浆,将端头煤体进行连接,并对裂隙进行了胶合,形成了强度明显提升的加固端头,同时为避免加固端头发生刚体移动,与煤柱内部煤体发生分离,明显降低内部煤体强度,依然无法保证大煤柱长期稳定,还通过连接绞线将加固端头进行连接,不仅阻止了加固端头与内部煤体的分离运动,而且使内部煤体长久处于加固端头与顶底板三向夹持状态,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大煤柱各部分的强度,有效保证大煤柱长期处于稳定状态。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布置示意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上巷道,2-下巷道,3-大煤柱,4-注浆锚杆,5-连接绞线,6-锁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和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其步骤包括:(a)分别从上巷道1和下巷道2间隔一定距离向大煤柱3打孔,布置注浆锚杆4,上下相邻的两根所述注浆锚杆4间距为800mm,所述注浆锚杆4的长度为2200-2400mm,直径为20-22mm,并通过所述注浆锚杆4向所述大煤柱3的裂隙内注浆,形成大煤柱上、下加固端头;(b)从所述上巷道1或所述下巷道2内向所述大煤柱3钻出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上、下加固端头中心区域,然后向通孔装入连接绞线5,所述连接绞线5的直径为30-40mm,并通过锁具6进行固定,将所述上、下加固端头连接,并对所述大煤柱中间部位形成连接夹持状态;(c)沿所述大煤柱3走向方向,每隔一定距离,依次重复步骤(a)和(b)。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大煤柱3走向方向,依次重复步骤(a)和(b),相邻两根所述连接绞线5的距离为6000mm。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a)分别从上巷道(1)和下巷道(2)间隔一定距离向大煤柱(3)打孔,布置注浆锚杆(4),并通过所述注浆锚杆(4)向所述大煤柱(3)的裂隙内注浆,形成大煤柱上、下加固端头;(b)从所述上巷道(1)或所述下巷道(2)内向所述大煤柱(3)钻出通孔,然后向通孔装入连接绞线(5),并通过锁具(6)进行固定,将所述上、下加固端头连接,并对所述大煤柱中间部位形成连接夹持状态;(c)沿所述大煤柱(3)走向方向,每隔一定距离,依次重复步骤(a)和(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a)分别从上巷道(1)和下巷道(2)间隔一定距离向大煤柱(3)打孔,布置注浆锚杆(4),并通过所述注浆锚杆(4)向所述大煤柱(3)的裂隙内注浆,形成大煤柱上、下加固端头;(b)从所述上巷道(1)或所述下巷道(2)内向所述大煤柱(3)钻出通孔,然后向通孔装入连接绞线(5),并通过锁具(6)进行固定,将所述上、下加固端头连接,并对所述大煤柱中间部位形成连接夹持状态;(c)沿所述大煤柱(3)走向方向,每隔一定距离,依次重复步骤(a)和(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强度裂隙发育大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上下相邻的两根所述注浆锚杆间距为8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恒樊少武齐庆新张浪信长瑜汪东王公达陈亮刘晓刚赵灿常未斌刘香兰张慧杰侯金玲桑聪张书林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