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换模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67874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8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换模台车,滑动模具台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推动模具的挡板,穿过杆孔设置推动杆,挡板上具有锁死机构,滑动模具台包括贯穿固定条设置的转动管,转动管上分别设置有滚轮排、光面条以及防滑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过挡板上分布的杆孔对不规则模具的接触定位,可以从多个施力点对模具作用力,避免在移动模具的过程中对模具局部损坏;通过多根转动管的同步转动调节,具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可方便推动的光面条、可通过重力下滑及适应不规则外形模具的滚轮排和中止模具移动的防滑条,配合限位转动机构可以对整个模具台进行角度上的调节,方便倾卸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模台车,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换模台车,属于工业制造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换模台车系统中,针对中小型C型压力机,目前主要是采用一种横向交换模式,其原理详细参考附图1所示的横向交换布局图。在压力机的正面设置横向轨道3,交换过程简要概述如下:置放于压机工作台1上的机内模具2对准换模台车4的I号工位,将其移出压机到台车上,换模台车4沿横向轨道3向左移动,将II号工位对准压力机,将机外模具5移动到压力机内,完成内外模具的交换过程。现有的交换模式在单机作业中虽然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中小型压力机多为若干台设备并列放置,以及多机联线使用。目前交换方式在以上多机模式下存在一些缺陷或不方便的情况,从而制约了交换台车的广泛应用。由于小车和压力机是平行布局,在并列设备中一台设备交换模具,通常需要占用其它设备的作业空间或物流通道,其余设备需要停机等待,使用台车无法实现整体快速交换的目标,另外物流通道的占用增加了移动与搬运的准备时间,整体作业效率比较低。在联线设备中,多台设备间距通常很小,整线的模具交换过程需要逐台设备依次进行,交换消耗的时间为设备台数和单台交换时间的乘积,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换模台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换模台车,包括移模区域(1)以及设置在移模区域(1)上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模区域(1)上设置有滑动模具台(2),滑动模具台(2)通过轴承相对移模区域(1)移动,所述滑动模具台(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推动模具的挡板(3),所述挡板(3)上分布有杆孔,穿过杆孔设置朝向模具的推动杆(4),所述挡板(3)上具有可固定推动杆(4)的锁死机构(5),所述挡板(3)底部设置有滑座(6),挡板(3)通过滑座(6)在滑动模具台(2)上移动;所述滑动模具台(2)包括固定条(10),贯穿固定条(10)设置有至少五根转动管(11),所述转动管(11)用于支撑模具的部分上分别设置有滚轮排(12)、光面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换模台车,包括移模区域(1)以及设置在移模区域(1)上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模区域(1)上设置有滑动模具台(2),滑动模具台(2)通过轴承相对移模区域(1)移动,所述滑动模具台(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推动模具的挡板(3),所述挡板(3)上分布有杆孔,穿过杆孔设置朝向模具的推动杆(4),所述挡板(3)上具有可固定推动杆(4)的锁死机构(5),所述挡板(3)底部设置有滑座(6),挡板(3)通过滑座(6)在滑动模具台(2)上移动;所述滑动模具台(2)包括固定条(10),贯穿固定条(10)设置有至少五根转动管(11),所述转动管(11)用于支撑模具的部分上分别设置有滚轮排(12)、光面条(13)以及防滑条(14),所述滚轮排(12)、光面条(13)以及防滑条(14)均沿转动管(1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转动管(11)上,所述转动管(11)远离模具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齿(15),转动齿(15)外设置有用于同步控制五根转动管(11)往复转动的调节齿条(16),所述固定条(10)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固定条(10)转动调节的限位转动机构(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4)外包裹有杆套(7),杆套(7)位于杆孔内,所述杆套(7)圆周一圈上具有凸台,杆孔内一周具有凹槽,凸台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