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用晶闸管缓冲型稳压电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5609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用晶闸管缓冲型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二极管整流器U1,变压器T1,变压器T2,三极管VT1,电阻R4,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COMP管脚、VFB管脚、VREF管脚和RC管脚相连接的脉宽调整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与变压器T2之间的电流检测电路,以及串接在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与电流检测电路之间的晶闸管缓冲电路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效果佳,能很好的确保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的稳定性,从而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电源,具体的说,是一种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用晶闸管缓冲型稳压电源
技术介绍
在国内铝电解行业中预焙电解槽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阳极电流的分布进行测量,传统的阳极电流测量装置是采用离线等距电压降的人工测量方法,由于离线等距电压降的人工测量方法每次只能测量一个阳极,操作完后再进行下一个阳极的测量,该测量方法的测量程序繁复、工作量大,并且测量时间长,导致测量结果存在时间差,不能真实反映电解槽阳极电流的分布情况。随着铝电解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阳极电流测量装置也进行了改进,即在用于固定连接阳极杆的母线的夹板的一侧设置一个或多个用于对母线的工作电流进行检测的可自动伸缩的探针,该探针通过电连接的方式与信号采集器相连接,信号采集器则将采集的信息人通过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传输给后台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换算后便可得到电解槽阳极杆的电流值。而这种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在工作时需要一个能输出稳定的电压和电流的电源为其供电,以确保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的稳定性。然而,现有的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的供电电源存在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导致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工作时出现不稳定,从而使得测量结果准确性不够高。因此,提供一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和电流的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用电源便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的供电电源存在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差的缺陷,提供的一种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用晶闸管缓冲型稳压电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用晶闸管缓冲型稳压电源,主要由控制芯片U2,二极管整流器U1,变压器T1,变压器T2,三极管VT1,正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9后与变压器T2原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N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3,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正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P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共同形成变压器T2的输出端的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2的分别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电阻R4,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COMP管脚、VFB管脚、VREF管脚和RC管脚相连接的脉宽调整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与变压器T2之间的电流检测电路,以及串接在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与电流检测电路之间的晶闸管缓冲电路组成;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后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其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N极还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还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接地、其COMP管脚与VCC管脚相连接;所述脉宽调整电路还与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晶闸管缓冲电路由放大器P,三极管VT6,三极管VT7,晶闸管DL,N极经电阻R20后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P极与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9,正极经电阻R21后与二极管D9的P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3,P极顺次经电阻R23和电阻R22后与二极管D9的N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25后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2,正极经电阻R26后与二极管D12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晶闸管DL的阳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7,P极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晶闸管DL的控制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1,正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4后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正极与晶闸管DL的阴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5,N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可调电阻R27后与极性电容C17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以及正极与晶闸管DL的阳极相连接、负极与可调电阻R27的调节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6组成;所述二极管D12的P极接地;所述放大器P的负极还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后接地、其输出端则还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6的发射极还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17的负极接地。所述脉宽调整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2的COMP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感L4,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2的COMP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P极与极性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6和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2的VFB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电阻R6与电阻R8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以及一端与控制芯片U2的VREF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0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6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还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RC管脚和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由场效应管MOS,三极管VT4,三极管VT5,负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4后与控制芯片U2的G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P极与极性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一端与控制芯片U2的I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2,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N极经电阻R15后与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1后与极性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极经电阻R13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P极经电阻R18后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6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负极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负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后接地、正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以及负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9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用晶闸管缓冲型稳压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用晶闸管缓冲型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二极管整流器U1,变压器T1,变压器T2,三极管VT1,正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9后与变压器T2原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N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3,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正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P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共同形成变压器T2的输出端的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2的分别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电阻R4,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COMP管脚、VFB管脚、VREF管脚和RC管脚相连接的脉宽调整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与变压器T2之间的电流检测电路,以及串接在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与电流检测电路之间的晶闸管缓冲电路组成;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后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其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N极还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还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接地、其COMP管脚与VCC管脚相连接;所述脉宽调整电路还与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用晶闸管缓冲型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二极管整流器U1,变压器T1,变压器T2,三极管VT1,正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9后与变压器T2原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N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3,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正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P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共同形成变压器T2的输出端的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2的分别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电阻R4,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COMP管脚、VFB管脚、VREF管脚和RC管脚相连接的脉宽调整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与变压器T2之间的电流检测电路,以及串接在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与电流检测电路之间的晶闸管缓冲电路组成;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后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其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N极还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还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接地、其COMP管脚与VCC管脚相连接;所述脉宽调整电路还与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槽阳极电流测量装置用晶闸管缓冲型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闸管缓冲电路由放大器P,三极管VT6,三极管VT7,晶闸管DL,N极经电阻R20后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P极与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9,正极经电阻R21后与二极管D9的P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3,P极顺次经电阻R23和电阻R22后与二极管D9的N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25后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2,正极经电阻R26后与二极管D12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晶闸管DL的阳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7,P极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晶闸管DL的控制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1,正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4后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正极与晶闸管DL的阴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5,N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可调电阻R27后与极性电容C17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以及正极与晶闸管DL的阳极相连接、负极与可调电阻R27的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