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压裂曝气辅助电化学阵列井修复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007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染土壤原位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位压裂曝气辅助电化学阵列井修复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分别通过线路与充气泵、阳极缓冲液加药装置和阴极缓冲液加药装置相连,其中与阴极缓冲液加药装置相连的线路分别与高压水动压裂泵、抽吸泵废气处理装置和污染缓冲液处理装置相连;阳极缓冲液加药装置和抽吸泵废气处理装置分别通过线路与阳极井相连,充气泵通过线路与曝气管相连;高压水动压裂泵通过线路与水动震裂井相连;抽吸泵废气处理装置、污染缓冲液处理装置和阴极缓冲液加药装置分别通过线路与阴极井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电化学修复的修复效果和阳极污染气体的修复效率,能彻底的清楚污染物,相对成本较低,处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染土壤原位修复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为大气中重金属的沉降、农药及化肥和塑料薄膜的使用、污泥施肥、污水灌溉、含有重金属的废物的堆积和金属矿山的酸性废水污染。目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是通过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由活化态转变为稳定态,以此减弱重金属对植物和生物的毒性,如固化法,稳定法;或者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使其存留浓度接近或达到背景值,如化学淋洗法,热解析法,电动力法。在这些方法中土壤淋洗过程中所使用的大量化学试剂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严重。热解析法法主要是针对具有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以及金属汞污染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和结构水在治理过程中遭到破坏,并难以恢复,且经济成本较高。固化法,稳定法是一种原位修复方法,对土壤扰动较大,易破坏土壤的结构和生产力,且一旦破坏,土壤不易恢复原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清除污染物,一旦环境条件发生较大改变,污染物就可能重新释放。电化学技术在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很有前景的一项污染治理技术,特别是土壤的渗透性比较低的情况下,优势更为明显。主要是通过在污染土壤两侧施加直流电压形成电场梯度,土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位压裂曝气辅助电化学阵列井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自动控制系统(8)分别通过线路与充气泵(4)、阳极缓冲液加药装置(9)和阴极缓冲液加药装置(10)相连,其中与阴极缓冲液加药装置(10)相连的线路分别与高压水动压裂泵(6)、抽吸泵废气处理装置(5)和污染缓冲液处理装置(11)相连;阳极缓冲液加药装置(9)和抽吸泵废气处理装置(5)分别通过线路与阳极井(1)相连,充气泵(4)通过线路与曝气管(12)相连,组成曝气系统,曝气管(12)设置在阳极井(1)中;高压水动压裂泵(6)通过线路与1口以上水动震裂井(3)相连;抽吸泵废气处理装置(5)、污染缓冲液处理装置(11)和阴极缓冲液加药装置(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梅陆骏卢宏玮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