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土壤残留农药的紫外臭氧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2782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稻田土壤残留农药的紫外臭氧处理方法,针对稻田土壤这种长期水淹缺氧的环境,采用紫外光照臭氧水溶液,利用紫外光照下臭氧在水中分解为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对受农药污染的稻田土壤进行光催化氧化,在水稻土壤进行灌水前期采用该方式生成的臭氧水溶液进行“翻耕——灌溉——排水”的方式进行预处理,能够克服现有残留农药处理方法存在活性受限、稳定性差、易产生二次污染的技术缺陷,解决稻田土壤这种长期水淹缺氧环境残留农药处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该方法通过紫外光照射的臭氧水溶液对待处理土壤进行灌溉,使土壤中的残留农药被氧化分解,属于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稻田土壤残留农药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的危害,农药残留吸附在土壤颗粒中会对土质、生物、农作物等方面造成危害,在土质方面,长期污染的土壤呈酸性化,土壤中的养分(氮、磷、钾等)会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而减少,土壤空隙度变小,造成土壤结构板结,在生物方面,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将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等产生危害,破坏生态系统,在农作物方面,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药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农药毒素在农作物里累积,最终经食物链的逐步富集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稻田土壤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以上,稻田土壤不同于普通农田土壤,是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具有长期水淹缺氧的特性,细菌微生物更容易滋生,虫害更严重,农药使用量大,而目前没有一种有效针对稻田土壤特性的农药处理方法,因此,在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土壤农药残留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分解法、物理处理法、化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田土壤残留农药的紫外臭氧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特征:(1)在245nm紫外光照下臭氧在水中最大程度的分解为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反应方程式如下式所示:根据上述反应方程建立一个关系式:波长245nm紫外光照的条件下,1mol臭氧在水中完全分解可以生成2mol羟基自由基;(2)在水稻插秧前采用“翻耕——灌溉——排水”的方式进行残留农药处理,翻耕的目的是使含有羟基自由基的臭氧水溶液能与深层土壤充分接触,由于水稻土壤农药残留有95%以上都集中在土壤表层0~400mm深度的土壤中,选择翻耕深度大于300mm小于400mm,可以促使臭氧水溶液中的羟基自由基与95%以上的残留农药充分反应,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忠科山丹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费斯达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