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极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467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电极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一端设有贯穿所述金属壳体的陶瓷绝缘体,设有工作侧电极和保护极,陶瓷绝缘体穿过所述金属壳体,所述陶瓷绝缘体一端设有接线螺母,另一端设有中心电极和悬浮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接线螺母在所述陶瓷绝缘体内部连接,所述陶瓷绝缘体上设有悬浮电极,所述悬浮电极位于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侧电极之间,且所述金属壳体、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侧电极均不与所述悬浮电极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多电极火花塞可实现两次点火,延长了点火时间,使燃料燃烧的更加充分,提升了发动机的效率,减少有害尾气排放,降低油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火花塞
,特别涉及一种多电极火花塞
技术介绍
火花塞是汽油机点火系统中将高压电流引入气缸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体的部件,目前常见的传统汽车火花塞,由金属外壳、陶瓷绝缘体、中心电极及金属外壳组成,通过高压点火线圈使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高压放电产生火花,点燃发动机燃烧室中的混合气体燃料,混合燃料燃烧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从而使曲轴带动发动机旋转工作,一般火花塞只有一个中心电极和一个侧电极,长期使用后容易损坏,为了延长火花塞的使用寿命,现有的火花塞会设计多个侧电极,让多个侧电极轮流被使用,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有多个侧电极的火花塞,高压放电时只会选择与中心电极距离最近的一个侧电极放电,形成一条电弧,也就是说,高压点火线圈工作一次,一只火花塞只能进行一次点火,由于高压点火线圈工作一次时间极短,难以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导致油耗较高,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电极火花塞,可实现两次点火,延长了点火时间,使燃料燃烧的更加充分,提升了发动机的效率,减少有害尾气排放,降低油耗。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多电极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一端设有贯穿所述金属壳体的陶瓷绝缘体,设有工作侧电极和保护极,陶瓷绝缘体穿过所述金属壳体,所述陶瓷绝缘体一端设有接线螺母,另一端设有中心电极和悬浮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接线螺母在所述陶瓷绝缘体内部连接,所述陶瓷绝缘体上设有悬浮电极,所述悬浮电极位于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侧电极之间,且所述金属壳体、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侧电极均不与所述悬浮电极接触。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上靠近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悬浮电极的一端设有保护极。进一步,所述保护极有一个,且所述中心电极、所述侧电极、所述悬浮电极和保护极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所述保护极有多个,且所述中心电极、所述侧电极和所述悬浮电极位于同一直线上,多个所述保护极环绕所述陶瓷绝缘体分布。进一步,所述中心电极露出所述陶瓷绝缘体设置。进一步,所述悬浮电极露出陶瓷绝缘体设置,且所述悬浮电极露出陶瓷绝缘体的部分朝向或背向所述中心电极弯曲设置。进一步,所述悬浮电极露出陶瓷绝缘体设置,且所述悬浮电极露出陶瓷绝缘体的部分为直立结构。进一步,所述保护极为金属材质,且所述保护极的顶端不低于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悬浮电极。进一步,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悬浮电极均为耐腐蚀的金属材质。本技术的多电极火花塞,在使用时,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侧电极均可与所述悬浮极电极产生电弧,也就是说,将一条电弧分割为两条电弧,从而可实现两次点火,有利于使燃料更加充分的燃烧,避免燃料未经充分燃烧即排出,从而可实现两次点火,延长了点火时间,使燃料燃烧的更加充分,提升了发动机的效率,减少有害尾气排放,降低油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多电极火花塞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多电极火花塞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多电极火花塞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多电极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一端设有贯穿所述金属壳体1的陶瓷绝缘体2,所述陶瓷绝缘体2一端设有接线螺母3,另一端设有中心电极4,所述中心电极4与所述接线螺母2在所述陶瓷绝缘体2内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绝缘体2上设有悬浮电极6,所述悬浮电极6位于所述中心电极4和所述侧电极5之间,且所述金属壳体1、所述中心电极4和所述侧电极5均不与所述悬浮电极6接触。本实施例所述的多电极火花塞,在使用时,所述中心电极4和所述侧电极5均可与所述悬浮极6电极产生电弧,也就是说,将一条电弧分割为两条电弧,从而可实现两次延时点火,同时,利用了复合式电容的原理,有一定储存电量的能力,可以让点火能量变大,有利于使燃料更加充分的燃烧,即提升了发动机的功率,又避免燃料未经充分燃烧即排出,从而减少有害尾气排放,降低油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1上靠近所述中心电极4和悬浮电极6的一端设有保护极7,且所述保护极7不参与点火过程,即不与中心电极4或悬浮电极6产生电弧,在安装过程中,保护极7可防止所述中心电极4和所述悬浮电极6与火花塞孔接触,防止所述中心电极4和所述悬浮电极6因碰撞而损坏,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火花塞匹配具体发动机的时候,对于火花塞的尺寸和热值大小均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所述保护极7的数量及放置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图2所示,图2所示为所述多电极火花塞的实施例一,所述保护极7有一个,且所述中心电极4、所述侧电极5、所述悬浮电极6和保护极7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3所示,图3所示为所述多电极火花塞的实施例二,所述保护极7有多个,且所述中心电极4、所述侧电极5和所述悬浮电极6位于同一直线上,多个所述保护极7环绕所述陶瓷绝缘体2分布,从而更好的保护所述中心电极4和所述悬浮电极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电极4露出所述陶瓷绝缘体3设置。为了便于形成合理的点火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浮电极6露出所述陶瓷绝缘体2设置,且所述悬浮电极6露出所述陶瓷绝缘体2的部分朝向或背向所述中心电极4弯曲设置;或者所述悬浮电极6露出陶瓷绝缘体2设置,且所述悬浮电极6露出所述陶瓷绝缘体2的部分为直立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极7为金属材质,且所述保护极7的顶端不低于所述中心电极4和所述悬浮电极6,以保证所述保护极7对所述中心电极4和所述悬浮电极6的保护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电极4和所述悬浮电极6均为耐腐蚀的金属材质,且均为焊接件,具体可采用耐腐蚀的贵金属。具体的,可将中心电极4和悬浮电极6用贵金属做成针状结构,由于尖端放电的原理,使得击穿相同距离所需要电压较小,所述中心电极4和侧电极5通过悬浮电极6点火时,火球大且点火快,电荷能量损耗小,这样便可以发挥更强的工作性能。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电极火花塞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电极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一端设有陶瓷绝缘体(2),另一端设有接线螺母(3),所述陶瓷绝缘体(2)上设有中心电极(4)和侧电极(5),所述中心电极(4)穿过所述陶瓷绝缘体(2)与所述接线螺母(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绝缘体(2)上设有悬浮电极(6),所述悬浮电极(6)位于中心电极(4)和侧电极(5)之间,且所述金属壳体(1)、中心电极(4)和侧电极(5)均不与悬浮电极(6)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电极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一端设有陶瓷绝缘体(2),另一端设有接线螺母(3),所述陶瓷绝缘体(2)上设有中心电极(4)和侧电极(5),所述中心电极(4)穿过所述陶瓷绝缘体(2)与所述接线螺母(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绝缘体(2)上设有悬浮电极(6),所述悬浮电极(6)位于中心电极(4)和侧电极(5)之间,且所述金属壳体(1)、中心电极(4)和侧电极(5)均不与悬浮电极(6)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极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1)上设有所述陶瓷绝缘体(2)的一端设有保护极(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极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极(7)有一个,且所述中心电极(4)、所述侧电极(5)、所述悬浮电极(6)和保护极(7)位于同一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极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极(7)有多个,且所述中心电极(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张孝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极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