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条形排针贵金属复合电极火花塞,包括火花塞主体、中心电极以及接地电极,所述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上分别焊接有条状的点火块,分别为第一点火块和第二点火块,所述第一点火块和第二点火块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点火块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中心电极圆柱端面的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条形排针贵金属复合电极火花塞通过改变点火端的构造,达到了延长自身使用寿命的目的,减少了更换周期和停机损失,贵金属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火花塞,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的条形排针贵金属复合电极火花塞。
技术介绍
以往,广泛使用在燃气机组上的火花塞以单电极的为例,都是采取上下电极都焊接贵金属的原则来提升其寿命,由于本身机组燃料类型就是气:天然气、煤层气、生物气体、垃圾填埋气等等,这些气体中含甲烷等碳氢燃气不一,其中气体不乏含硫、磷等腐蚀性气体,虽然经过初步过滤,但其燃气的清洁程度还是对发动机上的部件造成一定的腐蚀性。绝大多数的火花塞都焊接有贵金属材质,利用这些贵金属本身的耐高温耐腐蚀的特征延长工作时间,提供可靠的点火性能,但是一旦火花塞贵金属部分烧蚀掉进入维修周期,这样不仅造成对能源的浪费并且对设备造成负担,因此市场上对尽可能减少浪费并且寿命更长的火花塞需求就显得十分迫切。近些年来,很多相关的行业设计者都在对火花塞贵金属点火部分进行改进,多样化的点火电极形式,多极、十字这样的设计随处可见,研宄和实验表明,这样的火花塞在使用寿命终止时,其上残余的贵金属的使用量不足30%,折旧意味着将要浪费掉70%的贵金属在火花塞使用寿命终止时,这样火花塞的贵金属价值并没有最大化发挥,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条形排针贵金属复合电极火花塞,该火花塞通过改变点火端的构造,达到了延长自身使用寿命的目的,减少了更换周期和停机损失,贵金属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条形排针贵金属复合电极火花塞,包括火花塞主体、中心电极以及接地电极,所述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上分别焊接有条状的点火块,分别为第一点火块和第二点火块,所述第一点火块和第二点火块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点火块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中心电极圆柱端面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点火块的端面长度大于所述中心电极圆柱端面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点火块和第二点火块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对应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点火块由与所述中心电极焊接的镍基材和与所述镍基材焊接的贵金属点火层组成。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镍基材之间采用电阻焊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点火块由与所述接地电极焊接的的镍基材和与所述镍基材焊接的贵金属点火层组成。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镍基材之间采用电阻焊焊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条形排针贵金属复合电极火花塞通过改变点火端的构造,达到了延长自身使用寿命的目的,减少了更换周期和停机损失,贵金属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点火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产生火花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火花塞主体,2、中心电极,3、接地电极,4、第一点火块,5、第二点火块,6、氧气分子,7、燃料分子,8、镲基材,9、贵金属点火层,10、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结合图1-图6所示的一种条形排针贵金属复合电极火花塞,包括火花塞主体1、中心电极2以及接地电极3,所述中心电极2和接地电极3上分别焊接有条状的点火块,分别为第一点火块4和第二点火块5,所述第一点火块4和第二点火块5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点火块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中心电极2圆柱端面的面积。本实施例中,所述点火块的端面长度大于所述中心电极2圆柱端面的直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点火块4和第二点火块5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对应的凹槽1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点火块4由与所述中心电极2焊接的镍基材8和与所述镍基材8焊接的贵金属点火层9组成,所述中心电极2与所述镍基材8之间采用电阻焊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点火块5由与所述接地电极3焊接的的镍基材8和与所述镍基材8焊接的贵金属点火层9组成,所述接地电极3与所述镍基材8之间采用电阻焊焊接连接。如图5所示,为单条点火块的结构示意图,单条点火块由镍基材8和铱、铂等贵金属构成的贵金属点火层9焊接成一个条形的整体,焊接牢固后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将贵金属侧加工出相应的凹槽10,条状的点火块拥有比中心电极2圆柱面更大的面积,增大了烧蚀面积,并且点火块的点火面上加工有凹槽10,这样就避免大的点火面需要大的点火电压的要求,通过改变点火端的构造,达到了延长自身使用寿命的目的,减少了更换周期和停机损失,贵金属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产生火花时的示意图。当进入点火状态时,点火块被燃料分子(碳氢化合物)7和氧气分子6包围,而点火块又通入高压线圈输入的高压电在点火块的两极,两极间瞬间形成强电场:E = U/dE:电场;U:两极间的电压,正常电压不超过30KV;d:点火器的间距,通常设定值在0.3mm左右(忽略凹槽10深度);由此可以推断出电场强度E大概数值为lxl08V/m。在强电场下,一些分子气体就发生电离,即气体分子失去一些电子,这些自由电子与其它中性分子结合,从而这些分子带负电,这样的电子流就形成了电火花将燃料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点火形成火焰核的作用。在点火块中,电荷的分布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在一些比较尖锐的地方它的分布就越密集,这样它形成的电场就越大,这些地方就越容易电离产生电火花,因此点火块具备凹型槽的结构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点火电压,因为这些槽的边缘聚集大量的电荷形成比其他地方高的电场,而对应应用本技术的点火系统来说,其电流系统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直流电路,而是一个处于随时变化的交流电路中,因为它电路中存在LC回路,故电压的变化是曲线变化的,存在一个上升的过程。而点火块由于存在点火尖端(电荷密集区域),所以它产生点火的电压就相对不存在电荷密集的设备的电压要低,大大提高了火花塞本身电极材料的耐电耐腐蚀性,寿命更持久,对设备的负担减轻。本实施例中,中心电极2和接地电极3的材料一般为镍材质,而点火块的基材也是镍材质,两者的焊接只需要通过电阻焊就可以完成焊接,首先在电极材料上加工出相应的凹槽来容纳点火块,凹槽的深度小于点火块镍基材的厚度。由于材料本身细微化,一般的人工操作很难达到产品要求,因此本技术采用微型激光机械焊接方式对其进行材料焊接融合来保证焊接质量或者采用基材单边反复镀贵金属层等其他的方式进行(保证镀层达到要求)。本技术在增大点火发生面积的同时增大了电极损耗的范围,从而大幅度提升了使用寿命,因为点火时一旦一个位置点的分子被电离,电流的瞬间通路也将沿着这个通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条形排针贵金属复合电极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包括火花塞主体、中心电极以及接地电极,所述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上分别焊接有条状的点火块,分别为第一点火块和第二点火块,所述第一点火块和第二点火块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点火块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中心电极圆柱端面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玮,
申请(专利权)人:沈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