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53652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出气管、出液管、气液导入管、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筒体上端设有出气管,所述筒体下端设有出液管,所述筒体左右两侧设有气液导入管,所述筒体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筒体分为四个腔室,从下往上依次是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该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采用二次离心分离、填料分离、丝网分离及微孔过滤分离四中气液分离方式,可高效的将气液合流分离,解决了传统分离器方式方法及结构的单一和分离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器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气液分离是石油化工行业一种基础性的化工过程,其意义也非常重要,目前现有的气液分离器要么结构复杂,成本昂贵,要么方式方法及结构单一,分离效率低下,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出气管、出液管、气液导入管、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筒体上端设有出气管,所述筒体下端设有出液管,所述筒体左右两侧设有气液导入管,所述气液导入管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气液导入管通入第二腔室内部,所述筒体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筒体分为四个腔室,从下往上依次是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方一段通入第二腔室内部,所述第一腔室中间设有破沫网,所述破沫网位于排液管末端口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第一隔板上,所述电机周围设有保护层,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和转筒固定连接,所述转筒侧面内壁设有填料层,所述转筒侧面开有若干通孔,所述转筒上方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的旋分筒,所述第二腔室内中间位置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端与气液导入管连通,所述喷淋管中间安装有高压泵,所述喷淋管下方一段位于转筒内部,且位于转筒内部一段上设有若干喷淋头;所述第三腔室内安装有旋分筒,所述旋分筒固定在第三隔板上,所述第三隔板上开有若干圆孔,所述旋分筒内部上方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周围设有保护层,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分叶,所述旋分筒侧面开有若干通孔,所述旋分筒下端和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和第二隔板连接处开有左右两个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处设有连通第三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和排液管一侧相连;所述第四腔室内中间位置设有微孔过滤网,所述第四腔室和第三隔板连接处开有左右两个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处设有连通第四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回流管。优选的,所述微孔过滤网呈倒V形,便于液体凝聚后在重力作用下延V形下流。优选的,所述破沫网呈倒V形,便于液体凝聚后在重力作用下延V形下流。优选的,所述填料层厚度为20mm至50mm,呈密集网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喷淋头在喷淋管上呈辐射状分布。优选的,所述导气管至少设有两个,且围绕筒体中心轴线呈辐射状排列。优选的,所述旋分筒及其内部构件均至少设有两组,每个旋分筒均和导气管一一对应连通。优选的,所述排液管至少设有两个,且通入第二腔室内部一段排液管一侧与回流管相连接,另一侧靠近转筒下方外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气液合流从气液导入管导入,经第一过滤网初步过滤,可过滤一些大颗粒液滴及一些杂物,随后汇入喷淋管,经高压泵加压后从喷淋头雾化喷出,进入高速旋转的转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液合流进入填料层,三维网状填料层能使液体的阻挡收集壁面积增大,液体经多次反复折流,最终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被甩出着壁并汇入排液管进入第一腔室,气体则遇阻挡折流而走,进入导气管,并上升至旋分筒,旋分叶转动产生离心力,再一次进行离心分离,其中液体被甩出着壁并进入回流管流向第一腔室,气体透过第三隔板上的圆孔进入第四腔室,第四腔室的微孔过滤网对其再次精密过滤,液体被过滤并进入回流管流向第一腔室,气体从出气管排出,进入第一腔室的残留气液合流经破沫网过滤分离,液体下流,从出液管排出,该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采用二次离心分离、填料分离、丝网分离及微孔过滤分离四中气液分离方式,可高效的将气液合流分离,解决了传统分离器方式方法及结构的单一和分离效率低的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三腔室俯视图。图中:筒体1、出气管2、出液管3、气液导入管4、第一过滤网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三隔板8、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11、第四腔室12、回流管13、圆孔14、排液管15、破沫网16、喷淋管17、喷淋头18、高压泵19、电机20、输出轴21、转筒22、保护层23、通孔24、填料层25、导气管26、旋分筒27、旋分叶28、微孔过滤网29和排液口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出气管2、出液管3、气液导入管4、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三隔板8、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11和第四腔室12,筒体1上端设有出气管2,筒体1下端设有出液管3,筒体1左右两侧设有气液导入管4,气液导入管4内设有第一过滤网5,气液导入管4通入第二腔室10内部,筒体1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将筒体1分为四个腔室,从下往上依次是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11和第四腔室12;第一腔室9内设有排液管15,排液管15上方一段通入第二腔室10内部,排液管15至少设有两个,且通入第二腔室10内部一段排液管15一侧与回流管13相连接,另一侧靠近转筒22下方外表面,第一腔室9中间设有破沫网16,破沫网16呈倒V形,便于液体凝聚后在重力作用下延V形下流,破沫网16位于排液管15末端口的上方;第二腔室10内安装有电机20,电机20固定在第一隔板6上,电机20周围设有保护层23,电机20通过输出轴21和转筒22固定连接,转筒22侧面内壁设有填料层25,填料层25厚度为20mm至50mm,呈密集网状结构,转筒22侧面开有若干通孔24,转筒22上方设有导气管26,导气管26至少设有两个,且围绕筒体1中心轴线呈辐射状排列,导气管26连通第二腔室10和第三腔室11内的旋分筒27,第二腔室10内中间位置设有喷淋管17,喷淋管17上端与气液导入管4连通,喷淋管17中间安装有高压泵19,喷淋管17下方一段位于转筒22内部,且位于转筒22内部一段上设有若干喷淋头18,喷淋头18在喷淋管17上呈辐射状分布;第三腔室11内安装有旋分筒27,旋分筒27及其内部构件均至少设有两组,每个旋分筒27均和导气管26一一对应连通,旋分筒27固定在第三隔板8上,第三隔板8上开有若干圆孔14,旋分筒27内部上方安装有电机20,电机20周围设有保护层23,电机20通过输出轴21固定连接有旋分叶28,旋分筒27侧面开有若干通孔24,旋分筒27下端和导气管26连通,第三腔室11和第二隔板7连接处开有左右两个排液口30,排液口30处设有连通第三腔室11和第二腔室10的回流管13,回流管13和排液管15一侧相连;第四腔室12内中间位置设有微孔过滤网29,微孔过滤网29呈倒V形,便于液体凝聚后在重力作用下延V形下流,第四腔室12和第三隔板8连接处开有左右两个排液口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出气管(2)、出液管(3)、气液导入管(4)、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三隔板(8)、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11)和第四腔室(1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端设有出气管(2),所述筒体(1)下端设有出液管(3),所述筒体(1)左右两侧设有气液导入管(4),所述气液导入管(4)内设有第一过滤网(5),所述气液导入管(4)通入第二腔室(10)内部,所述筒体(1)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所述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将筒体(1)分为四个腔室,从下往上依次是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11)和第四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9)内设有排液管(15),所述排液管(15)上方一段通入第二腔室(10)内部,所述第一腔室(9)中间设有破沫网(16),所述破沫网(16)位于排液管(15)末端口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10)内安装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固定在第一隔板(6)上,所述电机(20)周围设有保护层(23),所述电机(20)通过输出轴(21)和转筒(22)固定连接,所述转筒(22)侧面内壁设有填料层(25),所述转筒(22)侧面开有若干通孔(24),所述转筒(22)上方设有导气管(26),所述导气管(26)连通第二腔室(10)和第三腔室(11)内的旋分筒(27),所述第二腔室(10)内中间位置设有喷淋管(17),所述喷淋管(17)上端与气液导入管(4)连通,所述喷淋管(17)中间安装有高压泵(19),所述喷淋管(17)下方一段位于转筒(22)内部,且位于转筒(22)内部一段上设有若干喷淋头(18);所述第三腔室(11)内安装有旋分筒(27),所述旋分筒(27)固定在第三隔板(8)上,所述第三隔板(8)上开有若干圆孔(14),所述旋分筒(27)内部上方安装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周围设有保护层(23),所述电机(20)通过输出轴(21)固定连接有旋分叶(28),所述旋分筒(27)侧面开有若干通孔(24),所述旋分筒(27)下端和导气管(26)连通,所述第三腔室(11)和第二隔板(7)连接处开有左右两个排液口(30),所述排液口(30)处设有连通第三腔室(11)和第二腔室(10)的回流管(13),所述回流管(13)和排液管(15)一侧相连;所述第四腔室(12)内中间位置设有微孔过滤网(29),所述第四腔室(12)和第三隔板(8)连接处开有左右两个排液口(30),所述排液口(30)处设有连通第四腔室(12)和第二腔室(10)的回流管(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出气管(2)、出液管(3)、气液导入管(4)、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三隔板(8)、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11)和第四腔室(1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端设有出气管(2),所述筒体(1)下端设有出液管(3),所述筒体(1)左右两侧设有气液导入管(4),所述气液导入管(4)内设有第一过滤网(5),所述气液导入管(4)通入第二腔室(10)内部,所述筒体(1)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所述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将筒体(1)分为四个腔室,从下往上依次是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11)和第四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9)内设有排液管(15),所述排液管(15)上方一段通入第二腔室(10)内部,所述第一腔室(9)中间设有破沫网(16),所述破沫网(16)位于排液管(15)末端口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10)内安装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固定在第一隔板(6)上,所述电机(20)周围设有保护层(23),所述电机(20)通过输出轴(21)和转筒(22)固定连接,所述转筒(22)侧面内壁设有填料层(25),所述转筒(22)侧面开有若干通孔(24),所述转筒(22)上方设有导气管(26),所述导气管(26)连通第二腔室(10)和第三腔室(11)内的旋分筒(27),所述第二腔室(10)内中间位置设有喷淋管(17),所述喷淋管(17)上端与气液导入管(4)连通,所述喷淋管(17)中间安装有高压泵(19),所述喷淋管(17)下方一段位于转筒(22)内部,且位于转筒(22)内部一段上设有若干喷淋头(18);所述第三腔室(11)内安装有旋分筒(27),所述旋分筒(27)固定在第三隔板(8)上,所述第三隔板(8)上开有若干圆孔(14),所述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鑫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知产茂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