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轮毂螺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201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轮毂螺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栓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承重部,所述承重部置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承重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一端和第二承重柱一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承重柱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一散力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后轮毂螺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后轮毂螺栓
技术介绍
后轮毂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车子在高速行驶以及高速撞击的时候容易受到较强的剪切力,往往螺栓容易强度不够出现折断或者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后轮毂螺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轮毂螺栓,包括栓体,所述栓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承重部,所述承重部置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承重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一端和第二承重柱一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承重柱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一散力柱,所述第一散力柱呈圆台状,所述第一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的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连接,所述第一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承重柱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散力柱,所述第二散力柱呈圆台状,所述第二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二承重柱的直径相同,第二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二承重柱连接,所述第二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二连接部直径相同,第二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连接处外套抵触环,抵触环一侧上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设有圆弧环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散力柱连接端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截面为V型环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栓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承重部,承重部置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承重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充分的保证两两之间的连接的强度,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一端和第二承重柱一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承重柱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保证了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的强度,第一承重柱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一散力柱,所述第一散力柱呈圆台状,所述第一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的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连接,所述第一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通过圆台状的第一散力柱设计,使得在使用的时候,受到安装件的剪切的时候,力在传递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散力部的斜面进行散力,通过第一承重柱承重,然后力由承重柱传递过来,经过第一散力柱的斜面,进行良好的斜面受力,使得很多力从斜面传递,而减少了传递到第一连接部上,从而使得连接处整体强度增强,同理第二承重柱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散力柱,所述第二散力柱呈圆台状,所述第二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二承重柱的直径相同,第二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二承重柱连接,所述第二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二连接部直径相同,第二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也起到了利用第二散力柱进行斜向传递削弱剪切力,从而使得整体强度得到升华,所述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连接处外套抵触环,通过抵触环进行中间加固,以及配合进行抵触支撑,再加上抵触环一侧上设有支撑环,通过支撑环进行外表面加强,和对抵触环的支撑,加上支撑环上设有圆弧环槽,通过圆弧环槽进行一边的弧形支撑,起到了良好的抗弯和加强作用,从而提高整体强度,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散力柱连接端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截面为V型环槽。通过V型环槽在端部进行力的截断,以及在使用的形成一个反扣螺纹,便于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1、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201、V型环槽;301、第一承重柱;401、第二承重柱;501、第一散力柱;601、第二散力柱;701、抵触环;801、支撑环;901、圆弧环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后轮毂螺栓,包括栓体,所述栓体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201、承重部,所述承重部置于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之间,所述承重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一体连接,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承重柱301和第二承重柱401,所述第一承重柱301一端和第二承重柱401一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301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01连接,第二承重柱401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01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301与第一连接部101之间设有第一散力柱501,所述第一散力柱501呈圆台状,所述第一散力柱501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301的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501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301连接,所述第一散力柱501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101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501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101相连接,所述第二承重柱401与第二连接部201之间设有第二散力柱601,所述第二散力柱601呈圆台状,所述第二散力柱601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二承重柱401的直径相同,第二散力柱601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二承重柱401连接,所述第二散力柱601最小端面与第二连接部201直径相同,第二散力柱601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101相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301和第二承重柱401连接处外套抵触环701,抵触环701一侧上设有支撑环801,所述支撑环801上设有圆弧环槽901,所述第二连接部201与第二散力柱601连接端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截面为V型环槽20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栓体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201、承重部,承重部置于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之间,所述承重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一体连接,充分的保证两两之间的连接的强度,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承重柱301和第二承重柱401,所述第一承重柱301一端和第二承重柱401一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301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01连接,第二承重柱401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01一体连接,保证了第一承重柱301和第二承重柱401的强度,第一承重柱301与第一连接部101之间设有第一散力柱501,所述第一散力柱501呈圆台状,所述第一散力柱501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301的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501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301连接,所述第一散力柱501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101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501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101相连接,通过圆台状的第一散力柱501设计,使得在使用的时候,受到安装件的剪切的时候,力在传递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散力部的斜面进行散力,通过第一承重柱301承重,然后力由承重柱传递过来,经过第一散力柱501的斜面,进行良好的斜面受力,使得很多力从斜面传递,而减少了传递到第一连接部101上,从而使得连接处整体强度增强,同理第二承重柱401与第二连接部201之间设有第二散力柱601,所述第二散力柱601呈圆台状,所述第二散力柱601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二承重柱401的直径相同,第二散力柱601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二承重柱401连接,所述第二散力柱601最小端面与第二连接部201直径相同,第二散力柱601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101相连接,也起到了利用第二散力柱601进行斜向传递削弱剪切力,从而使得整体强度得到升华,所述第一承重柱301和第二承重柱401连接处外套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后轮毂螺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轮毂螺栓,包括栓体,其特征是:所述栓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承重部,所述承重部置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承重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一端和第二承重柱一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承重柱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一散力柱,所述第一散力柱呈圆台状,所述第一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的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连接,所述第一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承重柱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散力柱,所述第二散力柱呈圆台状,所述第二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二承重柱的直径相同,第二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二承重柱连接,所述第二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二连接部直径相同,第二散力柱最小端面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连接处外套抵触环,抵触环一侧上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设有圆弧环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散力柱连接端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截面为V型环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轮毂螺栓,包括栓体,其特征是:所述栓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承重部,所述承重部置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承重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一端和第二承重柱一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承重柱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柱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一散力柱,所述第一散力柱呈圆台状,所述第一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的直径相同,第一散力柱直径最大端面与第一承重柱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光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