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天健专利>正文

一种反熔丝FPGA芯片的ESD保护电路设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37693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领域,由于静电放电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芯片可靠性的相当严重的问题,而ESD的发生又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如何选择ESD保护器件,设计ESD保护电路提高整体ESD鲁棒性,增强IC芯片的ESD承受能力成为IC可靠性设计的研究重点。这里给出了一款FPGA芯片设计高性能全方位保护的ESD防护网络,结合1umCMOS工艺以及该芯片的特点,针对IO以及多电源的情况设计了有针对性的ESD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领域,由于静电放电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芯片可靠性的相当严重的问题,而ESD的发生又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如何选择ESD保护器件,设计ESD保护电路提高整体ESD鲁棒性,增强IC芯片的ESD承受能力成为IC可靠性设计的研究重点。
技术介绍
CMOS工艺不断在更新发展,元器件尺寸不断缩小,导致CMOS集成电路对ESD的防护效果降低很多,但是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中静电荷数量却没有减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CMOS集成电路受到的破坏就会更加严重。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的性能与速度,在进入次微米工艺后,半导体行业为了克服小尺寸带来的问题不断研究出先进的新工艺:LDD(Lightly-DopedDrain)工艺、Silicide工艺,Polycide工艺以及Salicide工艺等。其中第一项工艺是为了克服热载子问题而出现的,后面三项工艺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针对降低寄生电阻而研发产生的:Silicide工艺降低MOS管源端(Source)与漏端(Drain)的寄生电阻Rs与Rd;Polycide工艺降低MOS器件栅端(Gate)的寄生电阻Rg;将这两者工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Salicide工艺,以上这些先进的工艺,都对ESD的保护起了负面影响。近几年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片上系统(Soc)发展迅速,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器件的数目成倍增长,电路也越来越复杂。不同类型的电路被集成在一起,使得Soc具有数模混合、多电源、高密度引脚,以及复杂的封装形式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更加剧了Soc芯片内部电路受到ESD损坏的概率。考虑到这些因素,传统的仅仅在输入输出端口添加ESD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ESD测试,现在的Soc芯片必须从芯片全局出发,设计整个芯片ESD网络设计,才能对芯片内部的电路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对静电防护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当时的欧洲军事部门就已经在军用产品上尝试使用静电防护措施。三个世纪之后我们熟知的避雷针专利技术也是为了躲避自然界中的天然放电的危害。虽然静电防护的意识由来已久,但是直到1947年晶体管的专利技术和20世纪60年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技术的发展,ESD现象才正式登上半导体的舞台被人们所认识。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专家意识到半导体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ESD问题,在1979年成立了EOS|ESD研究协会。但由于当时IC工艺线宽较大,ESD对IC芯片的危害并不严重,所以业界没有足够重视ESD问题,直到工艺的发展使得静电放电产生的破坏日趋突出,对IC芯片行业带来的损失已经不容忽视,ESD的研究才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被半导体以及其他一些电子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重点关注。国内的起步较晚,但是因为近几年重视了研究发展,国内外的差距也在不断的减少。军事领域以及企业科研机构都有强烈的ESD防护意识,在投入大量资金以及引进相关人才之后,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ESD防护技术在上述背景下一直在发展创新,在ESD领域的发展史上创造性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一直层出不穷:1968年Wunsh和R.R.Bell在热扩散时间常数机制中引进了功率失效电热模型。1983年Fujitsu的N.Sasaki专利技术的专利“提供保护电路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引入了栅级耦合薄氧化层和串联电容的电阻,首次使用了串联电阻和地电阻的栅级耦合薄氧化层器件。1989年,德州仪器的C.Duvvury专利技术的专利“带改进ESD保护的输出缓冲器”创新了输出级的ESD保护优化。1990年R.Rountree专利技术了专利“带增强型ESD保护的电路结构”,1993年Kirsch等人的专利“缓冲器钳位电路ESD二极管串网络”。台湾交通大学的M.D.ker教授在2000年专利“深亚微米集成电路的衬底触发静电放电保护电路”首次提出衬底触发ESD保护网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套完整的全芯片ESD保护网络,此ESD设计克服了芯片多电源混合,小线宽的工艺难点,提高了芯片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针对这款FPGA特有的IO接口特点,结合多电源,数模混合的芯片特性,完成可靠的全芯片ESD防护网络设计。将IO端口分成用户IO、专用IO以及高压端口,针对不同的IO端口设计不同的ESD保护电路,考虑全芯片情况下电源钳位电路的布局方案,针对多电源的情况设计了接口电路的ESD保护电路和不同电源域之间的轨到轨ESD保护电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中ESD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案,下面将对上述描述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电路使用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电路设计原理以及原始与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图1为本专利技术FPGA全芯片ESD防护网络设计方案。图2为本专利技术专用IO端口ESD设计方案。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户IO端口ESD设计方案。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源钳位布局优化设计方案。图5为本专利技术混合电源ESD保护电路设计方案。图6为本专利技术全芯片ESD保护电路VDD-to-VSS泄放路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以及所做的工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设计,而不是全部的设计。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设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的设计,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FPGA全芯片ESD防护网络设计方案的框图。如图1所示,本设计的架构包含了整个FPGA芯片需要考虑ESD保护的模块,以及这些模块之间的ESD保护方案、整个架构中包括了输入输出端口的ESD保护电路设计、电源钳位ESD保护电路设计、轨到轨ESD保护电路设计。架构中给出的只是全芯片ESD防护网络的一个拓扑结构,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却要复杂的多,要根据具体的芯片具体设计ESD保护电路。图2为本专利技术专用IO端口的ESD保护电路设计图。如图2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为限流电阻,分担一部分的ESD电压,提高整体电路的静电防护性能。R的大小为1.5KΩ。当引脚对VDDQ放电时,ESD电流从PAD流入芯片,经过限流电阻R,通过GDPMOS放电。在加正ESD电压时,GDPMOS上寄生的Dp起到保护输入输出PAD安全的作用;在加负ESD电压时,电源线VDD与PAD之间GDPMOS开启泄放ESD电流。当引脚对GHDQ放电时,ESD电流从PAD流入芯片,经过限流电阻R,通过GGNMOS放电。在正ESD电压下,开启PAD与地线之间的GGNMOS泄放ESD电流;在负ESD电压下,起作用的是GGNMOS上寄生的二极管Dn。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户IO端口ESD保护电路设计图。如图3所示,用户IO端口有四部分组成:输出寄存器IO_OUT;输入寄存器IO_IN;PAD_Drive;ESD保护结构。In_Control和Out_Control是全局输入输出使能信号,当In_Control信号起作用时,PAD才允许数据输入;当Out_Control信号起作用时,PAD则允许输出。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源钳位布局优化设计方案。如图4所示,VDD-to-VSSESD钳位电路的位置距离要保护的IOBPAD很远,同时过长的电源线VDD和地线VSS产生了更大的寄生串联电阻Rdd和Rss,VDD-to-VS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510505468.html" title="一种反熔丝FPGA芯片的ESD保护电路设计原文来自X技术">反熔丝FPGA芯片的ESD保护电路设计</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熔丝FPGA芯片的ESD保护电路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结合1um的CMOS工艺以及芯片特点,设计满足特定IO要求的专用ESD电路;针对VDD‑to‑VSS及Pin‑to‑Pin两种测试模式设计电源钳位电路;给出芯片多电源的ESD设计解决方案,包括不同电源间接口处的ESD和不同电源域之间的轨到轨保护电路;结合工艺特点,给出了高效的ESD版图设计方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熔丝FPGA芯片的ESD保护电路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结合1um的CMOS工艺以及芯片特点,设计满足特定IO要求的专用ESD电路;针对VDD-to-VSS及Pin-t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健
申请(专利权)人:吴天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