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2441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其包括中空的筒体(1)及设置于筒体(1)上的进口(2)、气体出口(3)和液体出口(4),以及设于该筒体(1)内部的气液分离部件,所述筒体(1)包括大致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进口段(11)、出口段(12)和连接于二者间的分离段(13),该三段结构均为回转体形状、且三个回转中心线连线成型,且所述进口段(11)的回转中心高度位置低于所述出口段(12)的回转中心高度位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气液分离、降低尤其是蒸汽压缩循环系统中干式蒸发器中正冷静的流速和压降,减小压缩机的功率,提升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高整个循环系统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蒸汽压缩循环
,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循环制冷系统中,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经过冷凝器的冷凝成高压液体,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节流机构的节流成为低压低温的气液饱和态,再进入到蒸发器中的蒸发换热。但是节流后的气液两相态的制冷剂由于气态的存在,不能充分的实现高效的蒸发换热,尤其是在干式的换热器中气态的制冷剂由于体积大,使整个换热管中的流速很大,造成了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大的压降(根据伯努利方程),增大了压缩机吸气与排气的压差,增大了功率,并且由于气态制冷剂的换热系数很小,有形成气膜阻止了液态制冷剂与换热管壁的接触,增大了热阻,降低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从而降低了蒸汽压缩循环系统的性能,浪费了能源。由于现有技术的蒸汽循环制冷系统中的气态制冷剂在干式蒸发器管路中由于高速流动造成的蒸发器压降偏大、气态制冷剂在干式蒸发器管路中阻止了液态制冷剂与换热管壁的接触,增大了热阻,降低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从而降低额蒸汽压缩循环系统的性能,浪费了能源等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对于两相冷媒的气液分离精度低而导致尤其是蒸汽压缩循环系统性能低下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包括中空的筒体及设置于筒体上的进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以及设于该筒体内部的气液分离部件,所述筒体包括进口段、出口段和连接于二者间的分离段,该三段结构均为回转体形状、且三个回转中心线连线成型,所述进口段的回转中心高度位置低于所述出口段的回转中心高度位置。优选地,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出口段上部的位置、所述液体出口设置于所述进口段下部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进口设置于所述进口段的端面上,所述气液分离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中空内腔中、且高度位置低于所述进口的漏液板。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中空内腔中、且高度位置高于所述进口的挡气板。优选地,所述漏液板和所述挡气板均为一端固定于所述进口段上、另一端朝着所述出口段的方向进行延伸的形式而设置。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中空内腔中、用于对冷媒介质进行过滤和/或进一步气液分离的过滤装置。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的结构形式,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出口段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优选地,所述进口设置于所述进口段端面上靠近其中部的位置;和/或,所述液体出口设置于所述进口段底部的位置;和/或,所述气体出口设置于所述出口段的端面上靠近其顶部的位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蒸汽压缩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节流装置及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述的气液分离装置,且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所述气体出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或,还包括过热器,所述气体出口经过所述过热器过热后再连至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气液分离装置,能够实现有效的、高效的气液分离,使得对于尤其是蒸汽压缩循环系统中进入蒸发器中的气体冷媒大大的减少,降低了尤其是蒸汽压缩循环系统中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的流速,减小了压降,间接的减小了压缩机的功率,提升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整个循环系统的性能;2.本技术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在进口的下方设置漏液板作为气液分离部件的结构形式,能够将来流的气液两相冷媒中的液相冷媒最大程度地分离到筒体的内部下方,从而提高气液分离的程度;3.本技术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在进口的上方设置挡气板作为气液分离部件的结构形式,能够将位于筒体内部上部的气体最大程度地控制在挡气板的上方,防止其窜流到下方而又形成气液混合,从而提高气液分离的程度;4.本技术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在筒体中空内腔中还设置过滤装置作为气液分离部件的结构形式,能够将对冷媒起到进一步气液分离的作用,从而提高气液分离的程度,同时还能对冷媒中的其他杂质进行过滤作用,提高冷媒的纯度;5.本技术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冷媒的气液分离程度,减小压缩机的功率,且使得进入蒸发器中的气体冷媒大大的减少,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整个循环系统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筒体,11—进口段,12—出口段,13—分离段,2—进口,3—气体出口,4—液体出口,5—漏液板,6—挡气板,7—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筒体1及设置于筒体1上的进口2(优选为冷媒进口)、气体出口3和液体出口4,以及设于该筒体1内部的气液分离部件,所述筒体1包括大致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进口段11、出口段12和连接于二者间的分离段13(所述分离段13连接于所述进口段11和所述出口段12相对的两端面之间),且该三段结构均为回转体形状、且三个回转中心线连线成型,所述进口段11的回转中心高度位置低于所述出口段12的回转中心高度位置。本技术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将三段结构均设置为回转体形状、且三个回转中心线连线成型、进口段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设置于低于所述出口段,能够形成阶梯台阶状的筒体结构,并且进口段低于出口段,能够将冷媒进行扩压降速、延长了冷媒流动路程和分离路程、使得冷媒在中空的分离装置内部进行彻底的气液分离后,再进入后面的装置部件(例如蒸发器)。从而最终实现高效的气液分离,降低了尤其是蒸汽压缩循环系统中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的流速,减小了压降,间接的减小了压缩机的功率,从而提升机组的性能,使得对于尤其是蒸汽压缩循环系统中进入蒸发器中的气体冷媒大大的减少,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整个循环系统的性能。优选地,所述气体出口3设置在所述出口段12上部的位置、所述液体出口4设置于所述进口段11下部的位置。通过将液体出口设置于位于低处位置的进口段的下部、将气体出口设置于位于高处位置的出口段的上部的结构形式(优选使得液体出口位于整个筒体的最低端、气体出口位于整个筒体的最高端),能够将分离后的液体通过位于低位置处的液体出口排出、将分离后的气体通过位于高位置处的气体出口排出,实现了有效分离两相冷媒的作用、防止二者再进行混合,使得对于尤其是蒸汽压缩循环系统中进入蒸发器中的气体冷媒大大的减少,从而有效的提升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整个循环系统的性能。更优选地,所述进口段11、所述出口段12和所述分离段13均为圆柱形筒体结构的形式,所述进口段11的回转轴线平行且高于(竖直方向上)所述出口段12的回转轴线,所述分离段13的回转轴线与二者均倾斜设置(并连接于二者之间)。优选地,所述进口2设置于所述进口段11的端面上,所述气液分离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中空内腔中、且高度位置低于所述进口2的漏液板5(即漏液板的最上端的位置低于进口最下端的位置)。通过在进口的下方设置漏液板作为气液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筒体(1)及设置于筒体(1)上的进口(2)、气体出口(3)和液体出口(4),以及设于该筒体(1)内部的气液分离部件,所述筒体(1)包括大致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进口段(11)、出口段(12)和连接于二者间的分离段(13),该三段结构均为回转体形状、且三个回转中心线连线成型,所述进口段(11)的回转中心高度位置低于所述出口段(12)的回转中心高度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筒体(1)及设置于筒体(1)上的进口(2)、气体出口(3)和液体出口(4),以及设于该筒体(1)内部的气液分离部件,所述筒体(1)包括大致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进口段(11)、出口段(12)和连接于二者间的分离段(13),该三段结构均为回转体形状、且三个回转中心线连线成型,所述进口段(11)的回转中心高度位置低于所述出口段(12)的回转中心高度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出口(3)设置在所述出口段(12)上部的位置、所述液体出口(4)设置于所述进口段(11)下部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2)设置于所述进口段(11)的端面上,所述气液分离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中空内腔中、且高度位置低于所述进口(2)的漏液板(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中空内腔中、且高度位置高于所述进口(2)的挡气板(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板(5)和所述挡气板(6)均为一端固定于所述进口段(11)上、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丙罗炽亮龙忠铿陈耿松李莹吴宏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