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像素固相萃取技术的质谱成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70599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像素固相萃取技术的质谱成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1)解析目标分子的溶剂以喷雾的形式喷向上述净化处理后的一个锥形通孔后,所述喷雾通过锥形通孔经过解析目标分子后得到包含所述目标分子的二次喷雾,该二次喷雾进入质谱仪进样口中,完成一个锥形通孔的进样,以次类推完成下一个锥形通孔的进样,使质谱仪完成对每个锥形通孔的质谱分析;(2)采用质谱仪进行的样品采集和数据分析,进而获得成分离子的质谱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性的采用单像素固相萃取技术,通过对像素点内进行前处理,有效地避免了复杂基质对于目标分子离子的抑制现象,从而切实地解决了复杂基质干扰对于质谱图像准确性的影响,提高了低丰度成分成像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质谱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像素固相萃取技术的质谱成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分子成像技术,如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光谱学技术,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标记物在成像过程中有解离的可能,而“免标记”成像光谱学方法存在发光信号弱、背景干扰强等缺点。质谱成像(massspectrometryimaging,MSI)是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可以直接从生物组织切片表面获得多种蛋白质或小分子代谢物的空间分布信息。这种原位分析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激光或离子束使组织切片表面的分子离子化,然后通过质谱测定这些离子化分子的质荷比(ratioofmasstocharge,m/z),再由软件重构出分析物在组织中分布的图谱。质谱成像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作为一类\免标记\分子成像技术,质谱成像技术分析速度相对快,省时省力;(2)可实现样品中多个可离子化成分的同时成像分析;(3)可同时获得分子的空间分布信息和分子结构信息,能够实现对分子的识别。近年来,质谱成像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生物学、医学、药学以及食品科学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质谱成像比较成熟的离子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单像素固相萃取技术的质谱成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质谱成像中样品前处理的单像素固相萃取阵列板,其特征是:所述单像素固相萃取阵列板包括一基质膜,该基质膜上设有若干个按照设定间距排列的锥形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负载与植物组织中待质谱成像的目标分子相吸附的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上设有若干个微型通孔,用于解吸所述目标分子的溶剂喷雾通过所述锥形通孔中的吸附材料的微型通孔后形成二次喷雾进入质谱仪进样口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质谱成像中样品前处理的单像素固相萃取阵列板,其特征是:所述单像素固相萃取阵列板包括一基质膜,该基质膜上设有若干个按照设定间距排列的锥形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负载与植物组织中待质谱成像的目标分子相吸附的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上设有若干个微型通孔,用于解吸所述目标分子的溶剂喷雾通过所述锥形通孔中的吸附材料的微型通孔后形成二次喷雾进入质谱仪进样口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像素固相萃取阵列板,其特征是:所述基质膜的材质为硅酮胶-特氟龙膜;优选的,所述基质膜的厚度为0.1~0.15mm;优选的,所述吸附材料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优选的,所述设定的间距为80~120μm;进一步优选为100μm;所述锥形通孔的一端开口的直径为70~90μm,另一端开口的直径为20~40μm。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像素固相萃取阵列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激光在片状基体表面按照设定间距打孔;然后,将基质膜拉平固定,在基质膜表面按照所述设定间距打锥形通孔,形成具有固定深度的锥形阵列;将所述片状基体与基质膜对接,在基质膜表面加载吸附材料,并将吸附材料压紧,然后将片状基体剥离,即得到锥形通孔内载有吸附材料的单像素固相萃取阵列板。4.一种基于单像素固相萃取技术的质谱成像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植物组织切片中的化学成分转移和印迹:将冷冻后的植物组织切片与所述单像素固相萃取阵列板对接和压紧,然后剥离植物组织切片,此时植物组织切片中化学成分转移至单像素固相萃取阵列板上的锥形通孔内,实现植物组织切片中的化学成分转移和印迹;(2)锥形通孔内净化:采用有机溶剂对各个锥形通孔中进行洗脱,将部分或全部非目标分子洗脱出所述锥形通孔外,通过吸附材料保留目标分子。5.一种基于单像素固相萃取技术的质谱成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分子离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相峰陈德华李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