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产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0122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4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产醛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内烯烃或含侧链基团烯烃反应活性差、在弱酸条件下催化体系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产醛的方法在60‑130℃下,反应压力1.0‑6.0MPa的条件下,以醛为溶剂,铑化合物、含邻甲基苯基基团的磷化合物、硬碱五价含磷氧化物、双齿亚磷酸酯组合物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醛;所述烯烃为异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2,5‑二氢呋喃、1‑丁烯、丙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产醛的过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产醛的方法
技术介绍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在现代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产物醛是很有用的化学中间体,能够合成出多种重要的化学化工产品,是迄今为止生产规模最大的均相催化过程。[Trzeciak,A.M.;J.J.Coord.Chem.Rev.1999,190-192,883-900.]。目前已有工业化报道的催化剂体系主要有三类:即Rh/三苯基膦(TPP)催化剂体系、Rh/水溶性三苯基膦(TPPS)和Rh/双亚磷酸酯(Phosphite)催化剂体系。Rh/TPP是目前丙烯氢甲酰化合成丁醛广泛使用的催化剂体系,但存在的问题是配体用量大(TPP与Rh的摩尔比一般为200:1)、产物丁醛的正/异比不高(<20)、且无法对内烯烃如顺-2-丁烯,反-2-丁烯,或带侧链的烯烃如异丁烯进行有效反应,即反应活性非常低或基本不反应。在Rh/TPPS催化剂体系中,水溶性配体可通过相分离实现催化剂的循环,但纯的水溶性配体不易制得,反应过程中反而易出现乳化现象,导致工业应用效果不佳,如三菱化学3万吨/年Rh/TPPS丁烯氢甲酰化装置已在2000年宣布停产。选用Rh/TPP水油两相的催化体系在优化的条件下,对异丁烯进行氢甲酰化反应,反应3h,转化率不超过65%,且催化剂循环套用易失活。[徐士伟.异丁烯氢甲酰化合成异戊醛的研究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5]。以Rh为活性中心、双齿亚磷酸酯为配体的催化剂体系,工业上是以Davy/Dow的低压羰基合成催化剂OxoSelector30为代表的,利用亚磷酸酯较大的咬角效应,可有效提高直链醛的选择性[vanderSlot,S.C.;Duran,J.;Luten,J.;Kamer,P.C.J.;vanLeeuwen,P.W.N.M.Organometallics2002,21,3873-3883.],[Magee,M.P.;Luo,W.;Hersh,W.H.Organometallics2002,21,362-372],[比林等,中国专利CN1029774C]。虽然Rh/双齿亚磷酸酯催化剂体系较先前的技术有明显的优点并已经开始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普遍重视,但是由于反应体系中难以避免的微量氧气或水的存在,容易导致催化剂氧化或水解而分解失活,进而使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迅速下降,因而如何保证催化剂活性的同时提高稳定性成为研究重点。专利CN200610147735.2和专利CN200810038223.1中,通过往铑(I)/三芳基膦体系中添加少量亚磷酸酯配体,得到的催化剂组合物具有可提高产物正异比、减少三苯基膦用量等优点,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专利CN201510933192.6和专利CN201510933178.6进一步明确了络合物催化剂的有效分子结构,并解决了催化剂和双齿亚磷酸酯存放的技术问题。然而以上催化剂对烯烃氢甲酰化的反应活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氢甲酰化反应较惰性的内烯烃或含侧链双基团烯烃的反应活性较低。专利US5741944指出酸性化合物的存在会影响配体的稳定性,会加速配体分解,需要通过萃取来分离酸性化合物。因而需要开发烯烃氢甲酰化技术,来提升烯烃氢甲酰化的反应活性,特别是对氢甲酰化反应较惰性的内烯烃或含侧链双基团烯烃的反应活性,且催化剂在少量的酸性化合物存在条件下,稳定性仍很优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内烯烃或含侧链基团烯烃反应活性差、在弱酸条件下催化体系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产醛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内烯烃或含侧链基团烯烃反应活性好、在弱酸条件下催化体系稳定的优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产醛的方法,在反应温度60-130℃、反应压力1.0-6.0MPa的条件下,以醛为溶剂,铑化合物、含邻甲基苯基基团的磷化合物、硬碱五价含磷氧化物、双齿亚磷酸酯组合物催化烯烃与CO、H2发生氢甲酰化反应合成醛;所述烯烃为异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2,5-二氢呋喃、1-丁烯、丙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含邻甲基苯基基团的磷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其中:R1、R2为H或烷基基团;R3、R4为芳基基团或烷基基团;所述磷化合物具有如下的结构式:;所述双齿亚磷酸酯配体具有如下结构式:所述硬碱五价含磷氧化物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醛为丙醛、正丁醛、异丁醛、正戊醛、2-甲基戊醛、3-甲基戊醛、3-甲醛四氢呋喃及其上述醛的缩聚物。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铑化合物为乙酰丙酮二羰基铑(I),铑的浓度为50~500mg/L;铑和双齿亚磷酸酯、含邻甲基苯基基团的磷化合物、硬碱五价含磷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2-8:2-40:0.5-20。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铑的浓度为100-350mg/L。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烯烃为异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2,5-二氢呋喃。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反应温度70-110℃,氢气,一氧化碳和烯烃的总压力为1.0-3.0MPa。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醛的方法,可保持较好的催化剂稳定性,同时可提高烯烃氢甲酰化的反应活性,特别是提升对内烯烃或含侧链双基团烯烃的反应活性,提高烯烃氢甲酰化的生产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有助于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配体L1-14具有如下的结构:实施例1在空气气氛下向200mL装有压力表的不锈钢高压釜中加入0.14mmol[Rh(acac)(CO)2],0.70mmol的L1单膦配体0.42mmol的L11双齿亚磷酸酯配体,0.28mmol的L5含磷氧化物,以及70ml异戊醛,通入异丁烯15g,连接气体管线,以合成气(氢气:一氧化碳=1:1(摩尔比))置换釜内气体三次以后,用电磁驱动的机械搅拌器搅拌,加热升温至釜内温110℃,通入合成气至总压为2.0MPa,在110℃、2.0MPa的条件下反应1.5h,以异丁烯为基准计算转化率90%,反应生成的异戊醛的选择性为98%。实施例2在空气气氛下向200mL装有压力表的不锈钢高压釜中加入0.14mmol[Rh(acac)(CO)2],0.70mmol的L1单膦配体0.42mmol的L10双齿亚磷酸酯配体,0.42mmol的L6含磷氧化物,以及70ml异戊醛,通入异丁烯15g,连接气体管线,以合成气(氢气:一氧化碳=1:1(摩尔比))置换釜内气体三次以后,用电磁驱动的机械搅拌器搅拌,加热升温至釜内温110℃,通入合成气至总压为2.0MPa,在110℃、2.0MPa的条件下反应1.5h,以异丁烯为基准计算转化率为95%,反应生成的异戊醛的选择性为98%。实施例3在空气气氛下向200mL装有压力表的不锈钢高压釜中加入0.14mmol[Rh(acac)(CO)2],0.70mmol的L2单膦配体0.42mmol的L12双齿亚磷酸酯配体,0.28mmol的L5含磷氧化物,以及70ml异戊醛,通入异丁烯15g,连接气体管线,以合成气(氢气:一氧化碳=1:1(摩尔比))置换釜内气体三次以后,用电磁驱动的机械搅拌器搅拌,加热升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产醛的方法,在反应温度60‑130℃、反应压力1.0‑6.0MPa的条件下,以醛为溶剂,铑化合物、含邻甲基苯基基团的磷化合物、硬碱五价含磷氧化物、双齿亚磷酸酯组合物催化烯烃与CO、H2发生氢甲酰化反应合成醛;所述烯烃为异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2,5‑二氢呋喃、1‑丁烯、丙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含邻甲基苯基基团的磷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其中:R1、R2为H或烷基基团;R3、R4为芳基基团或烷基基团;所述磷化合物具有如下的结构式:;所述双齿亚磷酸酯配体具有如下结构式:所述硬碱五价含磷氧化物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产醛的方法,在反应温度60-130℃、反应压力1.0-6.0MPa的条件下,以醛为溶剂,铑化合物、含邻甲基苯基基团的磷化合物、硬碱五价含磷氧化物、双齿亚磷酸酯组合物催化烯烃与CO、H2发生氢甲酰化反应合成醛;所述烯烃为异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2,5-二氢呋喃、1-丁烯、丙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含邻甲基苯基基团的磷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其中:R1、R2为H或烷基基团;R3、R4为芳基基团或烷基基团;所述磷化合物具有如下的结构式:;所述双齿亚磷酸酯配体具有如下结构式:所述硬碱五价含磷氧化物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产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醛为丙醛、正丁醛、异丁醛、正戊醛、2-甲基戊醛、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曼曼赖春波杨旭石高山林李媛黄晓云孙雅楠粟小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