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9419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17:22
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1)具备粒子量检测机构(2)、检测排气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3)、控制单元(4)、和加热机构(24)。粒子量检测机构(2)具备使从内燃机(5)排出的排气中包含的粒子状物质的一部分堆积的粒子状物质堆积部和在粒子状物质堆积部上彼此分开配置的一对对置电极。控制单元(4)基于通过粒子量检测机构(2)输出的电信号,判定粒子状物质堆积部中的粒子状物质的堆积量,并且接收通过温度检测机构(3)检测到的关于排气的温度的信息。控制单元(4)以在内燃机(5)的冷起动时将粒子状物质堆积部加热至300℃~800℃的方式控制加热机构(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由内燃机产生的排气中包含的粒子状物质的量的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设置有捕集排气中包含的粒子状物质(ParticulateMatter:PM)的排气净化装置。该排气净化装置具备具有检测排气中包含的粒子状物质的量的PM传感器的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基于通过该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得到的信息,进行排气净化装置的故障探测。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中使用的PM传感器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结束粒子状物质的检测后,到进行下一次的检测为止的期间,通过将PM传感器进行加热,从而将附着于PM传感器上的粒子状物质燃烧除去。可是认为:在内燃机的冷起动时,排气中的水分凝结而成的凝结水会附着在PM传感器上。若该凝结水的附着的时机与上述的PM传感器的加热的时机重叠,则有会成为导致PM传感器的受水开裂的主要原因的可能性。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中,内燃机的冷起动时的规定期间不进行用于燃烧除去PM传感器中的粒子状物质的加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9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1),其特征在于,其具备:粒子量检测机构(2),其具备使从内燃机(5)排出的排气中包含的粒子状物质(6)的一部分堆积的粒子状物质堆积部(22)和在该粒子状物质堆积部(22)上彼此分开配置的一对对置电极(23),且根据因所述粒子状物质(6)堆积在所述粒子状物质堆积部(22)上而引起的电特性的变化使电信号的输出发生变化;温度检测机构(3),其检测排气或流通排气的排气管(53)的温度;控制单元(4),其基于通过所述粒子量检测机构(2)输出的所述电信号,判定所述粒子状物质堆积部(22)中的所述粒子状物质(6)的堆积量,并且接收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机构(3)检测到的关于排气或排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16 JP 2014-123664;2015.02.17 JP 2015-028841.一种粒子状物质检测装置(1),其特征在于,其具备:粒子量检测机构(2),其具备使从内燃机(5)排出的排气中包含的粒子状物质(6)的一部分堆积的粒子状物质堆积部(22)和在该粒子状物质堆积部(22)上彼此分开配置的一对对置电极(23),且根据因所述粒子状物质(6)堆积在所述粒子状物质堆积部(22)上而引起的电特性的变化使电信号的输出发生变化;温度检测机构(3),其检测排气或流通排气的排气管(53)的温度;控制单元(4),其基于通过所述粒子量检测机构(2)输出的所述电信号,判定所述粒子状物质堆积部(22)中的所述粒子状物质(6)的堆积量,并且接收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机构(3)检测到的关于排气或排气管(53)的温度的信息;和加热机构(24),其用于对所述粒子状物质堆积部(22)进行加热,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川豪今川弘胜田村昌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