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铝基复合材料是在塑性良好的铝合金基体中添加陶瓷、纤维以及碳纳米管等高性能增强相而形成的固相材料,具有高强高模、耐腐蚀、耐疲劳、抗辐照等特性。在航空航天、核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国防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使用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板材替代传统金属材料,提升了零件刚度和耐疲劳性;核电领域采用B4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板材,替代硼钢等传统含硼材料提高了中子吸收能力。然而,添加上述增强相后,一方面基体的塑性变形受到约束,使复合材料塑性变形加工特别是轧制变得十分困难,容易产生增强相与界面开裂等问题;另一方面复合材料变形机制变得复杂,变形过程中除了基体晶粒尺寸、织构等变化,更重要的是增强相分布发生变化。铝基复合材料从300~500℃的温度范围内,变形机制会发生从动态回复向动态再结晶以及晶界滑动的转变(Y.V.R.K.Prasad等,HotWorkingGuide,ASMInternationalMaterialsPark,Ohio44073-0002,ISBN-13:97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针对铝基复合材料坯锭进行轧制,轧制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对铝基复合材料坯锭采用多方向自由锻压或挤压技术制备成板坯;(2)在动态再结晶温度区间轧制开坯,其中:开坯变形率为5~25%,轧制速度为40~80m·min‑1;(3)经过步骤(2)轧制后的板材在动态回复温度区间进行轧制;其中:道次变形率为10~35%,轧制速度30~80m·min‑1;(4)接近成品板厚度时,改用中低温轧制定尺,终轧变形率控制为5~10%,轧制速度为10~60m·min‑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针对铝基复合材料坯锭进行轧制,轧制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对铝基复合材料坯锭采用多方向自由锻压或挤压技术制备成板坯;(2)在动态再结晶温度区间轧制开坯,其中:开坯变形率为5~25%,轧制速度为40~80m·min-1;(3)经过步骤(2)轧制后的板材在动态回复温度区间进行轧制;其中:道次变形率为10~35%,轧制速度30~80m·min-1;(4)接近成品板厚度时,改用中低温轧制定尺,终轧变形率控制为5~10%,轧制速度为10~60m·min-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基复合材料坯锭采用粉末冶金或搅拌铸造法制备而成,坯锭致密度为96~100%,而且组织与化学成分均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基复合材料是由铝合金基体与增强相组成,增强相为陶瓷增强相或碳纳米管增强相;如为陶瓷增强相,则陶瓷增强相在铝基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含量为10~40%;如为碳纳米管增强相,则碳纳米管增强相在铝基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含量为0.5~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基复合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伯律,马宗义,王全兆,王东,倪丁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