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971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气体发生器,其在筒状外壳配置有点火机构、和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内筒构件为与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并在内筒构件内部填充了气体发生剂,上述间隙作为到达上述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排出路径,上述内筒构件为多个筒状构件在连接部分在轴向上连接而成,在各筒状构件的周壁部具有多个气体出入孔,作为上述多个筒状构件的各连接部分的开口部具有多个凹凸部分,通过互相的凹部与凸部啮合的方式进行嵌入而使筒状构件得以连接,在已连接的筒状构件的轴向两端部,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将上述点火器侧的第1突出部的外周部作为第1抵接部分,上述扩散器部侧的第2突出部的面作为第2抵接部分,上述连接部分、上述第1抵接部分及上述第2抵接部分与上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抵接,并具有气体通过的孔或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用于搭载于车辆的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
技术介绍
已知在细长形状的壳体的一端部侧安装有点火器,另一端侧安装有扩散器部,它们之间的空间(燃烧室)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的气体发生器。就这样的气体发生器的情况而言,在工作时,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从接近点火器的一侧开始,燃烧向着相反侧的扩散器部进行。因此,存在以下问题,虽然接近点火器一侧的气体发生剂容易燃烧,但在远离点火器的位置的气体发生剂难以燃烧。已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以壳体的内周壁面和内筒构件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内筒构件,将上述间隙作为气体排出路径利用,从而促进燃烧室全部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的气体发生器(US-BNo.7654565的图1~图4)。对US-BNo.7654565的气体发生器(图1)而言,在外壳壳体12内部,配置有形成燃烧室22a的内部壳体22,从而在与外壳壳体12之间形成了环状的气体流路23。在气体发生器10的一端部配置有点火器20,在相反端部配置有形成有气体排出孔12e的喷嘴12d。对内部壳体22而言,其一端部与配置在喷嘴12d侧的缓冲部件(buffermember)34抵接,相反端部与配置在点火器20侧的点火杯16抵接,从缓冲部件34到点火杯16由连续的1个构件构成。在JP-ANo.2011-157025的图2中也示出了在筒状外壳10内配置一个筒状构件30,并在其内侧填充了第2气体发生剂50的气体发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1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具有在第1端部侧配置有点火机构,在轴向上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的筒状外壳,在所述筒状外壳内,在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了内筒构件,在包含所述内筒构件的内部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其中,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与内筒构件的间隙,作为到达所述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排出路径,所述内筒构件为多个筒状构件在轴向上连接而成,各个筒状构件在周壁部具有多个气体出入孔,所述多个气体出入孔用于连通所述筒状构件的内侧与作为所述气体排出路径的间隙,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具有作为各自的连接部分的开口部侧能够互相嵌合而连接的凹凸部分,作为所述连接部分的凹凸部分,连接的一方的开口部侧包括: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倾斜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在相邻的凸部间存在的凹部的组合,连接的另一方的开口部侧包括: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倾斜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在相邻的凸部间存在的凹部的组合,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已连接时的点火机构侧的端部和扩散器部侧的端部侧,均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通过互相的凹部与凸部啮合的方式嵌入而得以连接,所述点火机构侧的第1突出部的外周部作为第1抵接部分,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抵接,所述扩散器部侧的第2突出部的面作为第2抵接部分,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与扩散器部的一部分抵接,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抵接,所述连接部分、所述第1抵接部分及所述第2抵接部分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孔或间隙。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2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具有在第1端部侧配置有点火机构,在轴向上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的筒状外壳,在所述筒状外壳内,在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了内筒构件,在包含所述内筒构件的内部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其中,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与内筒构件的间隙,作为到达所述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排出路径,所述内筒构件为多个筒状构件在轴向上连接而成,各个筒状构件在周壁部具有多个气体出入孔,所述多个气体出入孔用于连通所述筒状构件的内侧与作为所述气体排出路径的间隙,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具有作为各自的连接部分的开口部侧能够互相抵接的凸缘部,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已连接时的点火机构侧的端部和扩散器部侧的端部侧,均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互相的凸缘部抵接,所述点火机构侧的第1突出部的外周部作为第1抵接部分,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抵接,且扩散器部侧的第2突出部的面作为第2抵接部分,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与扩散器部的一部分抵接,所述连接部分、所述第1抵接部分及第2抵接部分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孔或间隙。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3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具有在第1端部侧配置有点火机构,在轴向上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的筒状外壳,在所述筒状外壳内,在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了内筒构件,在包含所述内筒构件的内部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其中,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与内筒构件的间隙,作为到达所述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排出路径,所述内筒构件为多个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筒状构件在轴向上连接而成,各个筒状构件在周壁部具有多个气体出入孔,所述多个气体出入孔用于连通所述筒状构件的内侧与作为所述气体排出路径的间隙,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具有作为各自的连接部分的开口部侧能够互相嵌合而连接的凹凸部分,所述凹凸部分通过互相嵌合而得以连接,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的外周面的角部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抵接而受到支撑。另外,所述连接部分可以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孔或间隙。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下面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进一步完全得到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受其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图2]为用于说明将3个筒状构件在轴向上连接而使用时的连接方法的立体图。[图3]为将3个筒状构件在轴向上连接而使用时的半径方向的概略截面图,(a)为使燃烧室的容积减少的实施方式,(b)为使燃烧室的容积增加的实施方式。[图4]为将2个筒状构件在轴向上连接而使用时的半径方向的概略截面图,(a)为使燃烧室的容积减少的实施方式,(b)为使燃烧室的容积增加的实施方式。[图5]为用于说明进一步使用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时的连接方法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侧面图。[图7]为用于说明进一步使用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筒状构件时的连接方法的立体图。[图8]为示出气体发生器的筒状外壳与内筒构件(筒状构件)的关系的宽度方向的概略截面图,(a)为使用了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内筒构件(筒状构件)的实施方式,(b)为使用了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内筒构件(筒状构件)的实施方式。专利技术详述气体发生器由于要根据气囊装置的设置位置、气囊的容量等调整输出,因此即使是相同的气体发生器,有时填充的气体发生剂量也要进行增减。但是,在US-BNo.7654565的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例如在使气体发生剂量减少的情况下,需要将燃烧室的轴向长度变短,但使燃烧室的轴向长度变短而不降低燃烧性能很难。另外,根据外壳壳体12的长度,内部壳体22等的尺寸也需要改变。另外,在相反使气体发生剂量增加的情况下,需要将燃烧室的轴向长度变长。像这样使1个部件的尺寸发生变化,从而其它部件也产生了改变规格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气体发生器,其可以即使是相同的气体发生器,也根据气体发生剂量的增减而容易地增减燃烧室的容积。在筒状外壳的第1端部侧配置有点火机构。对点火机构而言,可使用公知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电气式点火器、或电气式点火器与传火药(或作为传火药发挥功能的气体发生剂)等。在筒状外壳的第2端部侧配置有扩散器部。扩散器部的形状、结构没有特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体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在第1端部侧配置有点火机构,在轴向上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的筒状外壳,在所述筒状外壳内,在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了内筒构件,在包含所述内筒构件的内部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其中,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与内筒构件的间隙,作为到达所述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排出路径,所述内筒构件为多个筒状构件在轴向上连接而成,各个筒状构件在周壁部具有多个气体出入孔,所述多个气体出入孔用于连通所述筒状构件的内侧与作为所述气体排出路径的间隙,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具有作为各自的连接部分的开口部侧能够互相嵌合而连接的凹凸部分,作为所述连接部分的凹凸部分,连接的一方的开口部侧包括: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倾斜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在相邻的凸部间存在的凹部的组合,连接的另一方的开口部侧包括: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倾斜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在相邻的凸部间存在的凹部的组合,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已连接时的点火机构侧的端部和扩散器部侧的端部侧,均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通过互相的凹部与凸部啮合的方式进行嵌入而得以连接,所述点火机构侧的第1突出部的外周部作为第1抵接部分,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抵接,所述扩散器部侧的第2突出部的面作为第2抵接部分,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与扩散器部的一部分抵接,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抵接,所述连接部分、所述第1抵接部分及所述第2抵接部分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孔或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23 JP 2014-1279531.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在第1端部侧配置有点火机构,在轴向上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的筒状外壳,在所述筒状外壳内,在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了内筒构件,在包含所述内筒构件的内部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其中,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与内筒构件的间隙,作为到达所述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排出路径,所述内筒构件为多个筒状构件在轴向上连接而成,各个筒状构件在周壁部具有多个气体出入孔,所述多个气体出入孔用于连通所述筒状构件的内侧与作为所述气体排出路径的间隙,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具有作为各自的连接部分的开口部侧能够互相嵌合而连接的凹凸部分,作为所述连接部分的凹凸部分,连接的一方的开口部侧包括: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倾斜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在相邻的凸部间存在的凹部的组合,连接的另一方的开口部侧包括: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倾斜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在相邻的凸部间存在的凹部的组合,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已连接时的点火机构侧的端部和扩散器部侧的端部侧,均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通过互相的凹部与凸部啮合的方式进行嵌入而得以连接,所述点火机构侧的第1突出部的外周部作为第1抵接部分,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抵接,所述扩散器部侧的第2突出部的面作为第2抵接部分,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与扩散器部的一部分抵接,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抵接,所述连接部分、所述第1抵接部分及所述第2抵接部分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孔或间隙。2.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在第1端部侧配置有点火机构,在轴向上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的筒状外壳,在所述筒状外壳内,在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了内筒构件,在包含所述内筒构件的内部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其中,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与内筒构件的间隙,作为到达所述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排出路径,所述内筒构件为多个筒状构件在轴向上连接而成,各个筒状构件在周壁部具有多个气体出入孔,所述多个气体出入孔用于连通所述筒状构件的内侧与作为所述气体排出路径的间隙,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具有作为各自的连接部分的开口部侧能够互相抵接的凸缘部,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已连接时的点火机构侧的端部和扩散器部侧的端部侧,均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互相的凸缘部抵接,所述点火机构侧的第1突出部的外周部作为第1抵接部分,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壁面抵接,且扩散器部侧的第2突出部的面作为第2抵接部分,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与扩散器部的一部分抵接,所述连接部分、所述第1抵接部分及第2抵接部分,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孔或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互相的凸缘部抵接,一方的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的凸缘部(凸缘部A),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地具有多个贯通孔,另一方的筒状构件的连接部分的凸缘部(凸缘部B),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地具有多个贯通孔和多个突起,凸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晃史山下治彦小峰佑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