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用热管的高等温性轻量化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7805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星用热管的高等温性轻量化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用工字型单孔10mm×50mm的热管,热管翅片宽50mm;步骤二,根据高热流密度单机或低热流密度单机布置设计热管布局;步骤三,裁剪掉热管非单机安装面侧的热管翅片,减轻热管的重量,在中心处预留14mm宽的平面,增强与蜂窝板的结合力;步骤四,裁剪高热流密度单机或低热流密度单机的安装面侧非单机安装面的热管翅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单机与热管间传热系数的增强设计、热管翅片的轻量化裁剪设计、利用所选热管易于弯曲的特性,提高了高、低热流密度单机间的等温性,降低因高、低热流密度单机分散布置引起的热控重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取得了提高等温性及减少重量资源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卫星仪器安装板上应用热管的等温化热控设计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星用热管的高等温性轻量化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卫星功能的复杂化,整星热耗大幅增长,单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发热量越来越大,但是,考虑到发射成本,卫星的体积和重量受到严格的限制。对于卫星热控来说,卫星体积的局限限制了热控系统所能使用的散热面的面积,重量的限制要求热控系统通过合理、创新的设计减少对重量资源的需求。为了在卫星构型确定的情况下能够选用更多的、不同位置的散热面,增大散热面积,以有效的将单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散到空间热沉,需要进行仪器安装板及其上各单机的等温化设计。现有技术对于安装有高热流密度单机的仪器安装板有两种等温化设计方法:一为通过热管网络进行仪器板的等温化,通过增加热管的数量提高高热流密度单机与其它单机的等温化效果;第二种为通过扩热板将高热流密度单机热量扩散,增强其与热管间的传热系数,进而再采用热管将热量传输到其它单机,达到等温化效果。两种方法均需耗费较大的重量资源,并且在热管网络中,热管与热管间的传热需以单机和扩热板作为传热通道,传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星用热管的高等温性轻量化应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星用热管的高等温性轻量化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用工字型单孔10mm×50mm的热管,热管翅片宽50mm;可根据实际热控对象选择不同翅片宽度和不同传热能力的热管,但要保证热管的弯曲性能,并且考虑翅片的宽度及其对热交换的效率;步骤二,根据高热流密度单机或低热流密度单机布置设计热管布局;根据实际热控对象及其热流密度特征进行热管布局,利用热管易于弯曲的性能连接高热流密度单机和低热流密度单机,利用翅片宽度增强热管与单机间的热交换,利用热管易于弯曲的特性增强不同单机之间的热交换;步骤三,裁剪掉热管非单机安装面侧的热管翅片,减轻热管的重量,在中心处预留14mm宽的平面,增强与蜂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星用热管的高等温性轻量化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用工字型单孔10mm×50mm的热管,热管翅片宽50mm;可根据实际热控对象选择不同翅片宽度和不同传热能力的热管,但要保证热管的弯曲性能,并且考虑翅片的宽度及其对热交换的效率;步骤二,根据高热流密度单机或低热流密度单机布置设计热管布局;根据实际热控对象及其热流密度特征进行热管布局,利用热管易于弯曲的性能连接高热流密度单机和低热流密度单机,利用翅片宽度增强热管与单机间的热交换,利用热管易于弯曲的特性增强不同单机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吉喆顾燕萍周砚耕徐涛孙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