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与纯电式相比增程式动力系统放电倍率更大,运行过程中产生副热更多,而动力电池系统寿命和性能受其温度影响比较大,因此对于散热系统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作为唯一动力源需要维持在低温下良好性能,热管理系统需要保证低温环境下电芯温度在合理范围之内。目前采用的主动管理系统或是效率低无法满足增程式系统要求,或是系统结构复杂无法满足系统集成化、轻量化要求,采用液冷系统又可能存在漏液短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性高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件和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所述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多个扁管沿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开分布;电加热部件,所述电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扁管的背离所述电池组件的侧面上;均温板,所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所述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多个扁管沿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开分布;电加热部件,所述电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扁管的背离所述电池组件的侧面上;均温板,所述均温板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所述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多个扁管沿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开分布;电加热部件,所述电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扁管的背离所述电池组件的侧面上;均温板,所述均温板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固定在所述电池组件的底面上,所述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均温板的底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覆盖所述电池组件的底面,所述均温板与所述多个扁管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强,陈涛,冯帅,程永周,李永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