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装置及反渗透膜生产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7156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牵引装置及反渗透膜生产设备,牵引装置包括第一被动导辊、第二被动导辊及主动导辊,待牵引工件依次卷绕通过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所述主动导辊及所述第二被动导辊,主动导辊转动方向分别与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所述第二被动导辊旋转。反渗透膜生产设备采用了所述牵引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牵引装置及反渗透膜生产设备具有膜带不易松动,传送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牵引装置及反渗透膜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反渗透膜生产设备通常设有带动膜传送的牵引装置,牵引装置主要为通过导辊之间的相互配合带动反渗透膜的传送。导辊与导辊之间的配合转动传送膜带通常会出现膜带无法良好的贴合在导辊的表面,使得膜带出现松动无法正常传送。为了解决该问题,技术人员通过设置压辊给膜带表面施加作用于导辊的压力,以防止膜带松动,但这样容易导致膜带受多方面的影响而出现裂痕及压痕等缺陷。同时,所施加的力通常作用于膜带的某个位置,不能够使整个膜带受力均匀,从而会造成整个膜带出现褶皱的现象。另外,一般的导辊表面为光滑的,会使得反渗透膜紧紧的压在光滑的导辊表面上,长时间的压紧后反渗透膜容易变形,导致反渗透膜的质量下降;并且,反渗透膜位于光滑的导辊表面容易产生滑移。因此,总体来说,现在的导辊还存在很大问题,亟须人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研发,克服这些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反渗透膜生产设备的膜带容易在导辊表面松动的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易使膜带在导辊表面松动的牵引装置及反渗透膜生产设备。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牵引装置,包括第一被动导辊、第二被动导辊及主动导辊,待牵引工件依次卷绕通过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所述主动导辊及所述第二被动导辊,主动导辊转动方向分别与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所述第二被动导辊旋转。优选地,所述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相对所述主动导辊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第一被动导辊的直径与第二被动导辊的直径相等,所述主动导辊与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或所述第二被动导辊的中心距离为所述主动导辊与任一被动导辊的直径之和的0.6倍~1.5倍。优选地,主动导辊的中心分别与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的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0°~180°。优选地,所述主动导辊具有一与膜带相接触的弧段,该弧段对应的圆心角为90°~270°。优选地,所述主动导辊的直径大于任一被动导辊的直径。优选地,所述主动导辊的直径为任一被动导辊的直径的1.2~4倍。优选地,所述主动导辊表面设有螺纹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生产设备,其采用如上所述的牵引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牵引装置,包括通过采用第一被动导辊、第二被动导辊及主动导辊的方式,让膜带依次卷绕通过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所述主动导辊及所述第二被动导辊,并且主动导辊的转动方向跟第一第二被动导辊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可使主动导辊带动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所述第二被动导辊旋转,使膜带张紧。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相对主动导辊对称分布有利于膜带在牵引的过程中两侧的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受的牵引作用一致,从而对膜带的传送更加稳定。第一被动导辊的直径与第二被动导辊的直径相等,并且主动导辊到两者的中心距离为其中一直径与主动导辊直径之和的0.6倍~1.5倍,防止中心距离过大导致的膜带松动以及中心距离过小导致的膜带卡住的现象。主动导辊的中心分别与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0°~180°,使得膜带更多的包裹在主动导辊上,从而使主动导辊对膜带具有更好的牵引作用,使膜带不易松动、滑移。通过增加膜带与主动导辊之间的接触,使其接触部分的弧段对应的圆心角增大,即产生一个大的包角α,该大的包角使主动导辊对膜带产生一张紧作用,因而无需在膜带上施加压辊即可对膜带实现张紧作用,该张紧作用不仅减少了另外设置压辊或其他压力装置对膜带进行施压来保证膜带不滑移、不松脱等问题,而且使得膜带被稳定牵引。本技术牵引装置中主动导辊的直径大于第一被动导辊的直径,因此能够使膜带进一步张紧。本技术所提供的牵引装置中,主动导辊上设置有螺纹槽,该螺纹槽能够增大膜带与主动导辊之间的摩擦,进一步使在主动导辊上的膜带不易滑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反渗透膜生产设备采用本技术的牵引装置,可通过调整主动导辊与分别与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之间的位置、大小来实现张紧,不需要引入其他装置给予膜带张力。同时,还能利用膜带与主动导辊之间大的包角实现张紧,在主动导辊的表面开设螺纹槽来增大膜带与主动导辊的摩擦,使得膜带在主动导辊表面不易滑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牵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牵引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牵引装置图2的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牵引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牵引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牵引装置图2的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6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4,本技术的一种牵引装置100,其中,包括第一被动导辊1021、第二被动导辊1022,主动导辊101以及支撑架103。所述主动导辊101、第一被动导辊1021及第二被动导辊1022安装在支撑架103上。所述主动导辊101转动方向与第一被动导辊1021和第二被动导辊1022的转动方向相反,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导辊101转动方向为R1方向,所述第一被动导辊1021的方向沿R2方向,第二被动导辊1022的转动方向沿R3方向,且R1的方向分别与R2及R3的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待牵引工件为膜带104依次卷绕通过所述第一被动导辊1021、所述主动导辊101及第二被动导辊1022。所述主动导辊101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一被动导辊1021和第二被动导辊1022转动进而使膜带104张紧。请参阅图2,图3及图4,第一被动导辊1021和第二被动导辊1022相对主动导辊101对称分布,也即主动导辊101的中心位于第一被动导辊1021及第二被动导辊1022的中心连线的中垂线上,即所述主动导辊101的中心分别与第一被动导辊1021及第二被动导辊1022的中心可构成一等腰三角形。主动导辊101对两侧的第一被动导辊1021及第二被动导辊1022的牵引力大小一样,使膜带104传送过程中受力平衡。本技术的牵引装置100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被动导辊1021的直径与第二被动导辊1022的直径相等,所述主动导辊101与其中一个被动导辊的中心距离d越长,则膜带不易得到张紧,中心距离d越短,则膜带容易卡于主动导辊101与被动导辊之间,因此中心距离d优选为主动导辊101与任一被动导辊的直径之和的0.6倍~1.5倍。主动导辊101的中心与第一被动导辊1021及第二被动导辊1022的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0°~180°,若该夹角越小,则主动导辊101两侧的第一被动导辊1021及第二被动导辊1022越靠近,这样容易导致两侧的第一被动导辊1021及第二被动导辊1022将膜带104卡紧于主动导辊101表面,使得主动导辊101无法正常牵引。若该夹角越大,则与所述主动导辊101匹配设置的第一被动导辊1021、第二被动导辊1022的距离较远,使膜带104不易贴合在主动导辊101的表面而造成松动。如图4中所示,本技术的牵引装置100中的主动导辊101具有一与膜带104相接触的弧段(未标号),该弧段对应的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牵引装置,其包括第一被动导辊、第二被动导辊及主动导辊,待牵引工件依次卷绕通过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所述主动导辊及所述第二被动导辊,主动导辊转动方向分别与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所述第二被动导辊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装置,其包括第一被动导辊、第二被动导辊及主动导辊,待牵引工件依次卷绕通过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所述主动导辊及所述第二被动导辊,主动导辊转动方向分别与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所述第二被动导辊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动导辊及第二被动导辊相对所述主动导辊对称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动导辊的直径与第二被动导辊的直径相等,所述主动导辊与所述第一被动导辊或所述第二被动导辊的中心距离为所述主动导辊与任一被动导辊的直径之和的0.6倍~1.5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浩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