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纬编针织花纹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676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纬编针织花纹布,包括花纹布基层,所述花纹布基层至少由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纬编针织形成,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具有若干组横路组,每组横路组由两条横路组成,每条横路有若干个编织位,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每组横路中的两条横路中的同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分别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设置成两两横路的编织位的结构单元相反,能够实现花纹纹路的一种规则错位感,外观多样美丽,且结构稳定,线圈不易脱落,通过结构单元的组合形成一种特殊花纹且不失产品质量的面料,触感上也不失平整,充分展现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高贵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具体涉及一种纬编针织花纹布。
技术介绍
罗纹针织物是由一根纱线依次在正面和反面形成线圈纵行的针织物。罗纹针织物具有平纹织物的脱散性、卷边性和延伸性,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弹性。现有技术中,罗纹针织物样式单一,缺乏新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纺织品越来越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通过罗纹纬编针织实现织物结构稳定的花纹布。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纬编针织花纹布,包括花纹布基层,所述花纹布基层至少由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纬编针织形成,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具有若干组横路组,每组横路组由两条横路组成,每条横路有若干个编织位,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每组横路中的两条横路中的同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分别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设置成两两横路的编织位的结构单元相反,能够实现花纹纹路的一种规则错位感,外观多样美丽,且结构稳定,线圈不易脱落,通过结构单元的组合形成一种特殊花纹且不失产品质量的面料,触感上也不失平整,充分展现出本技术的一种高贵感。其中,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每条横路有6个编织位,依次为第一编织位、第二编织位、第三编织位、第四编织位、第五编织位、第六编织位,每个编织位为成圈单元或不编织单元,所述第一、五编织位的结构单元相同,所述第二、四编织位的结构单元相同,每条横路的第一、二、三、六编织位中,有且只有一个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或不编织单元。相应地,该设置方式可呈现花纹纹路横向的错位感,更加使花纹错落有致,美观大方。更进一步地,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有9组横路组,所述9组横路组由第1-18横路两两依次组成;第1横路的第三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第3、17横路的第二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第5、15横路的第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第7、9、11、13横路的第六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提供一种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设计,相应的,该花型循环中,成圈单元与不编织单元互换的技术方案,属于本技术的一种等同变形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花纹布基层由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纬编针织而成;所述背面最小花型循环具有若干组横路组,每组横路组由两条横路组成,每条横路有6个编织位,所述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的每组横路中的两条横路中的同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分别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的每个横路的第一、三、五编织位的结构单元均为成圈单元或不编织单元,第二、四、六编织位的结构单元均为成圈单元或不编织单元,第一编织位和第二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不同。更进一步地,所述背面最小花型循环有9组横路组,所述9组横路组由第1-18横路两两依次组成;第1、4、5、8、9、12、13、16、17横路的第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不编织单元。进一步提供背面花型循环的结构单元排布方式,使织物背面横向上呈现一种条纹分隔较明显的花纹效果,纵向上呈现一种条纹分隔较不明显的花纹效果,富有层次感,且更好区分织物的正面与背面,解决消费者易穿反衣物的问题。其中,所述花纹布基层由两种不同颜色和/或材质的纱线组成。更进一步地,第奇数横路为40S/1仿棉涤纶丝,第偶数横路为32S/1棉。相邻横路均采用不同的纱线,进一步增强花纹效果,且棉为原纯白色的棉,降低成本,仿棉涤纶丝的加入还能增强织物的物理性能,如吸湿性、弹性、光感等。其中,所述花纹布基层的正面设置珠光粉层。其中,还包括黏胶纤维层和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通过黏胶纤维层连接所述花纹布基层的背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纬编针织花纹布具有良好的抗皱性、透气性、延展性和弹性;2、本技术通过特殊的花型设计,形成图案纹路清晰,织物结构稳定,风格多样美艳,及其适合女性消费者需求。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1-9横路的编织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10-18横路的编织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花纹效果图。附图标记包括:1-珠光粉层、2-花纹布基层、3-黏胶纤维层、4-碳纤维层。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和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纬编针织花纹布,包括花纹布基层2,所述花纹布基层2由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编织形成,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编织均有18横路,每条横路设有6个编织位,每个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或不编织单元。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和背面最小花型循环均有9组横路组,所述9组横路组由第1-18横路两两依次组成,每组横路中的两条横路中的同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分别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第奇数横路为40S/1仿棉涤纶丝,第偶数横路为32S/1棉。其中,所述花纹布基层2的正面设置珠光粉层1。增设珠光粉层1,可增加面料表层艳丽的效果。其中,还包括黏胶纤维层3和碳纤维层4,所述碳纤维层4通过黏胶纤维层3连接所述花纹布基层2。增设黏胶纤维层3使碳纤维层4与花纹布布基层间接结合,碳纤维层4具有一定的导电作用,能够起到防静电的效果。正面最小花型循环:每条横路的第一、五编织位为同一种结构单元,所述第二、四编织位为同一种结构单元,每条横路的第一、二、三、六编织位中,有且只有一个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或不编织单元;第1横路的第三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第3、17横路的第二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第5、15横路的第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第7、9、11、13横路的第六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所述背面最小花型循环:每个横路的第一、三、五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或不编织单元,第二、四、六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或不编织单元,第一编织位和第二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不同;第1、4、5、8、9、12、13、16、17横路的第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不编织单元。本实施例最终实现的花纹效果如图4所示,形成由若干个六边形和若干个四边形组成的花纹效果,花纹规则却不是独特性,大方得体,特别适用于女士裙装布中。本实施例的三角排列表如下:对应的,针筒的排针顺序为BCDCBA,针盘的排针顺序为ABABAB,均依次对应第一、二、三、四、五、六编织位。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纬编针织花纹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花纹布基层,所述花纹布基层至少由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纬编针织形成,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具有若干组横路组,每组横路组由两条横路组成,每条横路有若干个编织位,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每组横路中的两条横路中的同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分别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纬编针织花纹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花纹布基层,所述花纹布基层至少由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纬编针织形成,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具有若干组横路组,每组横路组由两条横路组成,每条横路有若干个编织位,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每组横路中的两条横路中的同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分别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纬编针织花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每条横路有6个编织位,依次为第一编织位、第二编织位、第三编织位、第四编织位、第五编织位、第六编织位,每个编织位为成圈单元或不编织单元,所述第一、五编织位的结构单元相同,所述第二、四编织位的结构单元相同,每条横路的第一、二、三、六编织位中,有且只有一个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或不编织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纬编针织花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有9组横路组,所述9组横路组由第1-18横路两两依次组成;第1横路的第三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第3、17横路的第二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第5、15横路的第一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第7、9、11、13横路的第六编织位的结构单元为成圈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纬编针织花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布基层由正面最小花型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武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