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防滑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22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织防滑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为双面布结构,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是采用棉纱和氨纶丝织造的弹力面层,所述面料本体的反面是采用氨纶丝织造的防滑底层。所述面料为双面布结构,通过纱线原料的搭配选择在面料的正面和反面形成了不同的功能效果。其中,采用棉纱和氨纶丝进行织造形成面料的正面,具有布面光滑、手感舒适和弹力佳的特点;采用氨纶丝进行织造形成面料的反面,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并有利于提高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平整度。有利于提高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平整度。有利于提高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防滑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针织防滑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面上常见的防滑面料多数为梭织面料,也有一些防滑面料是通过两块不同的面料进行复合得到的复合面料。其中,梭织面料的弹性、延伸性和柔软度都表现一般,并且梭织面料的缝纫加工难度较大,进而使得该梭织面料在应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限制。而针织面料具有较好的柔软度、舒适度、透气性和伸缩性,但具有防滑效果的针织面料却较为少见,为了丰富针织面料在具有防滑效果的面料产品的应用,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针织防滑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防滑面料,所述面料质地轻薄、手感柔软、弹性佳,并且所述面料的反面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针织防滑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为双面布结构,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是采用棉纱和氨纶丝织造的弹力面层,所述面料本体的反面是采用氨纶丝织造的防滑底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面料本体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织造而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包括6个成圈系统,分别为第1成圈系统、第2成圈系统、第3成圈系统、第4成圈系统、第5成圈系统和第6成圈系统,每个成圈系统包括上针盘两道针和下针筒二道针,其中第1、2、4和5成圈系统喂入氨纶丝形成防滑底层,第3和6成圈系统喂入精棉纱和氨纶丝形成弹力面层。
[0007]进一步的,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第1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成圈单元、成圈单元、浮线单元和浮线单元;第2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浮线单元、集圈单元、集圈单元、浮线单元;第3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浮线单元、浮线单元、成圈单元和成圈单元;第4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成圈单元、成圈单元、浮线单元和浮线单元;第5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集圈单元、浮线单元、浮线单元和集圈单元;第6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浮线单元、浮线单元、成圈单元和成圈单元。
[0008]进一步的,所述棉纱为精棉SIRO紧密纺纱。
[0009]进一步的,所述棉纱的规格为50S/1。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氨纶丝的规格为30D。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防滑面料,所述面料为双面布结构,通过纱线原料的搭配选择在面料的正面和反面形成了不同的功能效果。其中,采用棉纱和氨纶丝进行织造形成面料的正面,具有布面光滑、手感舒适和弹力佳的特点;采用氨纶丝进行织造形成面料的反面,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并有利于提高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平整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菱角图。
[0013]附图标记为:“﹀”表示上针盘成圈,“∪”表示上针盘集圈,“︿”表示下针筒成圈,“∩”表示下针筒集圈,“-”表示浮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5]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防滑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为双面布结构,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是采用棉纱和氨纶丝织造的弹力面层,所述面料本体的反面是采用氨纶丝织造的防滑底层。
[00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料为双面布结构,通过纱线原料的搭配选择在面料的正面和反面形成了不同的功能效果。其中,采用棉纱和氨纶丝进行织造形成面料的正面,具有布面光滑、手感舒适和弹力佳的特点;采用氨纶丝进行织造形成面料的反面,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并有利于提高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平整度。
[0018]进一步的,所述面料本体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织造而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包括6个成圈系统,分别为第1成圈系统、第2成圈系统、第3成圈系统、第4成圈系统、第5成圈系统和第6成圈系统,每个成圈系统包括上针盘两道针和下针筒二道针,其中第1、2、4和5成圈系统喂入氨纶丝形成防滑底层,第3和6成圈系统喂入精棉纱和氨纶丝形成弹力面层。
[0019]进一步的,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第1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成圈单元、成圈单元、浮线单元和浮线单元;第2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浮线单元、集圈单元、集圈单元、浮线单元;第3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浮线单元、浮线单元、成圈单元和成圈单元;第4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成圈单元、成圈单元、浮线单元和浮线单元;第5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集圈单元、浮线单元、浮线单元和集圈单元;第6成圈系统的编织结构为浮线单元、浮线单元、成圈单元和成圈单元。
[0020]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最小花型循环的编织结构中,包括6个成圈系统,每个成圈系统包括上针盘两道针和下针筒二道针,即BAAB四个针脚。其中,第1和4成圈系统在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成圈形成面料的反面,即防滑底层;第3和6成圈系统在针织大圆机的下针筒成圈形成面料的正面,即弹力面层;第2和5成圈系统同时在上针盘和下针筒进行集圈,从而连接面料的正面和反面。通过上述编织结构的设计搭配原料的使用得到一面弹力一面防滑的针织面料。
[0021]进一步的,所述棉纱为精棉SIRO紧密纺纱。具体地,所述棉纱是由质量比为30%长绒精棉和70%的精棉组成的SIRO紧密纺纱,此处仅作为应用。所述棉纱具有手感柔软、表面光洁、毛羽少等特点,采用棉纱与氨纶丝进行面料的织造,赋予了面料手感柔软、表面平整和舒适弹性的特点。
[0022]进一步的,所述棉纱的规格为50S/1。
[0023]进一步的,所述氨纶丝的规格为30D。所述氨纶丝具有良好的弹性、伸长率和强度,并且采用氨纶丝进行面料的反面织造,赋予了面料特有的防滑效果。
[0024]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防滑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为双面布结构,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是采用棉纱和氨纶丝织造的弹力面层,所述面料本体的反面是采用氨纶丝织造的防滑底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防滑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织造而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包括6个成圈系统,分别为第1成圈系统、第2成圈系统、第3成圈系统、第4成圈系统、第5成圈系统和第6成圈系统,每个成圈系统包括上针盘两道针和下针筒二道针,其中第1、2、4和5成圈系统喂入氨纶丝形成防滑底层,第3和6成圈系统喂入精棉纱和氨纶丝形成弹力面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织防滑面料,其特征在于: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第1成圈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后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