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光泽感的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14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光泽感的针织面料,由若干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包括正面花型循环和背面花型循环并采用24个成圈系统进行编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精棉纱、氨纶、涤纶纤维和有光涤纶纤维组合编织,使针织面料具有明显布面光泽效果,且光感效果柔和、光感不刺眼,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针织面料还具有较好的弹性、吸湿性和柔软性,舒适度佳,适于贴肤穿着,双面针织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光泽感的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光泽感的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色彩是表达流行趋势最直接的视觉语言,在崇尚人与环境相互包容的生态美学的现代环境下,针织面料的传统风格单一,造型感不强,造成现有的针织面料的市场竞争力不足。目前市面上的具有光泽的针织面料光感效果重、面积大,光感刺眼,穿着这种面料容易造成视觉晕眩,且光感效果重导致衣物的搭配局限性大,现有的部分具有光泽的针织面料采用金银线制造,面料的光泽效果分散,且布身偏硬易扎皮肤,产生刺痒,穿着舒适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光泽感的针织面料。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光泽感的针织面料,由若干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包括正面花型循环和背面花型循环并采用24个成圈系统进行编织,其中第1成圈系统、第5成圈系统、第9成圈系统、第10成圈系统、第13成圈系统、第17成圈系统、第21成圈系统以及第22成圈系统采用精棉纱和氨纶;其中第2成圈系统、第6成圈系统、第14成圈系统以及第18成圈系统采用涤纶纤维;其中第3成圈系统、第 7成圈系统、第11成圈系统、第15成圈系统、第19成圈系统以及第23成圈系统采用有光涤纶纤维;其中第4成圈系统、第8成圈系统、第12成圈系统以及第16成圈系统、第20成圈系统以及第24成圈系统采用精棉纱。
[0005]进一步地,所述24个成圈系统均包括上针和下针,所述上针的排针方式为2121,所述下针的排针方式为1212。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1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2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集圈单元,正面为集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3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4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 5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6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集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集圈单元;所述第7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8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9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10 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集圈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11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12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13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
单元;所述第14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集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集圈单元;所述第15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16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17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18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集圈单元,正面为集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19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20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21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22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集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23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24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1成圈系统、第5成圈系统、第9成圈系统、第10成圈系统、第13成圈系统、第17成圈系统、第21成圈系统以及第22成圈系统所使用的混纺纱由精棉纱和氨纶混纺而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1成圈系统、第5成圈系统、第9成圈系统、第10成圈系统、第13成圈系统、第17成圈系统、第21成圈系统以及第22成圈系统所使用的混纺纱由32S/1精棉纱和40D氨纶混纺而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2成圈系统、第6成圈系统、第14成圈系统以及第18 成圈系统所使用的纱线是50D/36F涤纶纤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3成圈系统、第7成圈系统、第11成圈系统、第15成圈系统、第19成圈系统以及第23成圈系统所使用的纱线是100D/48F涤纶三角有光丝。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4成圈系统、第8成圈系统、第12成圈系统以及第16 成圈系统以及第24成圈系统所使用的纱线是32S/1精棉纱。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使用精棉纱、氨纶、涤纶纤维和有光涤纶纤维组合编织,使针织面料具有明显布面光泽效果,且光感效果柔和、光感不刺眼,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针织面料还具有较好的弹性、吸湿性和柔软性,舒适度佳,适于贴肤穿着,双面针织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针织面料的编织菱角图。
[0014]图1中,A为精棉纱;B为混纺纱;C为涤纶纤维;D为有光涤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6]一种具有光泽感的针织面料,由若干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包括正面花型循环和背面花型循环并采用24个成圈系统进行编织,其中第1成圈系统、第5成圈系统、第9成圈系统、第10成圈系统、第13成圈系统、第17成圈系统、第21成圈系统以及第22成圈系统采用混纺纱;其中第2成圈系统、第6成圈系统、第14成圈系统以及第18成圈系统采
用涤纶纤维;其中第3成圈系统、第7成圈系统、第11成圈系统、第15成圈系统、第19成圈系统以及第23成圈系统采用有光涤纶纤维;其中第4成圈系统、第8 成圈系统、第12成圈系统以及第16成圈系统、第20成圈系统以及第24成圈系统采用精棉纱。
[0017]本技术使用精棉纱、氨纶、涤纶纤维和有光涤纶纤维组合编织,使针织面料具有明显布面光泽效果,且光感效果柔和、光感不刺眼,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针织面料还具有较好的弹性、吸湿性和柔软性,舒适度佳,适于贴肤穿着,双面针织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0018]进一步地,所述24个成圈系统均包括上针和下针,所述上针的排针方式为2121,所述下针的排针方式为1212。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1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光泽感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包括正面花型循环和背面花型循环并采用24个成圈系统进行编织,其中第1成圈系统、第5成圈系统、第9成圈系统、第10成圈系统、第13成圈系统、第17成圈系统、第21成圈系统以及第22成圈系统采用精棉纱和氨纶;其中第2成圈系统、第6成圈系统、第14成圈系统以及第18成圈系统采用涤纶纤维;其中第3成圈系统、第7成圈系统、第11成圈系统、第15成圈系统、第19成圈系统以及第23成圈系统采用有光涤纶纤维;其中第4成圈系统、第8成圈系统、第12成圈系统以及第16成圈系统、第20成圈系统以及第24成圈系统采用精棉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光泽感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2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集圈单元,正面为集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3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4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5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6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集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集圈单元;所述第7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8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9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10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集圈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11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12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成圈单元;所述第13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成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不编织单元;所述第14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集圈单元、不编织单元,正面为不编织单元、集圈单元;所述第15成圈系统具体为:反面为不编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后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