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再循环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5946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再循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设有燃烧腔、环绕在所述燃烧腔外围的空气腔,所述燃烧腔的腔壁开设有与空气腔连通的气孔;所述燃烧腔设有火焰口,所述燃烧腔内部设置一燃烧芯,燃烧芯内置一蓄油盆,在燃烧芯的上方有一可沿所述火焰口进出燃烧腔的燃烧火芯。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全新的供油方式,利用燃烧火芯与蓄油盆之间的密闭空间经燃烧火芯燃烧烟气上升产生负压吸引蓄油盆的油表面上升及燃烧火芯微量吸附油料来给燃烧腔供油,不需以毛细管类吸油材料作为燃烧火芯,降低了燃烧装置对燃油质量的要求,特别适合粘度高、闪点高、点火难的生物质燃油、废机油及重油等矿物油,有利于推广生物质燃油及废弃食用油作燃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高效燃烧粘度高、闪点高、点火难的生物质燃油(特别是废弃动植物油及废机油、重油等矿物油)的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燃烧的燃料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矿物质燃油,另一类是生物质燃油。使用矿物质燃油燃烧会增加二氧化碳,加剧地球的变暖现象,而生物质燃油(如动植物燃油)虽然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但生物质燃油在其原料生长形成过程中能够吸收等量二氧化碳,因此,使用生物质燃油的实质上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零(零碳循环)。而现有的燃烧器具的燃烧方式有两种:一是喷射雾化燃烧,一是毛细管吸附供油燃烧。喷射雾化燃烧对燃料的纯度、粘度都有要求,如燃料颗粒物多,粒度稍大,会堵喷嘴,影响燃烧。而燃料的粘度过大也会影响供油。另外,喷射雾化燃烧方式对于闪点高的燃油,对燃烧腔的设计要求及燃油预热要求比较高,否则燃烧难以完全。生物质燃油的粘度较高,闪点高、点火难,不宜采用轻质矿物油的喷射燃烧的方式。采用毛细管吸附供油燃烧的装置,多是采用棉芯吸油向燃烧腔供油的供油方式,例如:煤油炉、柴油炉等。棉芯吸附供油燃烧器需要使用棉布条等作为油料引芯,将棉芯的下段浸泡在燃油槽中,作为燃油引芯,将燃油从储油槽通过棉布条的吸附作用将油吸到处在燃烧室的上段棉芯,并利用吸满燃油的上段棉芯表面作为燃烧火芯点火预热升温、气化、燃烧产生火焰的基体,利用调节升入燃烧室的上段棉芯长短调节火焰大小,故棉芯作为燃烧火芯也会参与燃烧,使用较麻烦,引芯易同时烧损,需经常更换,同时由于棉芯的布置及棉芯周边空间燃烧腔气流设计的局限性,燃烧效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颠覆传统利用常用棉质,如布条作为引芯吸附燃油向燃烧腔供油的毛细管吸附供油方式,提供一种热再循环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该燃烧装置利用内部产生的负压及微吸附向燃烧腔供油,降低了对燃油要求,且能大大改善燃烧效果,特别适合以生物质燃油作为燃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再循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设有燃烧腔、环绕在所述燃烧腔外围的空气腔,所述燃烧腔的腔壁开设有与空气腔连通的气孔;所述燃烧腔设有火焰口,所述燃烧腔内部设置一燃烧芯,燃烧芯内置一蓄油盆,在燃烧芯的上方有一可沿所述火焰口进出燃烧腔的燃烧火芯。优选地,所述燃烧火芯的底面与蓄油盆的油表面的距离为0~50mm。优选地,所述燃烧腔内部设有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燃烧火芯在燃烧芯的上方。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固定支撑架,或者是垂直固定在燃烧腔的腔壁上的夹件。优选地,所述燃烧火芯为表面粘塗耐高温砂粒的金属块或金属壳体。优选地,所述燃烧芯为金属壳体,蓄油盆置于燃烧芯的底部,燃烧芯的四周上壁设有小孔。优选地,所述蓄油盆通过一燃油供给管与储油机构连通。优选地,所述空气腔的底部设有空气入口,所述空气腔的的顶部端口采用密封板密封,一进风机构与所述空气入口连通向空气腔中供风。优选地,密封板之上设置一陶瓷环,所述陶瓷环的中部空心部位为火焰口。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燃烧机构还包括用于夹取所述燃烧火芯的吊夹,所述燃烧室的外部还设有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吊夹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燃烧供油机构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燃烧火芯先浸润生物质油,将底部表面粘油点燃后送入燃烧腔,利用蓄油盆油表面与燃烧火芯接近的结构,燃烧火芯燃烧时的热辐射预热蓄油盆表面的油温,同时,送风机构将空气送入空气腔内并通过气孔送进燃烧腔促进燃烧火芯燃烧,空气的流动带动了燃烧火芯燃烧产生的热量循环回流,回流热气进入燃烧芯预热蓄油盆表面的油温,辐射热和回流热两股热量同时预热蓄油盆表面的油面使其迅速升温气化至燃点,气化的燃油上升,这时在燃烧腔内的燃烧火芯与燃烧芯之间的密封空间因气流上升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蓄油盆表面的气化油上升以及燃烧火芯微量吸附蓄油盆表面的油料从而持续地向上方供油,此时启动输油泵,定量从儲油机构向蓄油盆补充燃油,达到燃点的燃油在燃烧腔燃烧,火焰通过火焰口向外部供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全新的供油方式:利用燃烧火芯与蓄油盆之间的密闭空间经燃烧火芯燃烧烟气上升产生负压吸引油平面上升及微吸附向燃烧腔供油,不再需要吸油的毛细管棉芯。2、本专利技术创新的供油方式降低了燃烧器对燃料油的要求,对粘度高、闪点高、点火难的生物质燃油也能适用,有利于推广生物质燃油。3、本专利技术特别的供油方式能够保证燃油充分燃烧。4、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火芯及燃烧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内壁2-外壁11-燃烧腔21-空气腔21a-空气入口21b-密封板1a-气孔11a-火焰口3-燃烧芯31-小孔4-蓄油盆5-燃烧火芯6-陶瓷环7-吊夹8-燃油供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热再循环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呈圆柱状,也可以是其它的柱形状。所述燃烧室设有燃烧腔11、环绕在所述燃烧腔11外围的空气腔21。具体地,所述燃烧室具有一内壁1,由内壁1围成一个燃烧腔11。所述燃烧室还具有一外壁2,所述外壁2与内壁1间隔的空间形成空气腔21。所述内壁1即为燃烧腔11的腔壁,其上开设有与空气腔21连通的气孔1a。所述燃烧腔设有火焰口11a。所述燃烧腔内部设置一燃烧芯3,燃烧芯3内置一蓄油盆4,为了使得燃烧腔11内的热量更加容易传递加热蓄油盆的表面油,所述燃烧芯3采用金属制成金属壳体,其四周上壁开设了小孔31。所述蓄油盆4的底部开设有燃油入口(图未标),一燃油供给管8的一端与所述燃油入口连接,燃油供给管8的另一端与位于燃烧室外部的储油机构(图未示)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燃烧装置还包括一燃烧火芯5,所述燃烧火芯5沿所述火焰口11a进入燃烧腔11内部的燃烧芯3上方,或者沿所述火焰口11a离开燃烧腔11。所述燃烧火芯5采用金属制成块状物体,或者是壳体,例如,可以制成圆柱体,立方体、梯形台等。优选地,所述燃烧火芯5的表面粘涂了耐高温砂粒以增加燃烧火芯5的微吸附能力。需要启动燃烧装置燃烧时,则由火焰口11a取出燃烧火芯5,在燃烧火芯5的底部表面上涂上生物质油料,然后由火焰口11a将燃烧火芯5送入燃烧腔11内部,且使燃烧火芯5在燃烧腔11内的燃烧芯3上方。优选方案中,控制所述燃烧火芯5的底面与蓄油盆4的油表面的距离为0~50mm。为了固定燃烧火芯5在燃烧腔11内的位置,使得燃烧火芯5邻近燃烧芯3且在燃烧芯3的上方,所述燃烧腔11内设有第一限位件(图未示),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固定支撑架,或者是垂直固定在燃烧腔11的腔壁上的夹件。燃烧开始后,启动外置输油泵向蓄油盆定量补充燃油以持续供油燃烧。所述空气腔21的底部设有空气入口21a,所述空气腔21的顶部端口采用密封板21b密封,一进风机构(图未示)与所述空气入口21a连通向空气腔21中供风。所述进风机构优选用风机。密封板21b之上设置了一陶瓷环6,所述陶瓷环6的中部空心部位为火焰口11a。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燃烧装置还包括用于夹取所述燃烧火芯的吊夹7,所述燃烧室的外部还设有第二限位件(图未示),用于限制吊夹7的位置,从而固定了燃烧火芯5的高度,使燃烧火芯5邻近燃烧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热再循环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再循环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设有燃烧腔、环绕在所述燃烧腔外围的空气腔,所述燃烧腔的腔壁开设有与空气腔连通的气孔;所述燃烧腔设有火焰口,所述燃烧腔内部设置一燃烧芯,燃烧芯内置一蓄油盆,在燃烧芯的上方有一可沿所述火焰口进出燃烧腔的燃烧火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再循环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设有燃烧腔、环绕在所述燃烧腔外围的空气腔,所述燃烧腔的腔壁开设有与空气腔连通的气孔;所述燃烧腔设有火焰口,所述燃烧腔内部设置一燃烧芯,燃烧芯内置一蓄油盆,在燃烧芯的上方有一可沿所述火焰口进出燃烧腔的燃烧火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再循环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火芯的底面与蓄油盆的油表面的距离为0~5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再循环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腔内部设有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燃烧火芯在燃烧芯的上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再循环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固定支撑架,或者是垂直固定在燃烧腔的腔壁上的夹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再循环引芯负压供油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火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正平尹圣浣李京浩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正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