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高速电机由于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散热存在困难。高速电机的风磨损耗和涡流损耗占较大比例,风磨损耗和涡流损耗主要产生在转子上,对转子性能、尤其是永磁转子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高速电机的转子多采用辐射散热或外部强迫通风冷却。辐射散热效果较差,多导致转子运行温度难以接受;强迫通风散热增加外部设备,增加设备数量、降低运行可靠性。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子本体,沿所述本体的轴心方向上设有冷却主气道,且该冷却主气道的进气口位于本体的下端面上;在本体上端设有若干个第一冷却孔,下端设有若干个第二冷却孔,第一冷却孔和第二冷却孔均倾斜设于本体上,且第一、二冷却孔均与冷却主气道相贯通;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冷却孔的孔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孔平行于第二冷却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孔与第二冷却孔均沿着本体的圆周方向分布。进一步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子本体(3),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本体(3)的轴心方向上设有冷却主气道(30),且该冷却主气道(30)的进气口位于本体(3)的下端面上;在本体(3)上端设有若干个第一冷却孔(31),下端设有若干个第二冷却孔(32),第一冷却孔(31)和第二冷却孔(32)均倾斜设于本体(3)上,且第一、二冷却孔均与冷却主气道(30)相贯通;所述第一冷却孔(31)的孔径大于第二冷却孔(32)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电机中转子冷却结构,包括转子本体(3),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本体(3)的轴心方向上设有冷却主气道(30),且该冷却主气道(30)的进气口位于本体(3)的下端面上;在本体(3)上端设有若干个第一冷却孔(31),下端设有若干个第二冷却孔(32),第一冷却孔(31)和第二冷却孔(32)均倾斜设于本体(3)上,且第一、二冷却孔均与冷却主气道(30)相贯通;所述第一冷却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勇利,胡思宁,吴立华,董继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