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57774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7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农业化学技术领域的一种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在DMF中与碳酸钾反应,得到中间产物II;中间产物II先与氢化钠反应为醇钠后与2-氟吡啶反应得到中间产物III;中间产物III在甲醇中与吡啶和盐酸羟胺得到中间产物IV;中间产物IV在二氯甲烷中与各类羧酸、DCC和吡啶反应得到最终产物I所示的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及其制剂具有杀虫及杀卵活性,且对虫卵的杀死活性良好,具有很高的农药研究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化学
,特别涉及一种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杂环化合物尤其是含氮杂环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生物活性高、环境相容性好、作用靶标新颖等特性,已成为农药和医药创制中的研究热点。吡啶是有机合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杂环,和苯是生物电子等排体,但两者的疏水性差别较大,苯疏水常数为1.96,吡啶为0.65,因此吡啶代替苯环得到的新化合物往往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内吸性、较低的毒性等优点。烷氧基吡啶类化合物主要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及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如吡丙醚是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于1983年创制研发的一类烷氧吡啶保幼激素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可用于防治同翅目、缨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等农业害虫,被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棉花和观赏植物上的白粉虱和蚧壳虫的防治以及公共卫生蚊蝇控制和动物保健中,具有高效低毒、用量少、持效时间长、对作物安全、对鱼类低毒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第三代杀虫剂。肟酯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杀虫、杀菌、除草及抗植物病毒活性,大部分品种还具有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一直受农药开发者的青睐。肟酯结构广泛存在于各种农药医药分子中,其中肟菌酯是其典型的代表,但是目前还未有将同时含有吡啶、苯基和肟酯等基团的化合物用于农药的开发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CAU-PD),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为乙基、丁基、2-呋喃基、2-噻吩基、3-吡啶基、3-(2-氯吡啶)基、2,2,3,3-四甲基-环丙基、3-(2,2-二甲基-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3-(2-氯-3,3,3-三氟-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3-(2,6-二氯吡啶)基、1-(4-氯苯基)-2-甲基-丙基,4-甲基-苄基,β-萘甲基,苯基,4-乙氧基-苯基,4-甲氧基-苄基,3-氟-苯基,4-氯-苯基,4-甲氧基-苯基或2-(1-甲醛基)-苯基。一种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合成路线为:包括下述步骤:1)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在DMF中与碳酸钾反应,得到式II所示化合物;2)将式II所示的化合物先与氢化钠反应为醇钠后与2-氟吡啶反应得到式III所示化合物;3)将式III所示化合物在甲醇中与吡啶和盐酸羟胺得到式IV所示化合物;4)将式IV在二氯甲烷中与各类羧酸、DCC和吡啶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一种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在制备杀虫剂方面的应用。所述杀虫剂能够杀灭小菜蛾、桃蚜、苹果黄蚜或棉铃虫卵。所述杀虫剂的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剂、水分散粒剂、烟剂、颗粒剂或种衣剂。一种杀虫剂,所述杀虫剂的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一种杀虫剂乳油,所述的杀虫剂乳油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为:1-10%的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5-15%的乳化剂,0.1-1%的渗透剂和余量的溶剂。所述的乳化剂为农乳0208、GFC、0203B、OP-10或吐温-60;所述的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一种杀虫剂可湿性粉剂,所述的杀虫剂可湿性粉剂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为:15-50%的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10-20%的表面活性剂和30-75%的白碳黑。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NNO。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制备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所需原料便宜,反应路线简单,产物具有杀虫及杀卵活性,且对虫卵的杀死活性良好。杀卵测定结果表明,所述化合物对棉铃虫卵的孵化均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部分化合物对棉铃虫卵的抑制率超过对照药剂吡丙醚,具有很高的农药研究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CAU-PD)中CAU-PD-19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2为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CAU-PD)中CAU-PD-19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图3为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CAU-PD)中CAU-PD-19的高分辨质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应当注意到,这里给出的描述和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CAU-PD)中CAU-PD-19(R=3-吡啶基)的制备及结构鉴定:在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g(82.0mmol)对羟基苯甲醛,30mLDMF溶解,然后加入22.6g(163.8mmol)碳酸钾和12.3g(98.3mmol)2-溴乙醇,100℃下反应12h;TLC(V(石油醚):V(乙酸乙酯)=5:1)确定原料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用200mL乙酸乙酯萃取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色谱(V(石油醚):V(乙酸乙酯)=10:1)分离得到白色产物11.3g,产率83%。(2)在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g(30.1mmol)步骤(1)中所得产物,用40mL干燥DMF溶解,冰浴下,加入1.4g(36.1mmol)氢化钠搅拌半小时后,加入3.5g(36.1mmol)2-氟吡啶,60℃下反应7h;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3次乙酸乙酯,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柱色谱(V(石油醚):V(乙酸乙酯)=15:1)分离得到白色产物6.0g,产率82%。(3)在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4g(18.0mmol)步骤(2)中所得产物,甲醇溶解,加入5.7g(72.0mmol)吡啶和1.5g(21.6mmol)盐酸羟胺,常温反应3h后,加入1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反应液至中性,用80mL乙酸乙酯萃取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重结晶得产物4.3g,产率92%。(4)在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g(5.8mmol)步骤(3)所得产物,干燥二氯甲烷溶解后,加入1.6g(7.5mmol)DCC和0.9g(7.5mmol)烟酸,室温反应过夜,TLC检测反应完全后,用二氯甲烷和水萃取,有机相干燥,浓缩后柱层析得CAU-PD-19无色固体1.9g,产率90%。(5)结构鉴定:对获得的CAU-PD-19固体的结构进行进行鉴定,CAU-PD-19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1所示;CAU-PD-19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如图2所示;CAU-PD-19的高分辨质谱图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为乙基、丁基、2‑呋喃基、2‑噻吩基、3‑吡啶基、3‑(2‑氯吡啶)基、2,2,3,3‑四甲基‑环丙基、3‑(2,2‑二甲基‑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3‑(2‑氯‑3,3,3‑三氟‑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3‑(2,6‑二氯吡啶)基、1‑(4‑氯苯基)‑2‑甲基‑丙基,4‑甲基‑苄基,β‑萘甲基,苯基,4‑乙氧基‑苯基,4‑甲氧基‑苄基,3‑氟‑苯基,4‑氯‑苯基,4‑甲氧基‑苯基或2‑(1‑甲醛基)‑苯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为乙基、丁基、2-呋喃基、2-噻吩基、3-吡啶基、3-(2-氯吡啶)基、2,2,3,3-四甲
基-环丙基、3-(2,2-二甲基-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3-(2-氯-3,3,3-三氟-丙烯基)-
2,2-二甲基-环丙基、3-(2,6-二氯吡啶)基、1-(4-氯苯基)-2-甲基-丙基,4-甲基-苄基,β-
萘甲基,苯基,4-乙氧基-苯基,4-甲氧基-苄基,3-氟-苯基,4-氯-苯基,4-甲氧基-苯基或2-
(1-甲醛基)-苯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乙苯醚肟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
的合成路线为:
包括下述步骤:
1)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在DMF中与碳酸钾反应,得到式II所示化合物;
2)将式II所示的化合物先与氢化钠反应为醇钠后与2-氟吡啶反应得到式III所示化合
物;
3)将式III所示化合物在甲醇中与吡啶和盐酸羟胺得到式IV所示化合物;
4)将式IV在二氯甲烷中与各类羧酸、DCC和吡啶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吡乙苯醚肟酯化合
物。
3.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军孙国绍林乐金淑惠王道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