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6943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6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包括:外壳、风道、风扇以及至少两个走风口;外壳包括上盖以及箱体,上盖与箱体连接;风道设置在箱体上,风道包括气流腔、走风通道以及走风口;气流腔设置在箱体的底部;走风通道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且走风通道的底部与气流腔连通;走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与风道连通,其中至少一个走风口设置在上盖上,且与走风通道的顶端相对应;风扇设置在风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提高电池包在自然风流动性较差的环境中加速电池包内热量散发,使得电池包内元器件能够在一个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例如在电动汽车中使用,通过使用动力电池系统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使得汽车可以行驶。一般的,电池无论是在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热量过高时,会造成电池温度超过正常使用的温度范围值,从而电池性能会下降,降低循环寿命。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冷却,使其达到一个最佳状态。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冷却系统,多采用风冷或水冷的形式对电池进行冷却,使用风冷进行冷却时,通常利用自然风进行冷却,由于电池包所在的环境内自然风流动性较差,因此冷却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以克服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包冷却系统,由于电池包所在的环境内自然风流动性较差,导致冷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包括:外壳、风道、风扇以及至少两个走风口;所述外壳包括上盖以及箱体,所述上盖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风道包括气流腔、走风通道以及走风口;所述气流腔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走风通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且所述走风通道的底部与所述气流腔连通;所述走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风道连通,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走风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上,且与所述走风通道的顶端相对应;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道内。进一步地,上述电池包冷却系统,所述走风通道为两个,所述走风口为两个;两个所述走风口均设置在所述上盖上,且分别与一个所述走风通道相对应。进一步地,上述电池包冷却系统,还包括:风冷板;所述箱体包括侧壁和底板;所述侧壁围成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风冷板与所述侧壁的底部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桶状结构内,且与所述风冷板平行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风冷板之间留有间隙,使所述底板、所述侧壁以及所述风冷板共同围成所述气流腔。进一步地,上述电池包冷却系统,所述气流腔内设置有多条限流道,多条所述限流道并联设置,所述限流道的一端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走风口连通,所述限流道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走风口连通。进一步地,上述电池包冷却系统,所述气流腔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风冷板延伸的隔板,所述气流腔通过所述隔板分隔成多个所述限流道。进一步地,上述电池包冷却系统,每条所述限流道的宽度均相同。进一步地,上述电池包冷却系统,两个所述走风通道均在所述箱体的同一侧。进一步地,上述电池包冷却系统,所述限流道内设置有子隔板,所述子隔板沿所述限流道的延伸方向延伸,并将所述限流道分隔为相互并联的限流子道。进一步地,上述电池包冷却系统,所述箱体的侧壁外间隔设置有多个散热肋片。进一步地,上述电池包冷却系统,包括走风口密封圈;所述走风口与所述走风通道的边缘之间通过所述走风口密封圈密封。本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通过设置在箱体上的风道,风道包括气流腔、走风通道以及至少两个走风口,其中气流腔设置在电池包的底部,走风通道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通过走风口均与风道连通的方式,使得空气在进入电池包内,能够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流动,且增加了风扇,促进空气流动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包冷却系统,由于电池包所在的环境内自然风流动性较差,导致冷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加速电池包内热量散发,使得电池包内元器件能够在一个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寿命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实施例的上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实施例的气流腔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实施例的限流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盖11—走风口2—箱体21—风道211—气流腔2111—限流道2112—隔板2113—子隔板212—走风通道22—散热肋片23—底板3—风扇4—风冷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包冷却系统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包冷却系统,可以包括:外壳、风道21。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包冷却系统可以应用在电动汽车等空气流通性较差的环境中,其中,外壳包括上盖1以及箱体2,风道21设置在箱体2上,且风道21包括气流腔211、走风通道212以及至少两个走风口11,走风口11均设置在外壳上,空气通过风道21,实现对箱体2内的元器件,如电池、电路板等进行冷却。因对电池底面散热会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将气流腔211设置在箱体2的底部,为保证风道21内的空气可以带走最多的热量,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优选将走风通道212设置在箱体2的侧壁上,且走风通道212的底端与气流腔211连通。由于箱体2多采用长方体结构,因此,可以将走风通道212设置在同一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侧壁上,具体以实际应用中所需要的为准。将箱体2内的元器件安装完成后,使用上盖1与箱体2连接,以防止有灰尘或其他杂物进入到箱体2内,而造成箱体2内元器件的损坏,因需要实现空气在电池包内即可以进入又可以出去,设置有至少两个走风口11,走风口11均与风道21连通,其中至少一个走风口11设置在上盖1上,且与走风通道212的顶端相对应以供空气从上盖1处进入或从上盖1处出去。另外的走风口11设置在外壳上,以供空气从上盖1处进入或从上盖1处出去。空气可以在电池箱体2内形成一个循环,即空气从其中至少一个走风口11进入后,在气流腔211内流动带走热量后,从另外的至少一个走风口11出去到电池包外界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包冷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风道、风扇以及至少两个走风口;所述外壳包括上盖以及箱体,所述上盖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风道包括气流腔、走风通道以及走风口;所述气流腔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走风通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且所述走风通道的底部与所述气流腔连通;所述走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风道连通,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走风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上,且与所述走风通道的顶端相对应;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风道、风扇以及至少两个走风口;
所述外壳包括上盖以及箱体,所述上盖与所述箱体连接;
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风道包括气流腔、走风通道以及走风口;
所述气流腔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
所述走风通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且所述走风通道的底部与所述气流腔连通;
所述走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风道连通,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走风口设置在
所述上盖上,且与所述走风通道的顶端相对应;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风通道为两个,所述走
风口为两个;
两个所述走风口均设置在所述上盖上,且分别与一个所述走风通道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板;
所述箱体包括侧壁和底板;
所述侧壁围成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
所述风冷板与所述侧壁的底部连接;
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桶状结构内,且与所述风冷板平行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风冷板
之间留有间隙,使所述底板、所述侧壁以及所述风冷板共同围成所述气流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己华潘平裴贻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