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热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6805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6 0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位热压机,由主体构架、控制系统、机械装置、加热装置、液压装置、电气执行装置、安全装置构成;所述主体构架由机架、立柱、横梁、工位、防护罩;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机架上面设置有台板,所述机架上方设有防护罩,所述横梁内部设有独立工位,所述防护罩前面设置有并排装配的二组电控箱;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控箱、操控台;所述机械装置包括液压缸、活塞、上拍板、下拍板、导向杆;所述液压缸设置有二个,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加热板、隔热板、防热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工位热压设计,简化操作,占地空间小,压力稳定,上下加热板温度、动作分开控制,便于交替不间断作业,比单工位机器提高产能一半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机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热压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液压机的类型很多,通常应用于各种PC,PVC,PET等薄膜开关凹凸面成型,替代传统式冷冲机,一次成型无报废,收到国内外客户一致好评;也可用于其他金属(非金属)热压成型,比如:柔性线路板压合,电脑散热铜管,各种非金属焊接等,并可把热压部分关闭做其他装配和冲压用处。在目前公知的技术中,液压机通常采用单工位移动工作台或多工位移动工作台进行模具的更换,其中采用单工位移动工作台时,由于其只有一个安放模具的工位,模具的更换操作只有在完成上道压力加工工序,操作者处于等待状态,待加工完成后,才能将工作台移出液压机更换模具,且只能由人工辅助进行,因而换模时间长,采用多移动工作台时,虽然少了换模时间,但是占地面积大,同时由于上述二种形式的移动工作台,即作为液压机的换模机构又作为工作台使用,不仅要在其上安装移动所需要的驱动装置,而且还要加大结构的钢性以承受巨大的压力,造成移动工作经台结构复杂且笨重。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机大多数为单个加工工位配置,不能满足成型加工需求,模具更换速度慢,操作复杂,热压加工效率低,设备利用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工位热压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四柱二梁双工位热压设计,优化整机结构,简化操作,通过垂直液压缸、四柱导向、精密自润轴承配置,制造出高效率、高设备利用率的热压加工一体机;上下发热模板温度、动作分开控制,便于工人交替不间断工作;采用双手启动按钮,紧急情况急升开关,并安装安全光栅,提高工人的安全性操作;双工位一体机可交替不间断工作,比单工位机器提高产能一半以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工位热压机,包括机架、防护罩、台板、立柱、横梁、工位、百叶窗、侧窗、液压缸、上拍板、下拍板、导向杆、加热板、隔热板、油站、电机油泵、油箱、电磁阀组、油路、电控箱、操控台、双手启动盒、急升开关、远程压控阀、近接开关、感应环、近接杆、近接架、安全光幕、光幕保护罩、防热罩、万向轮、脚杯、检修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位热压机,由主体构架、控制系统、机械装置、加热装置、液压装置、电气执行装置、安全装置构成;所述主体构架由机架、立柱、横梁、工位、防护罩、百叶窗、侧窗、检修门、万向轮、脚杯构成;所述机架为矩形金属方管焊接框架,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机架上面设置有台板,所述机架前面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机架二侧面设置有百叶窗,所述机架底部四个角落位置设置有万向轮和脚杯,所述机架上方螺接固定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设置有四个立柱,所述四个立柱上下固定设置有二个横梁,分别为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设置于所述台板上,所述横梁内部设置有二个独立的工位,所述工位平行设置;所述防护罩侧面设置有侧窗,所述防护罩后面为开放式设置,所述防护罩前面设置有并排装配的二组电控箱;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控箱、操控台;所述操控台固定设置于所述台板的前方,所述操控台设置有二组,分别独立控制对应的工位操作,所述操控台包括双手启动盒、急升开关、远程压控阀、油压力表;所述双手启动盒左右平行设置,所述双手启动盒上设置有二个手启动开关按钮,所述手启动开关按钮中间设置有急升开关按钮;所述双手启动盒下方设置有油压力表和远程压控阀;所述机械装置包括液压缸、活塞、上拍板、下拍板、导向杆;所述液压缸设置有二个,通过螺接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上方,所述液压缸的中心分别对应于二个工位中心位置;所述液压缸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在液压驱动下,在所述控制系统指令下做上升或下降移动,所述活塞穿过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上拍板通过螺接固定连接,所述下拍板通过螺接固定设置于所述台板上,所述上拍板上螺接设置有四根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四周,并呈四方形分布,所述导向柱均与所述活塞轴向平行,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上横梁,对于所述上拍板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管道与所述油站连通;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加热板、隔热板、防热罩;所述加热装置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二个工位上,所述加热棒设置于所述加热板内,所述加热棒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加热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拍板上方和下拍板下方,所述加热板外侧装配有隔热板,所述加热板后部设置有防热罩;所述液压装置包括电机油泵、油站、油箱、电磁阀组和油路与回路;所述油站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油站下方设置有回收油槽,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油箱,所述油箱上方固定设置有电机油泵,所述电机油泵驱动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油箱及液压缸通过油管连通,所述电磁阀组连接在所述油箱与液压缸的管道中,所述电磁阀组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气连接,所述油路和电气管线通过所述台板后角处的二个管线孔与机械装置连接;所述电气执行装置包括近接开关、感应环、近接杆、近接架;所述近接杆通过螺接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横梁上方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左侧的一根导向柱上固定设置有感应环,所述近接杆上端螺接固定有近接架,所述近接架上固定设置有近接开关,所述近接开关与控制系统电气信号连接,所述近接开关指向所述感应环方向;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安全光幕、光幕保护罩;所述安全光幕设置于所述上横梁前侧面,所述安全光幕设置有二个,分别对应于二个工位;所述光幕保护罩设置于所述下横梁的前侧面,所述光幕保护罩设置有二个,分别对应于二个工位,所述安全光幕与所述光幕保护罩上下对应配对设置,所述安全光幕和光幕保护罩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气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计数器、显示屏、调节钮、电源开关,通过显示屏和调节钮可以预先设定热压机的运行参数。所述液压装置输出的油压压力范围为1MPa—15MPa。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范围为常温—300℃。所述万向轮至少设置有4个,所述脚杯至少设置有4个。本专利技术采用四柱二梁双工位热压机构设计,通过液压缸上下动作带动并通过四柱导向,精密自润轴承控制,实现热压机的垂直高精度控制。所述双工位液压机驱动部分采用液压装置和控制系统控制,压力稳定,经久耐用。所述油站置于所述机架内部,缩小占地空间,外观轻巧美观。所述油路回路设计简便,马力需求小,维修保养容易。所述加热板温度与动作分开控制,便于工人交替不间断作业。所述安全装置采用双手启动按钮,紧急情况急升开关,并安装安全光幕和光幕保护罩,提高工人的安全性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工位热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防护罩、台板、立柱、横梁、工位、百叶窗、侧窗、液压缸、上拍板、下拍板、导向杆、加热板、隔热板、油站、电机油泵、油箱、电磁阀组、油路、电控箱、操控台、双手启动盒、急升开关、远程压控阀、近接开关、感应环、近接杆、近接架、安全光幕、光幕保护罩、防热罩、万向轮、脚杯、检修门;所述双工位热压机,由主体构架、控制系统、机械装置、加热装置、液压装置、电气执行装置、安全装置构成;所述主体构架由机架、立柱、横梁、工位、防护罩、百叶窗、侧窗、检修门、万向轮、脚杯构成;所述机架为矩形金属方管焊接框架,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机架上面设置有台板,所述机架前面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机架二侧面设置有百叶窗,所述机架底部四个角落位置设置有万向轮和脚杯,所述机架上方螺接固定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设置有四个立柱,所述四个立柱上下固定设置有二个横梁,分别为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设置于所述台板上,所述横梁内部设置有二个独立的工位,所述工位平行设置;所述防护罩侧面设置有侧窗,所述防护罩后面为开放式设置,所述防护罩前面设置有并排装配的二组电控箱;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控箱、操控台;所述操控台固定设置于所述台板的前方,所述操控台设置有二组,分别独立控制对应的工位操作,所述操控台包括双手启动盒、急升开关、远程压控阀、油压力表;所述双手启动盒左右平行设置,所述双手启动盒上设置有二个手启动开关按钮,所述手启动开关按钮中间设置有急升开关按钮;所述双手启动盒下方设置有油压力表和远程压控阀;所述机械装置包括液压缸、活塞、上拍板、下拍板、导向杆;所述液压缸设置有二个,通过螺接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上方,所述液压缸的中心分别对应于二个工位中心位置;所述液压缸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穿过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上拍板通过螺接固定连接,所述下拍板通过螺接固定设置于所述台板上,所述上拍板上螺接设置有四根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四周,并呈四方形分布,所述导向柱均与所述活塞轴向平行,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上横梁;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管道与所述油站连通;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加热板、隔热板、防热罩;所述加热装置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二个工位上,所述加热棒设置于所述加热板内,所述加热棒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加热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拍板上方和下拍板下方,所述加热板外侧装配有隔热板,所述加热板后部设置有防热罩;所述液压装置包括电机油泵、油站、油箱、电磁阀组和油路与回路;所述油站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油站下方设置有回收油槽,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油箱,所述油箱上方固定设置有电机油泵,所述电机油泵驱动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油箱及液压缸通过油管连通,所述电磁阀组连接在所述油箱与液压缸的管道中,所述电磁阀组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气连接,所述油路和电气管线通过所述台板后角处的二个管线孔与机械装置连接;所述电气执行装置包括近接开关、感应环、近接杆、近接架;所述近接杆通过螺接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横梁上方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左侧的一根导向柱上固定设置有感应环,所述近接杆上端螺接固定有近接架,所述近接架上固定设置有近接开关,所述近接开关与控制系统电气信号连接,所述近接开关指向所述感应环方向;所述安全装置包括安全光幕、光幕保护罩;所述安全光幕设置于所述上横梁前侧面,所述安全光幕设置有二个,分别对应于二个工位;所述光幕保护罩设置于所述下横梁的前侧面,所述光幕保护罩设置有二个,分别对应于二个工位,所述安全光幕与所述光幕保护罩上下对应配对设置,所述安全光幕和光幕保护罩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气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热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防护罩、台板、立柱、
横梁、工位、百叶窗、侧窗、液压缸、上拍板、下拍板、导向杆、加热板、
隔热板、油站、电机油泵、油箱、电磁阀组、油路、电控箱、操控台、双
手启动盒、急升开关、远程压控阀、近接开关、感应环、近接杆、近接架、
安全光幕、光幕保护罩、防热罩、万向轮、脚杯、检修门;所述双工位热
压机,由主体构架、控制系统、机械装置、加热装置、液压装置、电气执
行装置、安全装置构成;所述主体构架由机架、立柱、横梁、工位、防护
罩、百叶窗、侧窗、检修门、万向轮、脚杯构成;所述机架为矩形金属方
管焊接框架,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机架上面设置有台板,所述
机架前面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机架二侧面设置有百叶窗,所述机架底部四
个角落位置设置有万向轮和脚杯,所述机架上方螺接固定设置有防护罩,
所述防护罩内设置有四个立柱,所述四个立柱上下固定设置有二个横梁,
分别为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设置于所述台板上,所述横梁内
部设置有二个独立的工位,所述工位平行设置;所述防护罩侧面设置有侧
窗,所述防护罩后面为开放式设置,所述防护罩前面设置有并排装配的二
组电控箱;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控箱、操控台;所述操控台固定设置于所
述台板的前方,所述操控台设置有二组,分别独立控制对应的工位操作,
所述操控台包括双手启动盒、急升开关、远程压控阀、油压力表;所述双
手启动盒左右平行设置,所述双手启动盒上设置有二个手启动开关按钮,
所述手启动开关按钮中间设置有急升开关按钮;所述双手启动盒下方设置
有油压力表和远程压控阀;所述机械装置包括液压缸、活塞、上拍板、下
拍板、导向杆;所述液压缸设置有二个,通过螺接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上
横梁上方,所述液压缸的中心分别对应于二个工位中心位置;所述液压缸
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穿过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上拍板通过螺接固定连接,
所述下拍板通过螺接固定设置于所述台板上,所述上拍板上螺接设置有四
根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四周,并呈四方形分布,所述导
向柱均与所述活塞轴向平行,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上横梁;所述液压缸通
过液压管道与所述油站连通;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加热板、隔热板、
防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力比格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