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闭路循环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653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闭路循环的处理方法,提供了一种易于工业化的实现印染废水闭路循环的处理技术,可实现印染废水的再生,印染废水经絮凝沉淀脱除大部分COD和色度后,经微滤器预处理后进入纳滤系统进一步深度处理,处理后出水的COD<10mg/L,电导率<300μs/ms,浊度、SS和色度均检测不到,可作为制备印染工艺软水的水源或作为印染过程中的洗涤水,从而实现了印染废水的闭路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稳定,操作方便,不受气温和工厂停产的影响,运行成本低,非常易于工业化应用,对印染废水实现闭路循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可再生70%~80%的印染废水,再生水的COD<10mg/L,电导率<300μs/ms,浊度、色度和SS均检测不到。

Method for treating closed loop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treating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recycling, provides a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a closed cycle of easy industrialization, can realize the regeneration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by flocculation to remove most of COD and chroma, into further depth treatment by nanofiltration system microstrainer after pretreatment, treatment the effluent COD less than 10mg / L, S / MS < 300 conductivity, turbidity, SS and color were not detected, can be used as the preparation of printing and dyeing process water or soft water as washing water of printing and dyeing process, so as to realize the closed cycle of dyeing waste wat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process, convenient operation, free from the influence of air temperature and factory shutdown, low operation cost, very eas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nd closed circuit for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he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is regenerated from 70% to 80% by the technique of the invention, the COD of the recycled water is less than 10mg / L, the conductivity is less than 300 s / MS, and the turbidity, chroma and SS are not det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106~4×106t。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色度深、碱性大、水质波动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明确规定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项目,必须执行新的排放标准。新标准对印染废水的排放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传统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很难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焦点。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很多,如絮凝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超滤、化学氧化、光氧化、电解及生物处理方法,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有絮凝沉淀、电解、氧化、吸附、生物降解等方法。单一的方法很难彻底处理印染废水,例如处理印染废水常用方法之一的絮凝沉淀法,具有设备简单、管理方便等特点,并适合于间歇式操作,但在COD值比较小的情况下,色度和COD的去除率不高;生物处理方法虽然有不带来二次污染的优点,但它也不能去除足够的色度、COD和电解质等。随着印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染料的开发,染料成分越来越复杂且被微生物降解程度越来越难的特点使印染废水成为国内外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尤其是印染废水的色度,传统的方法很难处理,但纳滤膜分离技术能很有效的去除色度。膜分离技术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目前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现有的资料看,国外对于采用膜分离工艺治理印染废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性能的提高上,目的是使浓缩液中的染料可回收和透过液可回用或达到排放标准。国内虽有许多研究机构从事膜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还没有实际的应用。内蒙古自治区以羊毛、羊绒加工为主的纺织印染企业众多,而且私营、个体企业较多。目前,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大多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这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水资源。许多私营、个体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受市场的影响较大,他们的染色车间一般一年内有几个月将会停产,因而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生物接触氧化等生物处理技术无法有效运行。而且,这些生物处理技术占地面积较大,对于土地比较紧缺的企业无法采用。再者,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短缺,如果能将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行回用,就可节约大量的原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研究开发适合大、中、小印染企业印染废水处理的有效技术,本技术是以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印染废水闭路循环技术,可实现印染废水的闭路循环,在治理印染废水污染的同时,实现了印染废水的再生。这项技术不但解决了印染行业的污染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为在印染行业推广清洁生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包括有如下步骤1)将印染废水进入印染废水收集池,所述印染废水经絮凝沉淀脱除50%以上的色度和COD,产生的污泥经离心分离机或板框压滤机脱水;2)经絮凝沉淀分离出的上清液进入微滤器脱除微小的絮体得滤出液,所述滤出液已达到排放标准,将20%-30%的滤出液排放,以防止盐的积累,影响闭路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3)步骤2)得到的剩余部分的滤出液经高压泵加压后进入纳滤膜处理系统,使废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得到再生水;产生的纳滤浓缩液再进入印染废水收集池,进行闭路循环处理;4)所述再生水作为制备印染工艺软水的水源或作为印染过程中的洗涤水,从而实现了印染废水的闭路循环。所述絮凝沉淀工艺所使用的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所述PAC的添加量为100~200mg/L,所述PAM的添加量为0.5~1mg/L。所述经过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的COD<150mg/L,电导率<400μs/ms,浊度<30mg/L,SS<60mg/L,色度<60倍。所述微滤器的微滤膜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碳微孔管和陶瓷膜微孔管中的一种。所述微滤器内压力0.03~0.5MPa,温度25~85℃,pH值4~12。所述滤出液的COD<90mg/L,电导率<600μs/ms,浊度<10mg/L、SS<20mg/L、色度<50倍;达到安全排放要求。为了防止无机盐的积累,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微滤出水的20%~40%达标排放。所述纳滤膜处理系统的纳滤膜材料为芳香聚酰胺、聚乙烯醇、磺化聚醚砜中的一种,结构形式为卷式或中空纤维式。所述纳滤膜处理系统内压力0.8~2.0MPa,温度25~90℃,pH值4~12。所述再生水的COD<10mg/L,电导率<300μs/ms,浊度、SS和色度均检测不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易于工业化的实现印染废水闭路循环的处理技术,可实现印染废水的再生,印染废水经絮凝沉淀脱除大部分COD和色度后,经微滤器预处理后进入纳滤系统进一步深度处理,处理后出水的COD<10mg/L,电导率<300μs/ms,浊度、SS和色度均检测不到,可作为制备印染工艺软水的水源或作为印染过程中的洗涤水,从而实现了印染废水的闭路循环。本专利技术工艺稳定,操作方便,不受气温和工厂停产的影响,运行成本低,非常易于工业化应用,对印染废水实现闭路循环。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可再生60%~80%的印染废水,再生水的COD<10mg/L,电导率<300μs/ms,浊度、色度和SS均检测不到。附图说明图1为印染废水闭路循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有如下步骤1)将印染废水进入印染废水收集池,采用机械搅拌澄清池,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停留时间为20min,其中絮凝沉淀工艺所使用的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PAC的添加量为100mg/L,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PAM的添加量为0.5mg/L,产生的污泥经离心分离机脱水;经过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的COD<150mg/L,电导率<400μs/ms,浊度<30mg/L,SS<60mg/L,色度<60倍,印染废水经絮凝沉淀脱除50%以上的色度和COD。印染废水经絮凝沉淀工艺脱除色度和COD,2)经絮凝沉淀分离出的上清液进入微滤器脱除微小的絮体得滤出液,微滤器的微滤膜材料为聚偏氟乙烯,也可以是聚四氟乙烯或碳微孔管或陶瓷膜微孔管中的一种,微滤器内压力为0.03MPa,温度为25℃,pH值为4,滤出液的COD<90mg/L,电导率<600μs/ms,浊度<10mg/L、SS<20mg/L、色度<50倍;达到安全排放要求。为了防止无机盐的积累,影响闭路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将20%的滤出液排放。3)步骤2)得到的剩余部分的滤出液经高压泵加压后进入纳滤膜处理系统,使废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得到再生水;产生的纳滤浓缩液再进入印染废水收集池,进行闭路循环处理。其中纳滤膜处理系统的纳滤膜材料为芳香聚酰胺,结构形式为卷式,纳滤膜材料也可以为聚乙烯醇或磺化聚醚砜中的任一种,其结构形式也可以为中空纤维式;纳滤膜处理系统内压力为0.8MPa,温度为25℃,pH值为4。再生水的COD<10mg/L,电导率<300μs/ms,浊度、SS和色度均检测不到。4)再生水作为制备印染工艺软水的水源或作为印染过程中的洗涤水,从而实现了印染废水的闭路循环。实施例2如图1所示,,包括有如下步骤1)将印染废水进入印染废水收集池,采用机械搅拌澄清池,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停留时间为20min,其中絮凝沉淀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印染废水闭路循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1)将印染废水进入印染废水收集池,所述印染废水经絮凝沉淀脱除50%以上的色度和COD,产生的污泥经离心分离机或板框压滤机脱水;2)经絮凝沉淀分离出的上清液进入微滤器脱除 微小的絮体得滤出液,所述滤出液已达到排放标准,将20%-30%的滤出液排放;3)步骤2)得到的剩余部分的滤出液经高压泵加压后进入纳滤膜处理系统,使废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得到再生水;产生的纳滤浓缩液再进入印染废水收集池,进行闭路循环处 理;4)所述再生水作为制备印染工艺软水的水源或作为印染过程中的洗涤水,从而实现了印染废水的闭路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锋吉仁塔布郝云升王先平崔景东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