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组装式拉索放线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403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4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组装式拉索放线盘,包括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上盘挑梁、下盘底梁、F形变辐管和下盘中心转轴;所述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和上盘下底座板自上而下连接在一起;所述F形变辐管通过连接板和上盘挑梁、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连接;所述上盘下底座板下部设置有平面轴承,平面轴承内设有下盘中心转轴,下盘中心转轴的下端与多个径向的下盘底梁固定连接组成底座;下盘中心转轴的上端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拆卸,节约了器具的存放空间,同时极大地方便放线盘的运输和存放,损坏后容易维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以调整轮辐直径,满足施工现场的不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索放线盘,属于预应力钢结构和索结构施工

技术介绍
拉索供应商生产的索均是成盘或成卷供应,为安装拉索施工安全和方便,在施工现场必须固定在放线盘上,通过人工或电动抽索带动放线盘旋转,从而控制放索速度和长度。传统的放线盘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转轴和固定钢板或杆件围成的圆柱状的盘架,盘架在拉索的带动下旋转,从而实现拉索在盘架上的放料和存料。现有技术中的放线盘一般都是整体式放线盘,由于设计、制作要考虑其牢固、安全性,一般所用材料较尺寸、规格较大,因此拉索放线盘体积或重量较大,不易运输、搬移和安装,对于施工现场拉索放线、施工以及放线盘的运输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组装式预应力拉索放线盘,结构稳定可靠,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运输。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装式拉索放线盘,包括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上盘挑梁、下盘底梁、F形变辐管和下盘中心转轴;所述上盘上轮辐盘和上盘中轮辐盘均是由中心钢管的外壁连接多个径向钢管形成的环形结构,所述上盘下底座板也设有中心钢管,上述三根中心钢管垂直贯通并连接,使得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和上盘下底座板自上而下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盘下底座板通过螺栓与多个径向的上盘挑梁连接,所述F形变辐管通过连接板和上盘挑梁、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连接;所述上盘下底座板下部设置有平面轴承,平面轴承内设有下盘中心转轴,下盘中心转轴的下端与多个径向的下盘底梁固定连接组成底座;下盘中心转轴的上端伸入上述中心钢管内,并与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和F形变辐管的材料为钢管,所述下盘底梁和上盘挑梁的材料为H型钢。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为圆形连接盘。作为优选,所述下盘底梁之间设置两道轨道弯梁,所述轨道弯梁采用钢板将相邻两个下盘底梁连接,同时轨道板上设置一个H型钢将下盘底梁和上盘挑梁垂直方向连接,保证结构整体性,使结构稳定可靠。本技术下盘中心转轴竖直放置,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和F形变辐管均设置若干个圆形连接盘,圆形连接盘开有四个等直径的螺栓孔,所述上盘挑梁和下盘底梁腹板和翼缘均设有四个等直径的螺栓孔;所述上盘挑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上盘下底座板上,所述下盘底梁上翼缘和腹板端部通过螺栓和下盘中心转轴连接,下翼缘通过焊接和下盘中心转轴连接,在所述上盘下底座板下部设置一个平面轴承,保证上盘下底座板轴向灵活转动。使用时所述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上盘挑梁、下盘底梁、F形变辐管、下盘中心转轴通过螺栓和焊接连接组成一个整体。所述F形变辐管包含不同长度水平钢管的规格,可组装成不同直径大小的放线盘,满足施工现场的不同需求。所述上盘挑梁的上翼缘在相应位置设置螺栓孔,方便和不同规格的F形变辐管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该拉索放线盘可以拆卸,节约了器具的存放空间,同时方便放线盘的运输和存放,损坏后容易维修。(2)不同规格的F形变辐管可以和其他构件组成不同规格的放线盘,满足施工现场的不同需求。(3)本技术方案构造简单,制作方便,适合工业化的生产和制造,降低了制造的难度和成本,具有较高的价格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三维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上盘上轮辐盘正视图;图3a为上盘上轮辐盘俯视图;图4为上盘中轮辐盘正视图;图4a为上盘中轮辐盘俯视图;图5为上盘下底座板正视图;图5a为上盘下底座板俯视图;图6为上盘挑梁正视图;图7为下盘底梁正视图;图8为F形变辐管正视图;图9为下盘中心转轴正视图;图10为轨道弯梁的俯视图;图11为连接板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11所示,本技术预应力拉索放线盘包括上盘上轮辐盘1、上盘中轮辐盘2、F形变辐管3、连接板31、上盘挑梁4、下盘底梁5、轨道弯梁6、上盘下底座板7、平面轴承8、下盘中心转轴9。下盘底梁5和下盘中心转轴9组成底座,下盘底梁5和上盘挑梁4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8,平面轴承8和上盘挑梁4互相配合转动;如图3a和图4a所示,上盘上轮辐盘1和上盘中轮辐盘2的材料均为钢管,上盘上轮辐盘1和上盘中轮辐盘2均由六根钢管焊接到中心大钢管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同时径向钢管端部为连接板31,连接板31上开有四个等直径的螺栓孔;如图8所示,F形变辐管3的材料为三段钢管组成,钢管的端部均为一连接板31,上部两个钢管的端部连接盘分别和上盘上轮辐盘1和上盘中轮辐盘2通过螺栓连接,F形变辐管3下部通过连接板31和上盘挑梁4连接,保证F形变辐管3随着上盘挑梁4转动,同时带动上盘上轮辐轮1和上盘中轮辐盘2转动,达到放线的目的。如图6所示的上盘挑梁4腹板和翼缘端部均开有四个等直径的螺栓孔,上盘挑梁4和上盘下底座板7通过螺栓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如图7所示的下盘底梁5腹板和上翼缘端部均开有四个等直径的螺栓孔,和下盘中心转轴9采用螺栓连接,下盘底梁5下翼缘端部和下盘中心转轴9连接采用焊接连接,运输时割开。所述下盘底梁5之间设置两道轨道弯梁6,所述轨道弯梁6采用钢板将相邻两个下盘底梁5连接,同时轨道板上设置一个H型钢将下盘底梁5和上盘挑梁4垂直方向连接。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的原理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式拉索放线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上盘挑梁、下盘底梁、F形变辐管和下盘中心转轴;所述上盘上轮辐盘和上盘中轮辐盘均是由中心钢管的外壁连接多个径向钢管形成的环形结构,所述上盘下底座板也设有中心钢管,上述三根中心钢管垂直贯通并连接,使得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和上盘下底座板自上而下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盘下底座板通过螺栓与多个径向的上盘挑梁连接,所述F形变辐管通过连接板和上盘挑梁、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连接;所述上盘下底座板下部设置有平面轴承,平面轴承内设有下盘中心转轴,下盘中心转轴的下端与多个径向的下盘底梁固定连接组成底座;下盘中心转轴的上端伸入上述中心钢管内,并与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拉索放线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上盘挑梁、下盘底梁、F形变辐管和下盘中心转轴;
所述上盘上轮辐盘和上盘中轮辐盘均是由中心钢管的外壁连接多个径向钢管形成的环形结构,所述上盘下底座板也设有中心钢管,上述三根中心钢管垂直贯通并连接,使得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和上盘下底座板自上而下连接在一起;
所述上盘下底座板通过螺栓与多个径向的上盘挑梁连接,所述F形变辐管通过连接板和上盘挑梁、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连接;
所述上盘下底座板下部设置有平面轴承,平面轴承内设有下盘中心转轴,下盘中心转轴的下端与多个径向的下盘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彬郭正兴尹航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