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2761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包括引导锥,所述的引导锥的内腔包括第一压缩区、第二压缩区和置于第一压缩区和第二压缩区之间的握持区,所述的第一压缩区的入口端直径大于第二压缩区的出口端直径,所述的握持区提供对植入体的第二接触。还包括引导座,所述的引导座包括底座和置于底座上的漏斗状引导柱,所述引导锥的第二压缩区可以容纳所述引导柱。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植入体的装载装置能保证瓣膜支架,尤其是自膨胀支架瓣膜,能够被均匀、无损地压缩进输送系统的导管中;具有操作简单、装载效率高的特点,以防止因装载时间过长增加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经导管输送植入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入体的装载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植入体输送时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加之输送导管的尺寸通常很小,因此要将植入体装载进最低程度侵入的输送系统的导管内很困难。如需要将支架压缩至很小的直径以载入导管中。而支架或支架上的瓣膜通常易因过度压缩、压缩不均匀、或局部意外弯折造成支架损伤或瓣膜破损,最终导致支架或瓣膜的功能有缺陷或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可能无法正常植入工作。尤其是在装载自膨胀支架的时候会因为自膨胀支架自身的张力更为困难。此外,植入手术的时间过长增加手术风险。一般而言,瓣膜支架包括开口端1、支架本体3,以及从开口端1向支架本体3收缩的过渡段2,如图1所示。现有专利WO2013045262A1描述了一种将支架装载进医用输送系统的方法和系统,没有分级压缩,实际操作中支架在压缩过程中姿态不稳定,使得支架的挂耳准确地挂在输送系统上,操作不够简便可靠。WO2013177684A1描述了一种将假体装载进输送系统的方法和设备。该设备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内径的壳体(housing)来装载支架,缺点是机构复杂,操作麻烦。因此,需要一种将植入体均匀装载到输送系统的适当而安全的装置,此外,该装置应具有操作简单、装载效率高的特点,以防止因装载时间过长增加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入体的装载装置,能保证植入体能够被均匀、无损地压缩进输送系统的导管中,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装载效率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包括,引导锥,所述的引导锥的内腔包括第一压缩区、第二压缩区和置于第一压缩区和第二压缩区之间的握持区,所述的第一压缩区的入口端直径大于第二压缩区的出口端直径,所述的握持区提供对植入体的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压缩区、第二压缩区、握持区为旋转面定义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面的母线为直线和/或曲线。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压缩区与握持区的连接端直径小于第二压缩区与握持区的连接端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的植入体为瓣膜支架。进一步地,所述装载装置还包括引导座,所述的引导座包括底座和置于底座上的漏斗状引导柱。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柱的高度与引导锥的高度比的范围为0.8∶1~1.2∶1。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柱的外围设有第二连接区,所述引导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引导座内部设有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内腔还包括第三压缩区。进一步地,所述的引导座设有贯通的内腔。进一步地,所述的内腔还包括第三压缩区。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三压缩区为漏斗状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的引导座的底座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引导柱和第二连接区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的内径和所述植入体尾部的直径比为1∶1~1.1∶1,所述凹槽的宽度为1~5mm。进一步地,所述装载装置还包括稳定管,且所述稳定管至少部分外表面直径小于所述引导锥第二压缩区的出口端直径。本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植入体的装载装置,通过在引导锥内设置第一压缩区,第二压缩区,和置于第一压缩区和第二压缩区之间的握持区,能保证植入体,尤其是自膨胀瓣膜支架,能够被均匀、无损地压缩进输送系统的导管中,精简了工具,简化了结构,提高了装载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装载效率高的特点,以防止因装载时间过长增加手术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瓣膜支架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引导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引导椎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引导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所示引导座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瓣膜支架安放入引导座和引导椎后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支架或支架瓣膜安放入引导座和引导椎后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示出了将支架或支架瓣膜靠近头部一端压缩进入稳定管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引导锥从引导座上拔出,将引导座翻转后使用压缩锥体压缩瓣膜支架的尾部,使得瓣膜支架压缩进入稳定管中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瓣膜支架经由稳定管装载进入输送系统导管内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引导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稳定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4引导锥41第一压缩区42第二压缩区43握持区44第一连接区45出口圆角5引导座51引导柱52第三压缩区53底座54第二连接区55凹槽6瓣膜支架61头部挂钩62尾部63开口端64过渡段65支架本体7输送系统71内管72内管挂钩73外管8稳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其中,植入体采用瓣膜支架作为示例来解释专利技术,但是瓣膜支架不是对植入体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瓣膜支架6舒展状态下的示意图。瓣膜支架6,例如心脏瓣膜支架,可被配置于经导管植入体内。虽然本优选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常见的支架瓣膜的几何形状,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的瓣膜支架几何形状。瓣膜支架6,如图1所示,除了开口端63、支架本体65,以及从开口端63向支架本体65收缩的过渡段64,还可以包括头部挂钩61和尾部62。本专利技术对瓣膜支架的制作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本领域现有任一种材料,优选地,由记忆合金支架组成。通常情况下,图1所示的瓣膜支架6经过装载工具装载到输送系统中,在如图8所示的收缩状态下由输送系统导管送入体内至目标区域,然后释放瓣膜支架6,展开成如图1所示状态。请参见图2、图3、图11,在优选实施例中,引导锥4具有内腔,所述的内腔包括第一压缩区41、第二压缩区42和置于第一压缩区41和第二压缩区42之间的握持区43,第一压缩区41的入口端(未标出)直径大于第二压缩区42的出口端直径。装载时,第一压缩区41对瓣膜支架初步压缩,第二压缩区42对瓣膜支架进一步压缩,且第二压缩区42对植入体提供第一接触点时,握持区43提供对植入体如瓣膜支架的第二接触点;对于瓣膜支架而言,此时第一接触点位于瓣膜支架的开口端63,第二接触点位于瓣膜支架的过渡段64。优选,第一压缩区41、第二压缩区42、握持区43均为引导锥的内表面定义的空间,所述内表面为旋转面,所述旋转面母线为直线或曲线。握持区43的入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握持区43入口端是指握持区43与第一压缩区41连接的一侧,握持区43出口端是指握持区43与第二压缩区42连接的一侧。优选地,引导锥4的第二压缩区42的出口端设有出口圆角45,以便于输送系统7内管71进入、供瓣膜支架46的端部伸出。此外,引导锥4外表面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与定义内腔的内表面形状相似,如图2所示;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图11所示的锥形。引导锥4外表面可设置凸起、凹槽、花纹或磨砂层等,便于手握。引导锥4内腔还包括与第一压缩区41入口端连接的连接区44。通过连接区44,引导锥4可以与装载装置的其他部件连接,例如与引导座5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可拆卸连接的形式,本专利技术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插接的方式、卡扣的方式、螺纹的方式连接等。图3-图6显示两者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装载时,瓣膜支架6的开口端63先进入第一压缩区41,瓣膜支架6被初步压缩,瓣膜支架6的开口端63的端部与第一压缩区41的之间形成第一个接触点。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包括,引导锥,所述的引导锥的内腔包括第一压缩区、第二压缩区和置于第一压缩区和第二压缩区之间的握持区,所述的第一压缩区的入口端直径大于第二压缩区的出口端直径,所述的握持区提供对植入体的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包括,引导锥,所述的引导锥的内腔包括第一压缩区、第二压缩区和置于第一压缩区和第二压缩区之间的握持区,所述的第一压缩区的入口端直径大于第二压缩区的出口端直径,所述的握持区提供对植入体的接触。2.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缩区、第二压缩区、握持区为旋转面定义的空间。3.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面的母线为直线和/或曲线。4.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缩区与握持区的连接端直径小于第二压缩区与握持区的连接端直径。5.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入体为瓣膜支架。6.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装置还包括引导座,所述的引导座包括底座和置于底座上的漏斗状引导柱。7.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柱的高度与引导锥的高度比的范围为0.8∶1~1.2∶1。8.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体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引导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峰陈国明李雨吴明明周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