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测量旋转件温度的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1045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1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式测量旋转件温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旋转件和驱动旋转件转动的旋转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旋转件上的铂电阻、与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的过线管、通过第一导线与铂电阻相连的第一轴承装配件、通过第二导线与铂电阻相连的第二轴承装配件、以及分别将第一轴承装配件、第二轴承装配件连接至数字万用表的第一引线柱和第二引线柱。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精确测量高速旋转件的某一点或多点在同一时间段上的精确温度,或不同时间段上同一点的精确温度,避免测试导线缠绕现象的发生,从而寻找旋转件温度变化的规律及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对于研究某些通过高速旋转来散热的器件装置具有特殊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式测量旋转件温度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如何精确测量旋转件的温度变化,以计算出温差,得到散热效率,从而研制出配套的散热系统,最大程度地减少高温对电子元器件损伤,从而保障系统平稳运行并延长其使用寿命,这是现今元器件散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部件旋转运动会造成测试引线随之运动产生缠绕现象,而无法采取直接测量法,目前采用的往往是非接触性红外测量法,然而此种方法只能测出温度场的变化,无法测量某一点的精确温度,并且受材料反射率影响较大,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对整个散热系统的研制产生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式测量旋转件温度的测量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避免测试引线随旋转件运动而产生缠绕,且能够测量旋转件某一固定点的精确温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接触式测量旋转件温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旋转件和驱动旋转件转动的旋转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旋转件上的铂电阻、与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的过线管、通过第一导线与铂电阻相连的第一轴承装配件、通过第二导线与铂电阻相连的第二轴承装配件、以及分别将第一轴承装配件、第二轴承装配件连接至数字万用表的第一引线柱和第二引线柱。所述第一轴承装配件和第二轴承装配件均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衬套、轴承和外衬套;所述过线管的下端套接在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上端依次穿过第二轴承装配件和第一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所述第一导线穿过过线管后连接在第一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上;所述第二导线连接在第二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装配件与第二轴承装配件之间设有定位块。进一步的,还包括过线立柱;所述第一引线柱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轴承装配件的外衬套上,另一端穿过过线立柱后通过测试引线连接在数字万用表上;所述第二引线柱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轴承装配件的外衬套上,另一端穿过过线立柱后通过测试引线连接在数字万用表上。进一步的,所述轴承采用深沟球轴承,且深沟球轴承的内、外圈分别与内衬套、外衬套采用过盈配合装配。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能够精确测量高速旋转件的某一点或多点在同一时间段上的温度,或不同时间段上同一点的精确温度,避免测试导线缠绕现象的发生,从而寻找旋转件温度变化的规律及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对于研究某些通过高速旋转来散热的器件装置具有特殊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轴承装配件和第二轴承装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轴承装配件、第二轴承装配件、过线管、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及铂电阻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1、旋转件,2、铂电阻,3、旋转电机,4、第一导线,5、第二导线,6、外衬套,7、轴承,8、内衬套,9、过线管,10、第一引线柱,11、第二引线柱,12、过线立柱,13、螺钉,14、测试引线,15、数字万用表,16、定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接触式测量旋转件温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旋转件1和驱动旋转件转动的旋转电机3,还包括设置在旋转件1上的铂电阻2、与旋转电机3的电机轴相连的过线管9、通过第一导线4与铂电阻2相连的第一轴承装配件、通过第二导线5与铂电阻2相连的第二轴承装配件、以及分别将第一轴承装配件、第二轴承装配件连接至数字万用表15的第一引线柱10和第二引线柱11。所述铂电阻,用于测试旋转件的温度,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与铂电阻焊接相连。采用502胶水将铂电阻粘在旋转件上需要测试温度的地方,并涂抹导热脂。所述数字万用表,用于测量出电阻值,再根据铂电阻的分度表便可获取出相对应的温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测量装置,能够测量旋转件上某一点的精确温度,且能够有效避免因测试引线随旋转件运动而产生的缠绕现象的发生。通过调整轴承装配件及引线柱的数量,以及调整过线管的长度,能够实现对旋转件多个点的温度的测量。所述第一轴承装配件和第二轴承装配件均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衬套8、轴承7和外衬套6。所述过线管9的下端套接在旋转电机3的电机轴上,上端依次穿过第二轴承装配件和第一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8。优选的,所述过线管9的外壁通过环氧胶与内衬套8的内壁粘接相连。过线管9套在旋转电机3的电机轴上,过线管9与电机轴及旋转件1共同旋转,从而避免了导线缠绕。所述第一导线4、第二导线5分别与第一轴承装配件、第二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焊接相连。第一导线4从过线管9中穿过之后,再连接在第一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装配件与第二轴承装配件之间设有定位块16,用于将两个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隔开固定,对上下两个轴承装配件进行定位。进一步的,还包括过线立柱12;所述第一引线柱10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在第一轴承装配件的外衬套上,另一端穿过过线立柱12后通过测试引线14连接在数字万用表15上。所述第二引线柱11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在第二轴承装配件的外衬套上,另一端穿过过线立柱12后通过测试引线14连接在数字万用表15上。所述过线立柱,起到支撑引线柱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测量装置中,包括两根测试引线,两根测试引线的一端分别通过金属螺钉压紧在第一、第二引线柱上,另一端分别与数字万用表的两个输入端相连。通过将第一、第二引线柱螺纹连接在第一、第二轴承装配件的外衬套上,能够使第一轴承装配件、第二轴承装配件、第一引线柱、第二引线柱形成一个导体。进一步的,所述轴承7采用深沟球轴承,且深沟球轴承的内、外圈分别与内衬套8、外衬套6过盈配合。采用冷、热套工艺将外衬套、内衬套及深沟球轴承装配在一起,以保证形成良好的导体。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电机3采用直流无刷电机。所述旋转件采用金属材质。所述内衬套8、外衬套6、第一引线柱和第二引线柱均采用黄铜H62材质。所述过线管、定位块和过线立柱均采用层压玻璃布棒。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两根测试导线均为高温导线。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利用轴承转动防止线缠绕,同时轴承装配件又形成了良好的导体。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式测量旋转件温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旋转件和驱动旋转件转动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旋转件上的铂电阻、与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的过线管、通过第一导线与铂电阻相连的第一轴承装配件、通过第二导线与铂电阻相连的第二轴承装配件、以及分别将第一轴承装配件、第二轴承装配件连接至数字万用表的第一引线柱和第二引线柱;所述第一轴承装配件和第二轴承装配件均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衬套、轴承和外衬套;所述过线管的下端套接在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上端依次穿过第二轴承装配件和第一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所述第一导线穿过过线管后连接在第一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上;所述第二导线连接在第二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式测量旋转件温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旋转件和驱动旋转件转动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旋转件上的铂电阻、与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的过线管、通过第一导线与铂电阻相连的第一轴承装配件、通过第二导线与铂电阻相连的第二轴承装配件、以及分别将第一轴承装配件、第二轴承装配件连接至数字万用表的第一引线柱和第二引线柱;所述第一轴承装配件和第二轴承装配件均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内衬套、轴承和外衬套;所述过线管的下端套接在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上端依次穿过第二轴承装配件和第一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所述第一导线穿过过线管后连接在第一轴承装配件的内衬套上;所述第二导线连接在第二轴承装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红何世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