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0241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0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充电单元,放电单元和锂离子电池组,其中所述主控单元设置为控制调整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的工作,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设置为分别实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组之间设置一电池监测及保护单元,且所述主控单元还设置一LCD显示单元和一环境温度监测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该系统,减小了自放电率对锂离子电池组的整体容量的影响,保证了锂离子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实现锂离子电池组对外部不同电压需求的电子产品的充电,使锂离子电池组的应用更加安全可靠,且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与锂离子等当量电子的嵌入和脱嵌(习惯上正极用嵌入或脱嵌表示,而负极用插入或脱插表示)。锂离子电池具有输出额定电压高、单位体积、单位重量的比能量高,另外还有放电电压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储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及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等优点,被称为绿色电池。随着数码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以其优异的性能在这类产品中得到大力使用,并在近年来逐步向其他电子产品的领域发展。因此,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考虑也就愈来愈全面完善,这其中,尽管厂家在封装前都对每节单体电池进行了严格的分选配对,但由于使用一段时间后的累积效应,各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率会出现差异,从而影响着电池组的工作效率及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小自放电率对锂离子电池组带来的影响,并能实现锂离子电池组不同的电压输出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充电单元,放电单元和锂离子电池组,其中所述主控单元设置为控制调整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的工作,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设置为分别实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组之间设置一电池监测及保护单元,以实时监测所述锂离子电池组在启动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进行充放电时的工作状态,从而通过所述主控单元保护充放电的安全。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监测及保护单元设置一电池监测单元和一保护单元,所述电池监测单元设置为监测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电压、电流以及温度,所述电池保护单元设置过温保护、过充保护以及短路保护,以及时保证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安全。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单元设置一LCD显示单元,以设置、显示充放电参数信息,保证充放电的可靠进行。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单元设置一环境温度监测单元,根据所述电池监测单元与所述环境温度监测单元的信息,控制调节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开关组,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组的闭合,实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并联充电,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单体电池的自放电差异带来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充电不均衡,保证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容量。进一步地,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开关组,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组的闭合,实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串联放电,以满足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不同电压输出需求。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通过主控单元,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及有效运行,使充放电过程形成一整体结构;通过充电单元控制锂离子电池组的并联充电,保证了每节单体锂离子电池在其长期使用过程中,都能达到实际电容,从而有利于整个锂离子电池组的容量的提高,以及其使用寿命的延长;通过放电单元控制锂离子电池组的串联放电,以达到供给不同外部电子产品所需电压正常工作的需求,为锂离子电池组更加方便地适应于多数应用场合提供了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中:10-主控单元,101-电池监测及保护单元,102-电池监测单元,103-电池保护单元,104-过温保护,105-过充保护,106-短路保护,107-LCD显示单元,108-环境温度监测单元,20-充电单元,201-控制电路,202-开关组,30-放电单元,40-锂离子电池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包括主控单元10,充电单元20,放电单元30和锂离子电池组40,其中主控单元10设置为控制调整充电单元20、放电单元30的工作,充电单元20、放电单元30设置为分别实现锂离子电池组40的充放电。主控单元10、充电单元20、放电单元30与锂离子电池组40之间设置一电池监测及保护单元101,以实时监测锂离子电池组40在启动充电单元20,放电单元30进行充放电时的工作状态,从而通过主控单元10保护充放电的安全。电池监测及保护单元101设置一电池监测单元102和一保护单元103,电池监测单元102设置为监测锂离子电池组40的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电池保护单元103设置过温保护104、过充保护105以及短路保护106,以及时保证锂离子电池组40的安全。主控单元10设置一LCD显示单元107,以设置、显示充放电参数信息,保证充放电的可靠进行。主控单元10设置一环境温度监测单元108,根据电池监测单元102与环境温度监测单元108的信息,控制调节锂离子电池组40的充放电状态。充电单元20包括控制电路201和开关组202,控制电路201与主控单元10连接,且控制电路201控制开关组202的闭合,实现锂离子电池组40的并联充电,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单体电池的自放电差异带来的锂离子电池组40的充电不均衡,保证锂离子电池组40的容量。放电单元30包括控制电路201和开关组202,控制电路201与主控单元40连接,且控制电路201控制开关组202的闭合,实现锂离子电池组40的串联放电,以满足锂离子电池组40的不同电压输出需求。使用本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可以安全可靠,且方便有效地实现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当充电时,通过LCD显示单元107设置充电参数信息,主控单元10控制充电单元20工作,此时充电单元20中与主控单元10连接的控制电路201根据主控单元10的指令,控制开关组202闭合,从而完成锂离子电池组40的并联充电,电池监测及保护单元101中的电池监测单元102及环境温度监测单元108同时根据每节电池的充电状态,将信息反馈至主控单元10,由主控单元10发出指令给充电单元20中的控制电路201,对该节电池的开关进行开闭控制,使每节电池均能达到其容量;当放电时,通过LCD显示单元107设置放电参数信息,主控单元10控制放电单元30工作,此时放电单元30中与主控单元10连接的控制电路201根据主控单元10的指令,控制开关组202闭合,从而完成锂离子电池组40的串联放电,电池监测及保护单元101中的电池监测单元102及环境温度监测单元108同时根据外部电子器件的所需充电电压,将锂离子电池组40的放电信息反馈至主控单元10,由主控单元10发出指令给放电单元30中的控制电路201,对锂离子电池组40的开关进行开闭控制,使锂离子电池组40能够满足不同电子产品的电压充电需求,从而扩展锂离子电池组40的应用场合。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充电单元,放电单元和锂离子电池组,其中所述主控单元设置为控制调整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的工作,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设置为分别实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所述充电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开关组,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组的闭合,实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并联充电;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开关组,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组的闭合,实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串联放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充电单元,放电单元和锂离子电池组,其中所述主控单元设置为控制调整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的工作,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设置为分别实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所述充电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开关组,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组的闭合,实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并联充电;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开关组,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组的闭合,实现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串联放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惠钧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沣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