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碟状胶体多分散性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9253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胶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碟状胶体多分散性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碟状胶体多分散性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制备碟状颗粒;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所述碟状颗粒制得碟状胶体;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所述碟状胶体与溶剂混合,配得碟状胶体悬浮液;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碟状胶体悬浮液静置后分层,分为各向同性相和向列相,收集向列相,所得向列相即为多分散性降低的碟状胶体。经实验测定可得,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得的碟状胶体,多分散性显著降低,颗粒更加均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碟状胶体多分散性高,造成碟状胶体体系不稳定、应用受限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胶体
,尤其涉及一种降低碟状胶体多分散性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碟状胶体,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如自组装作用,能在液相中有自发的各向同性相(isotropic,I相)-向列相(nematic,N相)转变;而且,碟状胶体在合成以及剥离的过程中会产生粒径不均一的颗粒,因此具有较高的多分散性。多分散性在碟状胶体的I-N相的转变研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随着多分散性的增加,I相和N相的共存区间也随之变宽,而不同大小颗粒的分离与相分离密切相关。例如:自然界中的粘土、三水铝矿、磷酸锆和氧化石墨烯等都属于碟状颗粒,且都具有较高的多分散性。较高的多分散性不利于得到一种粒径均匀、形态统一的体系,不利于对碟状胶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高多分散性会使分子粒径表征变得比单分散的颗粒复杂,实验表明,在碟状颗粒具有高多分散性时,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会有更明显的分离现象,这种分离会使研究体系不稳定,从而使他们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研发出一种降低碟状胶体多分散性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碟状胶体多分散性高,造成碟状胶体体系不稳定、应用受限的技术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降低碟状胶体多分散性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碟状胶体多分散性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制备碟状颗粒;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所述碟状颗粒制得碟状胶体;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所述碟状胶体与溶剂混合,配得碟状胶体悬浮液;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碟状胶体悬浮液静置后分层,分为各向同性相和向列相,收集向列相,所得向列相即为多分散性降低的碟状胶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碟状胶体多分散性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制备碟状颗粒;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所述碟状颗粒制得碟状胶体;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所述碟状胶体与溶剂混合,配得碟状胶体悬浮液;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碟状胶体悬浮液静置后分层,分为各向同性相和向列相,收集向列相,所得向列相即为多分散性降低的碟状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状颗粒的粒径为200nm~1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状胶体悬浮液的多分散性为10%~8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正东陈芳陈颖林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