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忠敏专利>正文

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8888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包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上连接主导轴,主导轴上由上而下分别设置增压叶轮和组合旋转体,增压叶轮处的主导轴外套装进氧外管,进氧外管下端装配组合旋转体,组合旋转体外侧设置螺旋桨叶,其下端设置外倾式出气通道。该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通过两组增压叶轮和下组合旋转体内的螺旋叶片提高进气压力和进气量,并由外倾斜环形通道甩出,并经末端后倾式桨叶增压打碎形成充分曝气的水流,对整个水体进行充分对流增氧,在能耗较低的条件下显著提高了增氧效果。该曝气增氧机可广泛的应用于水产养殖或污水净化等场合的水体增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或污水净化用增氧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增氧效 果显著、增氧范围大的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背彔技术目前用于水产养殖或污水净化的增氧机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射流喷水 式、叶轮式、水车式和曝气式。叶轮式和射流喷水式增氧机均采用将水喷射出去,使其与空气接触达到增氧hl的。水车式增氧机是利用叶片在浅水层中进行 拍打,引起波澜,增大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增氧。上述增氧机均只能对 表层水面进行增氧,底层水中的有害气体不能被有效消除,增氧效果不佳。现 有的曝气增氧机利用电机将空气打入水屮,以溶解氧气,虽然效果有所提高, 但是曝气增氧机的结构非常复杂,同时需要形成较大的进气压力,消耗很大的 电能。专利技术人认为目前的曝气增氧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结构设计不合理,空气进 入水体时呈垂直向下方向,受到的浮力较大,水体的溶氧时间短,另外驱动水 体循环的蠊旋桨叶为了实现空气和水体向更广范围进入,其驱动水流的方向为 径向或轴向方向,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对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耗低、增氧范围大、可形成大 范围曝气对流的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解决了现有曝气增氧机能耗高、结构 复杂、曝气范围小的弊端。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包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上连接 主导轴,主导轴上由上而下分别设置增压叶轮和组合旋转体,增压叶轮处的主 导轴外套装进氧外管,进氧外管下端装配组合旋转体,组合旋转体外侧设置螺旋桨叶,其下端设置外倾式出气通道。具体地讲,该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所述组合旋转体具有一与进氧外管下 端配合的外旋转壳体,外旋转壳体下端为外扩形喇叭口,其外扩形喇叭口与下 端具有喇叭口结构的内旋转壳体间形成出气通道。所述外旋转壳体与内旋转壳体固定连接,内旋转壳体的上部与外旋转壳体 间固定设置據旋叶片,外旋转壳体的上端连接主导轴。所述组合旋转体外旋转壳体的上端与进氧外管下端呈端端吻合,所述螺旋 桨叶为末端后倾式桨叶,固定分布在所述外壳体的外壁。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机或机械驱动装置。所述增压叶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进氧外管上端口和下端口处的主导轴上。 所述进氧外管的下端管径小于其上端管径。所述组合旋转体的下端的出气通道为向下外倾式环形通道。该外管式曝气增氧机的部件较少且结构简单,进氧外管的部分管体位于水 面下,其上端管口进气,并经过两组增压叶轮进行增压后,形成较大供氧压力 的气流体,并可由组合旋转体内的螺旋叶片继续增压,最后在组合旋转体的旋 转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其下端的下倾斜式环形出气通道甩入水体中,末端后倾 式桨叶旋转所产生的深水压力使出气通道处空气及周围的压力增大,空气被粉 碎搅拌并与大范围水体充分溶解混合,形成全池对流,使深层水及更远处水体 能够得到充分增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结构简单、维护方 便,通过两组增压叶轮和下组合旋转体内的螺旋叶片提高进气压力和进气量, 并由外倾斜环形通道甩出,并经末端后倾式桨叶增压打碎形成充分曝气的水流, 对整个水体进行充分对流增氧,在能耗较低的条件下显著提高了增氧效果。该 曝气增氧机可广泛的应用于水产养殖或污水净化等场合的水体增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该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主要由电机l、主导轴4、增压叶轮2和5、组合旋转体6、进氧外管3组成。电机1上连接主导轴4,主导轴上由上而下分 别安装两个增压叶轮2和5和一个组合旋转体6,增压叶轮外的主导轴外套装进 氧外管3,进氧外管的下端向内收縮,以增大进气压力。组合旋转体6具有一与 进氧外管下端配合的外旋转壳体7,外旋转壳体下端为外扩形喇叭口,其外扩形 喇叭口与下端具有喇叭口结构的内旋转壳体10间形成向下外倾斜的环形出气通 道。外旋转壳体7与内旋转壳体固定连接,内旋转壳体的上部与外旋转壳体间 固定设置蟪旋叶片9,外旋转壳体的上端连接主导轴。外旋转壳体的上端与进氧 外管下端呈端端吻合,螺旋桨叶8固定分布在外旋转壳体的外壁。螺旋桨叶8 为末端后倾式桨叶。权利要求1.一种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包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上连接主导轴,主导轴上由上而下分别设置增压叶轮和组合旋转体,增压叶轮处的主导轴外套装进氧外管,进氧外管下端装配组合旋转体,组合旋转体外侧设置螺旋桨叶,其下端设置外倾式出气通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旋 转体具有一与进氧外管下端配合的外旋转壳体,外旋转壳体下端为外扩形喇叭 口,其外扩形喇叭口与下端具有喇叭口结构的内旋转壳体间形成出气通道。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转 壳体与内旋转壳体固定连接,内旋转壳体的上部与外旋转壳体间固定设置螺旋 叶片,外旋转壳体的上端连接主导轴。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旋 转体外旋转壳体的上端与进氧外管下端呈端端吻合,所述螺旋桨叶为末端后倾 式桨叶,固定分布在所述外壳体的外壁。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 置为电动机或机械驱动装置。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叶 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进氧外管上端口和下端CJ处的主导轴上。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氧外 管的下端管径小于其上端管径。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旋 转体的下端的出气通道为向下外倾式环形通道。专利摘要一种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包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上连接主导轴,主导轴上由上而下分别设置增压叶轮和组合旋转体,增压叶轮处的主导轴外套装进氧外管,进氧外管下端装配组合旋转体,组合旋转体外侧设置螺旋桨叶,其下端设置外倾式出气通道。该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通过两组增压叶轮和下组合旋转体内的螺旋叶片提高进气压力和进气量,并由外倾斜环形通道甩出,并经末端后倾式桨叶增压打碎形成充分曝气的水流,对整个水体进行充分对流增氧,在能耗较低的条件下显著提高了增氧效果。该曝气增氧机可广泛的应用于水产养殖或污水净化等场合的水体增氧。文档编号A01K61/00GK201048513SQ200720154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甘志玲, 邓忠敏 申请人:邓忠敏;甘志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式外管曝气增氧机,包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上连接主导轴,主导轴上由上而下分别设置增压叶轮和组合旋转体,增压叶轮处的主导轴外套装进氧外管,进氧外管下端装配组合旋转体,组合旋转体外侧设置螺旋桨叶,其下端设置外倾式出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忠敏甘志玲
申请(专利权)人:邓忠敏甘志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