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定国专利>正文

改进的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542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增氧装置,包括载体、动力源、由动力源驱动的带重块的转臂,其中所述的载体为浮缸,动力源、转臂以及重块安装于浮缸内腔内,重块的重心偏离浮缸的中轴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浮缸既是可浮于水面的载体,又是可容纳各组件的容器,因此整体结构紧凑,重心降低,摇摆幅度大而又不易倾侧,节能效果明显,采用0.5千瓦功率即可达到2.2千瓦功率的传统叶轮式增氧机的效果,增氧能力强,效率高,另外,各组件置于浮缸内,还可防水防潮、防酸防碱,各组件易维护维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增氧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摇摆增加水中含氧量 的增氧装置。技术背景养殖池池水中的含氧量是影响水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增加水中含氧量, 一般须在池中设置若干个增氧装置。目前最常用 的是叶轮式增氧机,其结构是在浮体上架设电机,电机驱动浸没于水 中的叶轮,搅动池水从而实现增氧。但是,该结构电机外露,易受潮 入水,更重要的是,由于叶轮式增氧机结构的限制,其增氧效率较低, 即使加大电机功率,搅动水域范围依然有限。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专利技术了一种摇摆式的增氧装置,如中国专利200520055671.4,其通过电机驱动一负重体进行旋转,令整个增氧 装置摇摆从而搅动池水进行增氧,因此搅动水域范围增大,增氧效率 有所提高。但是该技术中,电机、减速器摇臂以及负重体安装于浮体 上表面,无论负重体是水平旋转还是垂直选装,负重体的重心均在整 个浮体的上方,令装置整体重心高,当整体摇摆时,头重脚轻的装置 很容易发生倾侧,导致无法工作,而且电机、减速器摇臂以及负重体 等虽然罩封于浮体上方的罩体内,但在发生倾侧时也很难避免入水的 情况发生,因此漏电、短路甚至电机报废的情况也时有出现。为了不 发生倾侧,必须控制摇摆幅度不能过大,但这样的话增氧效率也必然随之降低,甚至仅与传统叶轮式增氧机的效果相当。而且,该结构不 够紧凑,体积较大,不方便运输。另一方面,由于浮体表面光滑,摇 摆增氧时,仅能搅动表层池水,过程中池水只在表层平面循环,而无法进行上下层循环,表层与下层水温差较大,而且约0.7米以下池水 的溶氧值基本已无提升,其下层池水的增氧效果甚至劣于传统叶轮式 增氧机,对一般的水产养殖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对于底栖生活鱼类(如 鳗鱼等)的养殖则是非常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增氧装 置,其结构紧凑,摇摆幅度大而不易倾侧,增氧效率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增氧装置,包括载 体、动力源、由动力源驱动的带重块的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 体为浮缸,动力源、转臂以及重块安装于浮缸内腔内,重块的重心偏 离浮缸的中轴线。所述浮缸外表面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搅拌翼。所述重块的重心低于浮缸缸口 。所述的转臂上纵向设有可供重块移动从而调整重块重心与浮缸 中轴线之间距离的安装槽位。本技术的浮缸既是可浮于水面的载体,又是可容纳各组件的 容器,因此整体结构紧凑,重心降低,摇摆幅度大而又不易倾侧,节 能效果明显(经测试,在达到相同增氧效果的前提下,叶轮式增氧机采用2.2千瓦功率的电动机,而本技术釆用0.5千瓦即可),增氧能力强,效率高,另外,各组件置于浮缸内,还可防水防潮、防酸防碱,各组件易维护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未封闭上盖); 图3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转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对本技术做迸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 新型并不限于此特定例子。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改进的增氧装置,包括载体、 动力源、由动力源驱动的带重块的转臂。载体为浮缸2,内腔可容纳动力源、转臂以及重块等各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浮缸2的形状可根据实际设计,但较好的是呈倒锥台形,如本实施例中的倒方锥台形,摇摆时可对池水进行全方位的搅动。浮缸2的缸口设有安装螺孔,上盖l通过螺固元件封闭于缸口上,装拆方便。浮缸2和上盖1固接后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仅在上盖1提手11的下侧面设有若干通气孔,从而达到内外气压平衡又可防水防潮、防酸防碱的目的。动力源由电动机3和减速器4组成。减速器4的输出轴垂直向上,与转臂5的一端固接,驱动转臂5水平旋转。为达到较好的增氧效果,电动机功率为250 750瓦,减速器输出转速为80 110转/分钟最佳,在本实施例中,电机采用450瓦,减速器输出转速为100转/分钟。重块6可采用水泥或金属制成圆柱形,底部设有凸出的螺纹安装 部61,通过螺固元件62即可固定于转臂5上,随转臂5同步转动。 减速器4的输出轴与浮缸2中轴线重合,重块6的重心则偏离浮缸2 的中轴线安装。为避免倾侧,较好的,重块6的重心应低于浮缸2的 缸口,在本实施例中,重块6的重心低于浮缸2缸口约40mm。为调整装置的摇摆幅度,可通过调整重块6重心与浮缸2中轴线 之间距离来实现,因此在转臂5上纵向设有可供重块6移动的安装槽 位51 (如图4),重块6底部的螺纹安装部沿安装槽位51移动至适当 位置后通过螺母固定。较佳的位置是重块6的重心偏离浮缸2中轴线 100 450mm,且重块6的重量占增氧装置总重量的10 25% ,此时 能获得较好的摇摆幅度。在本实施例中,重块6重20公斤,增氧装 置总重为160公斤,重块6的重心偏离浮缸2中轴线250mm。如图3所示,为使摇摆过程中搅动效果更好,从池水的广度和深 度考虑进一步提高增氧效率,在浮缸2的外表面设有搅拌冀21,其 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设计。搅拌翼21可设于浮缸2相对的 两个侧面,或如本实施例设于浮缸2的四个侧面,和/或设于浮缸2 的底面。搅拌翼21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最好的,在浮缸2的每个 侧面设置1 5条,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四条搅拌翼21。搅拌翼21应 与水面形成一定角度,较好的,与水平面呈10° 80° ,在本实施 例中为50° 。通过增加搅拌翼21,增氧效率可提高20 40%,并大大促进池水上下循环,经测试,使用后,表层池水与1米深池水的溶氧值可以达到基本一致,表层水与下层水的温差縮小。使用时,用绳将本技术栓住,使之漂浮固定于池塘合适位置,开动电动机3,驱动重块6旋转,由于重块6的重心偏离浮缸2中轴 线,因此浮缸2随重块6转动而在水中形成一个摇摆的大叶轮,犹如 不倒翁般摇摆幅度大又不会倾侧,池水被大范围的激烈搅动,达到增 氧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增氧装置,包括载体、动力源、由动力源驱动的带重块的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为浮缸,动力源、转臂以及重块安装于浮缸的空腔内,重块的重心偏离浮缸的中轴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浮缸外表面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搅拌翼。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浮缸的每个侧面上分别设有1 5条搅拌翼。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进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翼与水平面呈10° 80° 。5.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改进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块的重心低于浮缸缸口。6.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改进的增氧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块的重心偏离浮缸的中轴线100 450mm。7.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改进的增氧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块的重量占增氧装置总重量的10 25%。8.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改进的增氧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臂上纵向设有可供重块移动从而调整重块重心 与浮缸中轴线之间距离的安装槽位。9.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改进的增氧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源由电动机和减速器组成,电动机功率为 250 750瓦,减速器输出转速为80 110转/分钟。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增氧装置,包括载体、动力源、由动力源驱动的带重块的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为浮缸,动力源、转臂以及重块安装于浮缸的空腔内,重块的重心偏离浮缸的中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定国
申请(专利权)人:阮定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