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冲压出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832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5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冲压出模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连接,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设置有成型腔,所述上模具一侧设置有注浇口,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成型腔压板,所述成型腔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注浇口连接的引流台,所述引流台连接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两侧设置有成型模,所述成形腔的边角设置有与所述成形腔压板配合的凸台,所述引流台连接所述流道的一端到所述流道的另一端的流道深度逐步递减0.1mm,所述成型模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接的进流槽,所述成型模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槽;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次能够加工多个零件,大大提高加工效率,节约加工成本,有效增加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加工,尤其是一种高效冲压出模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有的模具通过压柱向塑料施加压力,在高温、高压下熔化为流动状态,并通过浇注系统进入型腔逐渐固化成件,大多一次只能加工一个零件,加工出来的零件大多由于流道为平面直线型导致零件因为冲压不均匀,毛刺突出,模具的顶出结构不能够完全的顶出加工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工作过程中现有技术中存在一次只能加工一个,流道为平面直线型、顶出结构不适合模具的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效冲压出模模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冲压出模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连接,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设置有成型腔,所述上模具一侧设置有注浇口,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成型腔压板,所述成型腔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注浇口连接的引流台,所述引流台连接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两侧设置有成型模,所述成形腔的边角设置有与所述成形腔压板配合的凸台,所述引流台连接所述流道的一端到所述流道的另一端的流道深度逐步递减0.1mm,所述成型模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接的进流槽,所述成型模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槽。更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内部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深入至所述下模具。更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模的四周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深入至所述下模具。更进一步的,所述流道为条形流道。更进一步的,所述注浇口为圆形梯台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槽前端设置有排气槽凹槽,所述排气槽凹槽连接排气槽流道,排气槽流道的深度为0.2—0.5mm。更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模的轴向两个之间的距离为30mm—50mm均匀设置在所述流道的两侧。更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台为圆形,连接所述流道的一侧设置有引流槽。更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为梯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次能够加工多个零件,大大提高加工效率,节约加工成本,流道内部和成型模的四周设置的顶针,能够整体托起整个零件,防止加工完成的零件难以顶出,引流台连接的一端到另一端所述流道的深度随所述成型模的两侧逐步递减0.1mm,能够防止原料不均匀导致的零件厚度不一,排气槽前端设置有排气槽凹槽,排气槽凹槽连接排气槽流道,排气槽流道的深度为0.2—0.5mm,具有结构合理,有效增加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效冲压出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高效冲压出模模具的成形腔压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高效冲压出模模具的成型腔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的俯视图。图中:1是上模具、2是下模具、3是定位销、4是成形腔、5是注浇口、6是成形腔压板、7是引流台、8是流道、9是成型模、10是凸台、11是排气槽、12是顶针、13是排气槽凹槽、14是排气槽流道、15是进流槽、16是引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冲压出模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1与所述下模具2通过定位销3进行定位连接,所述上模具1和所述下模具2之间设置有成型腔4,所述上模具1一侧设置有注浇口5,所述上模具1的底部设置有成型腔压板6,所述成型腔4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注浇口5连接的引流台7,所述引流台7连接设置有流道8,所述流道8的两侧设置有成型模9,所述成形腔4的边角设置有与所述成形腔压板6配合的凸台10,所述引流台7连接所述流道8的一端到所述流道8的另一端的流道深度逐步递减0.1mm,所述成型模9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流道8连接的进流槽15,所述成型模9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槽11;所述流道8内部设置有顶针12,所述顶针12深入至所述下模具2;所述成型模9的四周设置有顶针12,所述顶针12深入至所述下模具2;所述流道8为条形流道;所述注浇口5为圆形梯台结构;所述排气槽11前端设置有排气槽凹槽13,所述排气槽凹槽13连接排气槽流道14,排气槽流道14的深度为0.2—0.5mm;所述成型模9的轴向两个之间的距离为30mm—50mm均匀设置在所述流道8的两侧;所述引流台7为圆形,连接所述流道8的一侧设置有引流槽16,所述引流槽16为梯台结构。加工使用时,原料通过注浇口5进入到引流台7,通过引流台7在引流槽16缓冲的作用下进入到流道8,流道8通过进流槽15然后进入到成型模9,加工完成以后的零件通过流道8内部和成型模9的四周设置的顶针12,能够整体托起整个零件,防止加工完成的零件难以顶出,引流台7连接的一端到另一端流道8的深度随所述成型模9的两侧逐步递减0.1mm,能够防止原料不均匀导致的零件厚度不一,排气槽11前端设置有排气槽凹槽13,排气槽凹槽13连接排气槽流道14,排气槽流道14的深度为0.2—0.5mm,具有结构合理,有效增加产品的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效冲压出模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冲压出模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连接,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设置有成型腔,所述上模具一侧设置有注浇口,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成型腔压板,所述成型腔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注浇口连接的引流台,所述引流台连接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两侧设置有成型模,所述成形腔的边角设置有与所述成形腔压板配合的凸台,所述引流台连接所述流道的一端到所述流道的另一端的流道深度逐步递减0.1mm,所述成型模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接的进流槽,所述成型模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冲压出模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连接,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设置有成型腔,所述上模具一侧设置有注浇口,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成型腔压板,所述成型腔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注浇口连接的引流台,所述引流台连接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两侧设置有成型模,所述成形腔的边角设置有与所述成形腔压板配合的凸台,所述引流台连接所述流道的一端到所述流道的另一端的流道深度逐步递减0.1mm,所述成型模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接的进流槽,所述成型模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冲压出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内部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深入至所述下模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冲压出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助喜崔雄伟宋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东义镁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