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浓缩机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浓缩机物料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为了提高浓缩机的效率,均采用直接向浓缩机入料管内加入絮凝剂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悬浮在液体内部的固体颗粒的下沉速度,不仅与液体和固体颗粒的比重有关,同时与固体颗粒的大小成正比。絮凝剂在水解后,具有能够产生压缩双电离层的属性,在浓缩机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加入絮凝剂,就是试图利用这一特性,消除悬浮液中固体小颗粒表面之间相互排斥的电场力,使固体小颗粒絮凝成较大的絮团,加速其在浓缩池中的沉降速度。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浓缩机产量无明显的增加,底流浓度提不高,溢流水浓度仍居高不下。其原因在于由于入料管的长度有限,从浓缩机入料管直接加入絮凝剂,物料很快便进入浓缩机池内,因此絮凝剂与悬浮液中的小颗粒没有足够的相互作用空间和时间,致使絮凝剂未能发挥足够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药剂被白白浪费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缩机物料预处理装置,该浓缩机物料预处理装置,能够给物料内的絮凝剂与悬浮液中的小颗粒提供足够的相互作用空间和时间,从而提高浓缩机的效率,提升浓缩机的各项技术指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浓缩机物料预处理装置,包括悬浮液输入管(1)、絮凝剂配置系统(7)、混合液输出管(4),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一个静态混合器(2)和一台絮凝造粒机(3); 所述静态混合器(2)的上端轴向与悬浮液输入管(1)连通,上端径向与絮凝剂配置系统(7)连通,在静态混合器(2)的内部放有多个螺旋板(17、16、15、14),每一所述螺旋板(16)与其相邻的螺旋板(17、15)以轴端的直边成90°角的方式头尾连接; 所述絮凝造粒机(3)的外壳是一个桶体(9),在桶体(9)的下部有一个入料方向不通过桶体(9)轴心的入料口(24),该入料口(24)与静态混合器(2)的下端通过一根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士刚,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市协力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郁士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