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高温烟气引射器,具体涉及一种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温烟气引射器。
技术介绍
目前,锅炉燃烧的一次风均为常温或间接过热的全氧空气。鉴于用高温烟气和全氧常温空气混合后,不仅可以获得很高的温度,而且可以使空气中氧的体积浓度适当降低,因此在较低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能够实现燃料特别是低热值燃料的充分燃烧、燃尽,从而同时达到节能、低污染排放的效果。应用温度高于800℃、氧含量体积浓度低于15%的高温低氧燃烧技术,能够在超低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实现强湍流的燃烧效果,避免高温区并大大提高炉膛火焰的充满度、实现炉膛内温度场和压力场的高度均匀化、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燃尽、有利于传热,特别有利于低热值燃料的高节能和超低污染物排放的正常燃烧,对于过量空气系数很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锅炉更具有强大的优势,对于炼钢炉、热处理炉等工业炉窑,还能明显减少加热件的烧损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高温低氧燃烧是至今国际最具节能环保效益的新型燃烧技术,是所有燃料型锅炉特别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锅炉、各种燃料型工业炉窑最佳的节能环保型燃烧技术。然而,高温低氧燃烧技术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产生经济有效的高温低氧空气源,这一问题是该技术发展和推广的最大瓶颈,至今没有突破。率先应用在工业炉窑中的高温低氧空气,主要有以下途径:1、将助燃空气通过蓄热体预热到高温,然后再添加氮气或二氧化碳用于稀释氧的体积浓度,因为复杂、成本高、检修周期短,所以无法大范围工业推广应用;2、将助燃空气通过蓄热体加热到高温,直接高速喷射入炉内,依靠高温助燃空气高速射流的卷吸效应,使炉膛内超高温烟气回流稀释燃烧区的氧的体积浓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温烟气引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射器壳体(12),工作空气管(3),所述工作空气管(3)的一端设有工作空气进口法兰(1),所述工作空气管(3)上设有连动法兰(47),所述工作空气管(3)的另一端设有喷嘴(6);其中,所述工作空气管(3)的外部还设有轨道管(5),所述轨道管(5)的外部设置有端面法兰(48),所述端面法兰(48)与所述连动法兰(47)通过螺杆(45)连接;所述工作空气管(3)与外壳体(18)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体(18)的外壁设有第一通孔(18‑1),所述工作空气管(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8‑1)并与所述外壳体(18)的内部空间相通;所述外壳体(18)的外壁还设有第二通孔(18‑2),所述外壳体(18)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8‑2)与内壳体(19)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体(18)的外壁还设有第三通孔(18‑3),所述外壳体(18)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8‑3)与高温烟气进口管耐火内衬(16)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体(18)的外壁还设有第四通孔(18‑4),所述外壳体(18)通过所述第四通孔(18‑4)与排尘检测管座(36)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体(18)与内壳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温烟气引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射器壳体(12),工作空气管(3),所述工作空气管(3)的一端设有工作空气进口法兰(1),所述工作空气管(3)上设有连动法兰(47),所述工作空气管(3)的另一端设有喷嘴(6);其中,所述工作空气管(3)的外部还设有轨道管(5),所述轨道管(5)的外部设置有端面法兰(48),所述端面法兰(48)与所述连动法兰(47)通过螺杆(45)连接;所述工作空气管(3)与外壳体(18)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体(18)的外壁设有第一通孔(18-1),所述工作空气管(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8-1)并与所述外壳体(18)的内部空间相通;所述外壳体(18)的外壁还设有第二通孔(18-2),所述外壳体(18)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8-2)与内壳体(19)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体(18)的外壁还设有第三通孔(18-3),所述外壳体(18)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8-3)与高温烟气进口管耐火内衬(16)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体(18)的外壁还设有第四通孔(18-4),所述外壳体(18)通过所述第四通孔(18-4)与排尘检测管座(36)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体(18)与内壳体(19)均设置于所述引射器壳体(12)的内部;所述外壳体(18)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内壳体(19)的外部空间、以及所述外壳体(18)与内壳体(19)连接处的壳体密封填料(34)形成高温烟气环缝通道(41);所述高温烟气环缝通道(41)的出口处通过密封填料(32)密封连接有混合高温低氧空气输出锥度管(26),且所述混合高温低氧空气输出锥度管(26)的内部空间与高温烟气环缝通道(41)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温烟气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8-1)所处位置的异侧对称地设置有阶梯形通孔(18-5),所述阶梯形通孔(18-5)固定安装有高温烟气仪表管座(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温烟气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9)的端平面上对称地设置有盲孔(19-1),所述盲孔(19-1)与内壳体位置调节螺栓组件(21)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温烟气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进气口法兰(1)与连动法兰(47)之间还设置有工作空气仪表管座(2),且所述工作空气仪表管座(2)焊接于所述工作空气管(3)的外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温烟气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高温低氧空气输出锥度管(26)尾端的外壁上焊接有混合高温低氧空气出口法兰(29)、混合高温低氧空气仪表管座(3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温烟气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6)的出口焊接有喷嘴出口防护罩(38);所述喷嘴出口防护罩(38)与喷嘴(6)之间填充有喷嘴出口保温混凝土(39)、喷嘴出口耐火混凝土(42);所述喷嘴(6)为渐缩型或者渐缩渐扩型喷嘴,所述喷嘴(6)的压缩比不小于1.01,所述喷嘴(6)的膨胀比不小于1.0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温烟气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管(5)的内表面呈阶梯形圆柱面,所述轨道管(5)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法兰(49);所述端面法兰(48)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45)穿过所述螺纹孔将所述端面法兰(48)与所述连动法兰(47)连接固定;所述端面法兰(48)上还设置有密封压板(4)及O型密封圈(4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温烟气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5)为手动背紧结构或电动丝杆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收室的双微可调节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银坤,李秋硕,李春辰,李文港,范长健,赵斌,刘昊,丁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